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雨田笠翁

每逢春节,南京都举办灯会。南京灯会的历史可上溯到大明王朝,是朱元璋首倡的,此后就断断续续地办了下来。现代“秦淮灯会”从改革开放之后,已连续办了35届。到了夜晚,夫子庙、白鹭洲公园,中华门城堡等处都亮起灯彩,题材大都与本地历史文化有关;夫子庙的彩灯与孔夫子、科举考试、秦淮八艳有关;中华门城墙上的彩灯与六朝历史人文有关。南京是古都,从不缺乏历史题材。中华门外的长干桥,因李白的《长干行》而扬名,诗句中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成了千古流传的成语,自然也成了彩灯的题材。

三十年前的巢县(故乡老巢县逛)(1)

△灯彩《周处除三害》

徜徉在中华门城墙上,顺着城墙往东走,眼前出现一组“周处除三害”的彩灯。周处的故居就在这城墙下,《世说新语》记载了他的人生翻转的故事。看到这组灯展,我的脑海突然显现出几行古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这是50多年前中学课文上的句子。记得这篇古文是童元立老师上的,要求背诵。当时觉得句子佶屈聱牙,现在背不出全文了。不过故事倒是记住了,说是周处后来听从了清河和平原两位先生的教诲,改过自新、杀虎斩蛟、成为保家卫国的大将军,大忠臣。想到这里,我的思绪就飞回到老巢县的城墙了。

三十年前的巢县(故乡老巢县逛)(2)

△日寇占领下的巢县城门

老家的城墙虽然早没了踪影,可是城墙上下的一些人和事我倒还记得。看着老地图,首先想到的是东门城门。我家靠近城门,上小学前经常从城门洞里穿进穿出,还有印象。后来在网上看到两张老巢县城门照片(大约是日本人拍的,因为上面有日本鬼子欢庆胜利的场面)。其中一张注明是巢县的南门。另一张没有说明,但照片上的城门比南门的大,有石板大街和上好的房子。根据记忆比对,我觉得那是东门城门。虽说除了东门和大西门,其他城门我都没见过,但所有城门的方位和地形我还记得。大西门在样把街末端,那不是主要街道,也没这么宽。小西门在迎仙巷末端,出了城门就是一片圩田。北门常被老百姓称作“北门吊桥”,想必过去是有座可收可放的吊桥。北门进城便是卧牛山的山尾,是个坡地,与照片上的地形也不相符。总之,除了东门城门,其他城门都与这照片上的城门对不上号。

三十年前的巢县(故乡老巢县逛)(3)

△巢县城门

照片上城门口的房子看上去也似曾相识。我甚至觉得这张照片拍摄位置就在我家老房子门前。东门城门城内城外分别是东河街和东门外大街,这两条路都是老巢县主要商业街。东门外大街一直延伸到轮船码头,在抗战之前想必很是繁华。记得我的一位堂兄1989年从台湾回到老家探亲,他说他上次回家是抗战刚刚胜利的那年。从轮船码头下船,拎只行李箱,一直走到东门城门口却找不到家。他只好转身往回走,不知不觉又走回到了轮船码头,于是又折转回头,来回走了两趟,却只见城门不见家门。这时有个邻居认出他了,问道:“二少爷,你拎个箱子走来走去的,是要出门还是要回家啊?”堂兄答道:“我是回家啊!我家怎么不见了?”那邻居说:“你还找家啊,你家早给日本人烧掉了!”堂兄当年是青年学生,后来随学校搬迁去了海峡那边,时隔四十多年才再次回家。要是他能活到现在,让他看这张照片,说不定就是他1945那年回家看到的城门口景象。

三十年前的巢县(故乡老巢县逛)(4)

△走城墙的路线和节点

东门城门拆掉之后,门券的大青石还保留了若干年,两边的城墙也有一人多高。我上小学五年级时上学经常跃上南边的城墙,顺着天河往西走。我走那条路线是为了和一个住在城墙边的同学一道去学校。那一年,我们班上来了一个新同学,从烔炀河乡下某公社转学来的。这位同学年龄比我大,个子比我高,老师安排他坐在后排座位。老师提问点到他回答,他很紧张,吞吞吐吐答不上来。同学们回头看他,有人笑出声来,原来他的衣服扣子扣错位了。大家这么一笑,他更不好意思。下课之后,老师交给我一个任务,要我在学习上帮助他,此后我俩上学、放学就经常一道走(这同学的名字我不便说,就叫他“何”同学吧)。何同学性格比较腼腆,起先不大跟我多说话,后来渐渐熟悉了,话就多了。他告诉我,他过去在农村上学,拼音字母学得不好,念课文又读不好普通话,所以上课不敢发言。

