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2021年时间已过半12个市直单位承办的16件省定和市定民生实事办理情况如何?7月16日,在《铁面问责 直面整改》节目现场,围绕5G基站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供暖开口费收取等方面的问题,相关单位负责人接受了提问,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学校退暖气费家长该怎么办?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学校退暖气费家长该怎么办(供暖开口费咋还在收)

学校退暖气费家长该怎么办

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

2021年时间已过半。12个市直单位承办的16件省定和市定民生实事办理情况如何?7月16日,在《铁面问责 直面整改》节目现场,围绕5G基站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供暖开口费收取等方面的问题,相关单位负责人接受了提问。

5G基站建设任务为何仅完成32%

市工信局承诺,2021年扩大5G基站建设规模,全年新建5G基站1057个。可今年时间已过半,任务仅完成32%,是什么原因导致工作滞后?

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浩表示,今年时间已过半,任务仅完成32%主要是因为运营商年度建设计划未全部下达,导致我市已批复5G基站建设数量与省定目标差距较大,并且5G网络设备供应不足,同时中国移动集团与中国广电集团5G基站合建计划未明确。下一步,他们将采取多项措施,加快5G基站建设,确保高质量按时完成任务。

何时能实现我市农村地区5G网络全覆盖

近期,一些群众反映,在漯河城区工作生活时可以使用5G网络,但节假日回到农村老家后手机就没有5G信号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中国移动漯河分公司副总经理贾珂表示,我市2019年年底开启5G建设,截至今年6月份,已经实现了主城区(市区环线以内)、几个产业集聚区和临颍、舞阳县城区域的5G网络覆盖。预计今年年底,我市全部乡镇区域和部分村庄将实现5G网络覆盖。

农村教师周转宿舍何时能完工

市教育局承诺,加快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年底前建成农村教师周转宿舍100套。截至6月中旬,源汇区问十乡初级中学80套教师周转宿舍主体已完工;舞阳县保和乡朱耀环小学20套教师周转宿舍,施工刚开始不久。下一步,如何确保8月15日教师顺利入住?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盘松表示,建设100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是省定民生实事。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多次实地调研;市委市政府督查局也多次暗访。目前,源汇区问十乡初级中学80套教师周转宿舍正在装修粉刷,进展顺利;因为地基情况复杂,舞阳县保和乡朱耀环小学教师周转宿舍目前已开始一层施工。舞阳县已倒排工期,计划7月底完成全部工程建设任务,8月初配置相关设备,确保9月开学时可以投入使用。

龙湖中学能否顺利招生

市教育局承诺,2021年6所续建学校实现秋季招生。源汇区第三实验小学、郾城区太白山路中学、太行山路小学、嫩江路小学、召陵中学一期工程截至6月中旬主体已全部完工。龙湖中学设备采购资金由市城投集团提供,因资金未到位,设备采购工作还未开展;教师招聘工作因市里编制名额未批下来,暂时无法开展。设备采购资金何时到位?教师招聘工作何时开展?如何确保龙湖中学秋季招生?

刘盘松表示,源汇区第三实验小学、郾城区太白山路中学、太行山路小学、嫩江路小学、召陵中学教师招聘工作均已完成,正在购置设备;龙湖中学建设已接近尾声。郾城区已经从现有在编教师中选出15人,确保龙湖中学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目前市城投集团1000万元资金已经于7月上旬到位;市教育局已开始采购设备,学校招生工作顺利。

老旧小区的1000个充电桩何时建成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承诺,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全年改造老旧小区129个,在100个老旧小区建成1000个充电桩。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何时能完成?1000个充电桩建成后如何管理?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舒畅表示,目前129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已全部开始,计划工期4个月,预计10月底全部完工。充电桩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同步进行。充电桩由社会资本投资方投资建设,建成后实行双重管理,由投资方和物业公司负责对设备进行维修。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县区管理充电桩,做好日常排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充电桩建成后安全运行。

市政供暖开口费为何还在收取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承诺,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工作。但有不少市民反映,许多小区接入市政供暖需要缴纳数千元开口费。根据国办函〔2020〕129号文件《关于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供热开口费已取消。明令禁止收取的费用为何还在收取?

舒畅表示,国办函〔2020〕129号文件《关于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取消的是供热企业向用户收取的接口费、集中管网建设费、并网配套费等。目前,我市供热企业主要负责用户建筑红线外(小区围墙外)主管网建设,未向用户收取上述费用。建筑红线内供热设施属于用户资产,由建设单位与用户签订建设协议,本着“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由建设单位收取二次管网(包括交换站)建设费用,按建筑面积收取,费用为数千元。建设单位建设完成后经验收合格,依法移交给供热企业。二次管网维修、维护等费用被纳入供热企业经营成本,由供热企业承担,用户不再承担。自2017年10月23日起,对于已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以及依法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项目,用户无须缴纳费用;对于未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项目,用户按照每平方米不高于33元的标准缴纳费用;对于2021年3月1日后新立项的商品房、保障房项目,供热管网建设费用被纳入供热企业经营成本和开发成本,用户不再缴纳任何费用。

雨污分流工程为何不能分段施工

自5月份起,我市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全面铺开。记者调查发现,动辄对数公里的路段进行遮挡施工,给群众出行带来了不便。为何不能分段施工,减少封闭路段?

舒畅表示,不能分段施工。一是受施工工期制约。按照相关要求,我市汛期前必须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为保证尽快完工,施工方通过扩大工作面、增加机械设备,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二是受施工工艺因素制约。由于各路段施工工艺不一样,主次道路的雨污分流施工主要采用顶管施工,只有先完成路段内的主管网建设,才能进行作业面的回填和路面的恢复,如果分段施工,无法实现主管网、支管网的有效互通,还会造成施工工期成倍延长,给居民造成的不利影响将更大。三是受施工范围因素制约。雨污分流工程目前已完成管网建设98.3公里,仍有41.7公里需要加快建设。

热力管网建设工程和雨污分流工程为何不能统筹规划

去年以来,热力管网建设工程、雨污分流工程在市区主要道路轮番施工,重复破路挖沟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还给环保工作带来很大压力。此类施工有没有统筹规划?如何避免重复性开挖路面?

舒畅表示,项目谋划时,无论是市政府还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都在探讨工程如何同步施工,以减少道路反复开挖对居民造成的不利影响。相关专家分析指出,由于规划位置、管道布局、施工工艺和建设周期不同,基本无法做到同步施工。目前,雨污分流工程施工地段都集中在中心城区,工期紧,为减少对市区交通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采取“短平快”的施工方式,将工期严格控制在60天以内,压缩至40天;热力管网建设工程从项目实施到工程结束,要经过道路开挖、管道焊接、管道压力试验等流程,工期需要3个月以上。因此,两项工程无法同步施工。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晓晓

本文来自【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