话说明朝宣德年间,宫廷里流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让民间进贡雄健善斗的蟋蟀这蟋蟀呀,咱老百姓也叫蛐蛐儿,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聊斋志异梦狼原文译文?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聊斋志异梦狼原文译文(茶叔白话翻译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梦狼原文译文

话说明朝宣德年间,宫廷里流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让民间进贡雄健善斗的蟋蟀。这蟋蟀呀,咱老百姓也叫蛐蛐儿。

再说陕西有个华阴县,这华阴县的县令老爷不想着替老百姓办事儿,净想着拍领导马屁。不知从哪儿搞了一只很能打的蟋蟀送了上去。没想到,这只进了宫的蟋蟀,战斗力十足,用现在的话讲,跟开了挂似的。于是乎,宫里就发出话来,让华阴县常年进贡。

问题是,他们华阴县当地,极少出产这种擅于斗战的蟋蟀。想要找一头好蟋蟀简直是难上加难。于是当地那些无所事事的混混们,一下子找到了生财之道。他们这些人平时不务正业、四处瞎逛,正好借着这个由头到处逮蛐蛐。

一旦他们逮到品相好的蟋蟀,就好吃好喝伺候着,拿专门的笼子养起来。为啥?卖啊!那些个捉不到好蟋蟀的人家不得从别人手里买来交差吗?等到那时候,售卖的价钱就可以抬高几十上百倍。人们就差把这蛐蛐儿当成祖宗一样供起来。

咱说这大明朝的乡镇干部,真是一个赛一个的聪明。很快发现这是一条来钱的好路子。就借着宫里定期征收蟋蟀的名义收人头税。如果被摊派抓蟋蟀的人家,抓不到好蟋蟀,都得按人头交钱抵罪。算下来,一头进贡蛐蛐儿的价值,能让好几家百姓倾家荡产。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为人老实正直,不善言辞,一直没考上秀才。要么说,吃柿子净捡软的捏呢。成名就被大明朝那些奸猾的乡村小吏给盯上了,派他当里正,替朝廷收人头税、征发劳役。

可怜成名一个常年读书的穷书生,怎么推都推不掉这得罪人的苦差事。诶,你还别说,那些人就瞅中他这点软肋,硬逼着他干。结果,还没到年底,成名就把家里的田产变卖得差不多了。卖东西干啥?替乡亲们顶债呗。

俗话说得好,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收税的事情还没弄利索,乡里又给他摊派下来抓蟋蟀的任务。成名不敢如实报上户口人数。真要报上去了,沉重的税收能让全村老百姓都没活路。又实在拿不出买蟋蟀的钱,愁得他寻死的心都有了。

茶叔说句题外话,古代的税收制度和咱们现在不一样。那时候,是万恶的封建社会!皇帝和当官的哪管百姓死活?!各种横征暴敛。人头税就是其中之一。然后老百姓呢,为了能够少交人头税,生了孩子就不上报。

这样一来,家里有了新的劳动力又不用另外再交税,还能勉强养家糊口。如果说,真要按照家里有几口人的真实人数报上去,根本交不起。

成名老婆看丈夫着急,就宽慰他说,“咱别说那些不吉利的话。退一万步说,就算你急挠死了也没啥用。该交的税、该交的钱,一分少不了!还不如咱自己再去4周找找看看,万一,抓住一只好蛐蛐儿不就交差了吗?!

成名觉得老婆说得对。于是早出晚归,提着竹筒和铜丝编的笼子,在倒了的土墙和草丛深处来回寻找。翻开石头,抠抠洞穴,所有办法都想到了,还是没能找到一只让人满意的蟋蟀。

就算偶尔逮到两三只,不是太小就是太弱,不顶用。乡里又追的紧,才过了半个多月,就被拉去打了100多大板,两条大腿被打的鲜血淋漓。新伤摞旧伤,再化了脓,脓血掺合在一起,黏得裤子都脱不下来,别提有多惨。床都下不来,蟋蟀自然也不能捉了。

疼得他在床上动来动去,咋想咋没有活路。

就在这时,村里来了一个驼背的巫婆,会请神降仙。大家都说很灵验。成名的妻子也带上钱物去求卦。

到了地方一看,嗬!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儿、老太婆,满屋满院的在排队。求卦的人在外间屋,里间屋当做一个密室,里屋门口挂着帘子,帘子外面摆着茶几香案。

问卦之人点上香,插到香案上的香炉里,再跪下磕头,说出心中的疑惑和求问之事。巫婆站在旁边,好像在向空中的神仙翻译求卦之人的问题。她嘴巴微微动弹,几乎没有声音,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人们站在一旁,怕惊扰了神仙,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一小会儿功夫,帘子后面扔出来一张纸。纸上写着问卦的答案。说来也怪,那么多人,那么多事儿,竟然毫发不爽,从无差错。