过了几个月,我们成了好朋友,他对我完全信任了,才把他自己的事情讲给我听。他父母早就离婚了,父亲在城里某单位当领导,他和姐姐留在乡下跟着妈妈过。随着年龄增长,父亲把姐姐安排到轧花厂工作,他也转学进城读书了。可是,在城里他要跟继母带来的两个孩子,以及父亲和继母后来生的弟弟一起生活,他觉得很不自在。我上学放学路过他家门口,他总是要我在门外等,确认父母不在家才叫我进去。他看上去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心事重重。有一天,他悄悄告诉我,要带我去看一个人,并且一再说要替他保密。走到离施家桥不远的一户人家,他才告诉我是看他乡下来的妈妈,住在一个同村人城里的亲戚家。推开一扇旧门,一直走到后院,在杂草丛生的院子里有一间简陋的屋子,推门进屋之后,我看见他妈妈躺在床上,脸色不好,他姐姐站在床边。他告诉我,他妈妈病了,病得不轻,但没钱医治。我拉他出了门说:“你应该告诉你爸爸,叫他出钱。” 他听了很紧张,说是不可能,叫我不要再说了,还要我保证千万不能把这事告诉任何人。不知怎么,我看到他和姐姐悲伤又无奈的样子就想到了 “秦香莲”那出戏。

“何”同学跟我一直同学到中学,后来他比我早几年招工进厂了,我还在乡下。此后我们很少见面。多年之后,我有一次回老家,听说何同学因病去世了,我很惋惜、为他难过。总觉得他的病跟他少年时代心情压抑有关。他要我保密的事情,我已经保密五十多年了,现在说出来,只是希望为人父母不要轻易离婚。离婚对子女的心理伤害实在太大。

三十年前的巢县(故乡老巢县逛)(5)

△巢县南门

顺着城墙再往西行,就到了南门口。看南门的老照片,门洞里能看到十字街的老房子,靠左手的楼房有一个似乎是韩JH同学的家。一个月前,章国同学在微信上对我说韩同学当年是对他影响较大的同学,问我是否认得。我说认识,还记得他当年是一中的跳高冠军。那是1965年学校运动会,跳高比赛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已经稳获冠军。可是体育老师(大概是唐绍宣老师)让他继续跳,争取创造新纪录。韩同学休息了一下,横杠不断升高,他都接连跳过。一直跳到一米七几,才停了下来。想当年,一米七七是五十年代我国运动员郑凤荣打破世界女子跳高纪录的成绩,对于中学男生一米七几也是个了不起的成绩。韩同学采用的是剪式跳法,体育老师说,他要是学会背越式跳法,成绩还能提高。

离开南门口再往西走,下一个城门是小南门。小南门过去可能没有城门,因为那里没有通往河南的浮桥,但一定有个门洞,因为城墙有个豁口,沿着城墙向西有一条宽宽的青石板台阶,供人们下河用水。走到小南门,我就想起了我的四年级班主任赵婉琪老师,她家就在小南门河边。过去的小学分为初小和高小两个阶段,有的人读完四年级就毕业,拿初小毕业证书。赵老师和崔家娴老师都代四年级班主任,因为她们教学水平很高,对学生要求都很严,学生们都有点怕她们,可是赵老师在我的记忆中始终是笑盈盈的样子。她给我们上“完璧归赵”那篇课文的情景似乎还在眼前,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还深深印在我脑海。回想我这一辈上的学,只有小学六年是完整的,也是收获最大的。包括赵老师在内的小学老师,对我们严格要求、精心教学,使我们受益终生。

三十年前的巢县(故乡老巢县逛)(6)

△孙章国,韩同学等巢县一中同学合影

从小南门再往西走,在道院街接近大西门的地方是叶宗正老师家。叶老师教我们六年级算术,他讲课深入浅出,难点问题经他一讲,我们就懂。记得他当年逼着我们背十以上的两位数乘法口诀表:11,11,121;12;12,144;13,13,169…一直到20,20,400。我们当时很不情愿,可是当我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到时,才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小升初考试那年,考场在二中,叶老师一直在考场外给我们陪考。大约是叶老师教的算术难度超出了课本要求,我们都觉得试题很简单,很多同学提前半个多小时都交卷了。我看到叶老师站在窗外对我瞪眼睛,示意我再仔细检查一遍,不要提前交卷。过了几分钟,实在查不出什么问题,我也提前交卷了。一出考场,叶老师拦住我,问道:“珠算那一题你是怎么答的?”我一说出答案,叶老师笑了,他说:“我问了好几个同学了,都不对。你答对了!” 然后他拿过我手上草稿纸,看了我的所有答案,高兴地说:“你考了一百分!”其实,算术是我的弱项,我能考满分,多亏碰到了叶老师这样的好老师!

正如一位朋友留言所说,老巢县的每一个房子过去都有故事。老城墙也是这样,每走一段,我都会想到过去的人和事。限于篇幅,这次就讲到这里吧。

2022年2月7日星期一

最忆是巢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