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涩的沙吹通脸庞的感觉,像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哭泣永远难忘记”,自92年夏天听到邻居家里的双卡收录机传出的这段旋律后,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郑智化先生的忠实歌迷以前不流行粉丝这个叫法,我们都叫歌迷,当然了,笔者就是不折不扣的郑智化歌迷,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郑智化的歌为什么好听?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郑智化的歌为什么好听(那些年我们听过的化歌-重温郑智化)

郑智化的歌为什么好听

“苦涩的沙吹通脸庞的感觉,像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哭泣永远难忘记”,自92年夏天听到邻居家里的双卡收录机传出的这段旋律后,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郑智化先生的忠实歌迷。以前不流行粉丝这个叫法,我们都叫歌迷,当然了,笔者就是不折不扣的郑智化歌迷。

那是一个没有网络、资源甚少的年代,收音机和卡带是我们听歌的主要方式。越是来之不易的东西越是弥足珍贵,大家都很珍惜,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的,以致于人们都很怀念老时光和老朋友。如今互联网大道盛行,想听什么歌曲直接网上搜索,无论收费与否基本上都能找到,配上智能手机一部,资源随时提取,便利化的副作用是有时候会让人不懂得珍惜,就好比互联网仿佛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但是人们之间更加冷漠。

话题转回。其实早在《水手》之前,已经在电台里面听过《年轻时代》和《你的生日》,《年轻时代》描写了台湾当时青年人的思考和生活方式,有一点酷,有一点无奈。那时觉得挺有意思,但没有更多地关注歌曲和作者本身。后来在学校的一堂自习课上,听后排的同学说最近出了这么一首好听的歌,歌词大概内容如下:一个寒冷的冬天,多年前的一个朋友在街头流浪,那天是他的生日,人们以为他要乞求什么,他说没有人祝他生日快乐。第二天中午放学以后,充满期待地收听收音机里的点歌台,那时候歌曲一旦火了以后,点歌台点放率很高,我如愿地听到了《你的生日》这首歌曲。有一点伤感,但很好听。这个时候我知道了有这么一个创作歌手,他叫郑智化。除了以上两首歌,了解他的甚少。直到《水手》的面世,很快风靡大江南北,郑智化让人们真正记住了他。那时正版的卡带10.5元一盘,初中生尚不能自食其力,只有借听或者翻录,高中寄宿生方可以省下饭票去购买化哥的精神食粮。学生党囊中羞涩,我经常混迹于天桥下的地摊上找盗版磁带。《大同世界》、《三十三块》、《未婚爸爸》等歌曲都是这样听来的。哪怕是一个拼盘,里面只要有一首郑智化的歌,都如获至宝,一定要收获,后来从同学翻录的一盘磁带上听了《星星点灯》、《麻花辫子》,点歌台播放的时候自己录了《冬季》、《补习街》,几乎上都是散听的方式获得郑智化的歌曲。《水手》以后很难找到像1988年专辑《老幺的故事》,1990年《单身逃亡》,1991年《堕落天使》这种完整的专辑排序的歌曲,后来的精选版也是收录了《把情感收藏起来>、《别哭,我最爱的人》、《用我一辈子去忘记》这些经典曲目,更何况是地摊上淘来的盗版带,只有一直零零碎碎地听化歌,偶尔找到一首对于自己来说的新歌,能开心好几天。自己真正意义上买过的化哥的原版磁带是1995年的《游戏人间》,那会高中寄宿,硬是省下饭票钱买的,实在等不了盗版,第一时间就想听,还有就是后面的《夜未眠》专辑和《最后的夜都市》买了正版。以前亲戚家有一个爱华音响,他有《落泪的戏子》这张CD,我经常去他家听,他看我实在喜欢,干脆把碟赠送与我,虽然我没有CD机,也好生开心。《有关于承诺》、《凤凰花》、《大国民》都出自这张碟,本想留着珍藏,不过后来被朋友借去,朋友再借下去,后来的后来,居然下落不明,不了了之了。

那些年深爱化歌,苦于资讯太少,只能道听途说得到郑智化很少的消息。记得一个午后,睡在我对面上铺的兄弟和我聊化哥,据报纸介绍:郑智化是小儿麻痹症患者,残疾要拄拐,学的土木工程,是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后来转行做了歌手。这个版本相对靠谱,固定了下来,那可是90年代,信息相对封闭。那些年我痴迷化歌,同桌杨某和我每天晚自习课间都会去操场一起唱化歌,我们学着郑智化沙哑沧桑的唱腔,乐此不彼。有这么一句歌词“突然忘了挥别的手 含着笑的两行泪 像一个绝望的孩子 独自站在悬崖(yai)边",因为化哥唱的是yai,我们也这样唱。化歌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杨某告诉我他每周日骑单车返校的路上,都会唱着化歌,很享受。有一次我们去他表哥家玩,就因为他家有一盘磁带,里面有《就这样流浪》这首歌,专门听歌去的。至今我还记得,有一个哥们听过《让我拥抱你入梦》,当年几个老铁坐在一起,跟着他一句句学。那些年,朋友见面聊天或多或少都要聊上几句郑智化,他真的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符号。

很多人说郑智化是励志歌手,其实笔者觉得化哥更是一个人文歌手,批判写实歌手。《水手》只是少数的励志歌曲,他的主基调是灰色的,卡夫卡的那种灰色。有一些消极,有一些悲伤,有一些关怀,有一些愤怒,偶尔也会有一些明媚和励志。99年后,随着网络的风行,对化哥的经历渐渐清晰起来。有一个网名叫火花石的朋友专门做了一个“郑智化歌迷联盟”的网站,里面有很多影像和文字讯息。在那里我看了郑智化的自传《堕落天使》这本书。里面有他的个人经历,经典歌曲的背景,以及对社会的人文思考和生活轶事。《老幺的故事》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为此作者专门造访了九份,化哥以他独特的视角写海山、煤山两次矿灾背后值得深省的人性问题;《别哭,我最爱的人》则是他年轻时的遗书,谱了曲,变成了歌吟唱;《达奇达奇嘟》写一个天性听觉障碍的小男孩学习发声,《大国民》直接抨击社会黑暗...化哥,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和音乐人,传递的不仅仅是音乐,更多的是人文思考和关怀,对社会的担当和责任。如今,这样的歌手真的很少了。

1999年后,化哥淡出歌坛投身IT届,直到2005年携北京演唱会回归。后来也发行了《现在进行时》、《我们之间》、《飞鸟》、《中国的孩子》这些单曲,中规中矩吧。这些年间或在综艺上见到他,遗憾的是回归后还没有什么特别震撼的作品问世。作为化迷,慢慢等,期待。

数十载的光阴一挥而过,曾经”听化“的孩子如今散落在天涯,偶尔也会在某个寒冷的冬夜重温记忆里的化歌,你会发现你并未遗忘,只是他收藏了起来,你牵起孩子的手,试图和他讲诉当年自己的偶像,当年聆听的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