茶叔说句题外话,这就是一种封建迷信。它的知识范畴包含现代心理学等很多内容。只不过,古代人几乎没咋受过教育,文盲占绝大多数,所以才有封建迷信的市场。

接下来,成名妻子把钱物摆到香案上,也像之前的人一样焚香跪拜说明心事。大概过了一顿饭功夫,帘子微微掀动,从里面飘出一张纸来。拾起来一看,上面没有字,只画了一幅画。

画的是什么呢?画的是宫殿楼阁之类,隐约好像一座寺庙。寺庙后呢,有座高大的陵墓,陵墓下边是很多怪石和石人、石马、石像生,还有好多荆棘丛。一头非常雄健的蟋蟀,趴在荆棘丛里。荆棘丛的外边呢,有一只像是在跳舞的蛤蟆!成名妻子横看竖看,咋琢磨也琢磨不透是啥意思。

不过既然已经看到了蟋蟀,心里多少又有点底了。她把纸折起来,拿回家给丈夫看。成名反复琢磨,难道神仙是让我去这个地方抓蟋蟀吗?!再仔细看那图上画的景物,越看越像村东的大佛寺。

他打起精神,勉强爬起来,拄着拐杖拿着图纸,来到寺庙后面。果然发现了那个小山似的古代大陵墓。他顺着陵墓的周边走,看到陵墓旁边怪石嶙峋,和画上一模一样。

他在一人多高的蒿草丛里慢慢寻找。一边侧耳倾听杂草里的动静,一边像找针线一样地瞪大了眼睛搜寻。结果,眼睛看花了,耳朵听累了,也没找到一点蟋蟀的踪迹。

他赌气似地继续搜寻。诶,一只癞蛤蟆突然从他脚下蹦了出去。成名越发惊奇,紧跟着蛤蟆追。结果蛤蟆三跳两跳钻进了草丛。他轻手轻脚地拨拉着杂草,发现一只大蟋蟀趴在荆棘根上。

他不顾荆棘扎手直接扑了上去,蟋蟀却早已钻进了一个手指头粗细的小石洞里。成名用尖草叶子拨弄它,蟋蟀藏在里面不出来。又灌了一竹筒水往里灌,这才把蟋蟀给灌了出来。非常雄健漂亮。

追上去抓住一看,又大又壮。青脖子,金翅膀,圆滚滚的肚子长尾巴。成名非常高兴,把它装在铜丝笼子里带回家。全家一起庆贺有蟋蟀可以交差。那高兴劲儿,怕是价值连城的碧玉也不换。成名在盆里装上土,把蟋蟀养了起来。每天给他吃蒸熟的蟹白和煮熟了的黄栗子,极其爱护。

只等限期一到,送到官府交差。

成名有个儿子,刚刚9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这天,趁父亲不在,悄悄掀开盆盖去看。没想到蟋蟀一下跳了出来。他儿子大吃一惊,赶紧去抓。一把没抓住;再一扑,可把蟋蟀给扑着了。一抬手,孩子吓坏了。只见蟋蟀腿也掉了,肚子也裂了,眼看着呀,活不了了。

小孩儿非常害怕,哭着告诉母亲事情的经过。母亲听说后,面如死灰。一边流泪一边大骂:“混账玩意儿!这下咱们全家都完了!等你爹回来再跟你算账!”他儿子哭着出了门。

没过多久,成名回来了。听到妻子的话,好像被人劈头顶浇下一桶冰水。气得他到处找儿子,想狠狠揍他一顿解解气。却怎么找都没找着。后来才发现,儿子因为害怕,跳井死了。

成名一肚子火气转为悲痛,呼天抢地,伤心欲绝。夫妻二人脸朝屋角,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火也没生,饭也没做,两个人就那么呆坐着。

天快黑的时候,成名找了一床草席子,准备把儿子卷起来埋掉。一摸孩子身上还热乎!还喘气!他非常高兴,把孩子放在床上。半夜时分,儿子苏醒过来,夫妻俩的心这才稍微有些安慰。

尽管装蟋蟀的笼子已经空了,成名也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再说儿子,夫妻俩从晚上到早晨就没合过眼。

天亮以后,一家人躺在床上发愁,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成名吃惊地爬起来往外瞅,发现死了的蟋蟀竟然就在门外!非常高兴地去抓,结果蟋蟀叫了一声就跑了,比早些时候跑得还快。

成名赶紧用手把他捂住,手里却感觉没有东西一样。结果一拿开手呢,蟋蟀又跑了。等成名追过墙角,找不着了。四处一张望,才发现蟋蟀趴在墙上。仔细一看,它和原来那个不一样。个头短小不说,身上的颜色还说黑不黑、说红不红,跟前面那只根本没法比。成名觉得它个头太小,不是什么好蟋蟀。

就四处寻找刚才那只大的。结果墙上这只小蟋蟀呢,忽然跳落到他胸前的衣服上。再仔细一瞧,这小蛐蛐儿像只土狗一样。

方头,梅花翅,长腿。好像也还行。

就高兴地把它放到袖子里带回了家。准备到了规定的日子交给乡官。又怕这只蟋蟀因为个头不行,被退回来,就想着先找只别的蟋蟀试一下,看看行不行。

再说村里有个年轻人,养了一只很有名的蟋蟀,绰号“蟹壳青”。三天两头地与别家蟋蟀斗,百战百胜。这年轻人很开心,准备卖个高价钱。但是呢,他要价太高,一直没卖成。

这天,他到成名家来玩儿,发现成名养的小蛐蛐儿,忍不住捂嘴偷笑。就把“蟹壳青”拿出来,放到笼子里让成名看。

成名一瞅,人家的蟋蟀高大健壮,自家的蛐蛐儿又瘦又小。不敢跟人家斗。结果年轻人非要看成名的笑话,一定要跟他斗一斗。成名心想,反正这小蛐蛐儿也不咋好,留着也没啥用,斗斗试试吧。就把两个蟋蟀放到斗盆里。

小蛐蛐儿趴着不动,呆若木鸡,好像被眼前的大蟋蟀吓傻了。年轻人大笑,就用长猪毛去撩拨蛐蛐儿的胡须,它还是不动。年轻人又不停地撩拨它。小蛐蛐儿暴怒,冲着大蟋蟀跳了过去。

眼瞅着两只蟋蟀“咔咔”打了起来,弹跳蹬腿的声音“叭叭”响。正打斗间,突然小蛐蛐儿蹦了个跟斗,张开尾巴、伸开须子,咔嚓一口,咬住了大蟋蟀的后脖颈。年轻人吓了一跳,赶紧把两只蟋蟀分开。

再看小蛐蛐儿,昂着头,“吱吱”地叫着,好像告诉主人它打赢了!成名非常高兴。两个人正在共同观察小蛐蛐儿的空档,院子里来了一只大公鸡。它夹紧了翅膀,跑过来就是一啄。

成名吓得大叫起来。幸亏没啄到。小蛐蛐儿跳到一旁,大公鸡紧赶着它啄。一爪子把它踩在脚下。成名仓促间不知道该怎么办,脸都吓白了。忽然发现大公鸡像抽风一样,伸直了脖子在地上打滚。再一看,小蛐蛐儿已经飞到了鸡冠上,使劲咬住不松口。

成名越发高兴,小心翼翼地把小蛐蛐儿放到笼子里,第2天直接送到县官那里。县官看看蟋蟀,又瘦又小。生气的训斥成名胡闹——拿这么个破玩意儿糊弄谁呢?!

成名原原本本向县官说明了这只蟋蟀的奇异之处。县官不信。就找了只别人进贡的蟋蟀和它斗。输了。最后,县官手里的所有蟋蟀全被小蛐蛐儿打败。又找来一只大公鸡。大公鸡也被打败了。

县令高兴的赏了成名一笔钱,派专人把这只蟋蟀献给了巡抚大人。巡抚非常高兴,用金丝编的笼子送小蛐蛐儿到皇宫,并向皇帝详细叙述了小蟋蟀的奇异之处。

在宫里,皇帝让全天下进贡来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等等 各种有名号的蟋蟀 挨个儿跟小蛐蛐儿打。没有一只蟋蟀能打过它。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每当有音乐奏响的时候,这只小蟋蟀会应着歌曲的节奏跳舞!见到的人无不惊奇。

皇帝非常高兴。特地下诏巡抚觐见,赏赐他名贵的宝马、衣服等等一大堆东西。巡抚也不赖,没忘本。时间不长,向朝廷举荐华阴县令政绩卓著。华阴县令很高兴,下令永久免除成名家的徭役。又给当时的华阴县教育局打了招呼,一定要让成名在下次考试中考上秀才。

从此以后,成名就得了个善于养蟋蟀的名声。屡次得到巡抚大人的特殊赏赐。没过几年,成名家良田万亩,楼阁万间,牛羊骡马数以千计。一出门,鲜衣怒马,超过官宦世家。

蒲松龄说:“皇帝偶然用过一次东西,说不准回头就给忘了。下面办事的却把这事儿当成了定例。贪官和虐吏正好借机敛财,逼的穷苦百姓卖老婆、卖孩子,就没个完结的时候。

所以说,皇帝每做一件事,都关乎老百姓的性命、财产,不能不重视。单说成名,为人老实忠厚却遭受贫困折磨。后来因为蟋蟀发家致富,甚至超过官宦世家。当年他当村长、挨板子的时候,做梦也想不到有今天吧?!老天爷保佑他忠厚老实,让巡抚、县令一起受到蟋蟀的恩情,他也跟着沾光。以前,听说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现在看来,这话没毛病。

王渔洋先生听了这个故事,他说:“前朝宣德年间,号称国泰民安。宣宗是个明君,他身边的台阁大臣又有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诸位能臣尽心辅佐,竟然还能因为一只蟋蟀让老百姓遭殃到如此地步?!美中不足,可惜了!话又说回来,又或者不是宣德年间的故事,是人们传来传去传叉劈了?”

(茶叔白话翻译《聊斋志异·促织》,2020年11月30日晚。翻译偏向评书化,准确性难免大打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