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跟建安风骨有什么关系(建安七子的风骨)(1)

文学需要怎样的品格?

这个问题,到现在还在喋喋不休地讨论过没完没了,其实古人早已毫不含糊地告诉了我们,那就是“风骨”。

以“风骨”评诗论文最完备最系统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但如果把他的原文贴在这里,多半是不知所云。

用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

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抒写自己感伤惆怅的情绪,必然要用“风”这种技巧;如果推敲作品的文辞,必须要注重骨力。这等于没说。

什么是“风”?就是《诗经》里国风的“风”。在《诗经》十五国风里,没有不可以入诗的题材,且全是浅显易懂的语言,不像汉赋,堆一大堆华丽的词藻,说的意思就那么一丁点,跟车轱辘似的。

那什么是“骨”呢?浅白一点,就是人身上的骨头。但这样说,跟文学风格扯到一起,有点生硬,让人别扭。我们把曹氏父子作为例证,大家一下就明白了。曹氏父子是那个时代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角,他们可以说旁人所不能说的话,想旁人所不能想的事。在他们笔下,他们不只是在评说历史,更是在创造历史。由此可以得出,所谓“骨”,就是大气,没有一丝一毫的谄媚。

如此一来,何谓“风骨”也就一目了然,就是用平易的语言,没有丝毫谄媚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建安七子的创作,被后世冠以“风骨”二字,评价可谓高矣。

七人分别是:王粲、孔融、徐干、阮瑀、应玚、陈琳、刘桢。

建安七子跟建安风骨有什么关系(建安七子的风骨)(2)

我们来一起读读他们的诗文吧。

王粲

建安七子中,王粲在诗赋上的成就最高,其代表为《七哀诗》与《登楼赋》。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七哀诗》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登楼赋》

建安七子跟建安风骨有什么关系(建安七子的风骨)(3)

王粲的诗与赋都写得悲凉沉痛,把在乱世的经历见闻,把自己长期客居他乡以及怀才不遇之忧,真实地记录在案,不愧为建安文学的代表性作品。王粲病死于客途之中,终年41岁。

孔融

孔融是建安七子中的一个另类,乃孔子的二十世孙,有异才,后来被曹操所杀,原因是他多次讥讽曹操,后又遭人构陷,时年56岁。更让人叹惋的是他一双儿女,大的九岁,小的八岁。孔融希望保全两个小儿,没想到他的儿子说:“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得有完卵乎?”遂与父亲一同被害。

建安七子跟建安风骨有什么关系(建安七子的风骨)(4)

曹丕其实很欣赏孔融的,曾将其与扬雄和班固相比。孔融的代表作是《荐祢衡表》。

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如仇。任座抗行,史鱼厉节,殆无以过也。……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

祢衡是有名的狂士,曹操想杀他却不敢,把他送给刘表,刘表又把他送给江夏太守黄祖,最后被黄祖所杀,年仅26岁。

这可真算得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了。

徐干

徐干的主要著作是《中论》,这是篇论文,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足传于后。”他死于建安二十二年(217)的瘟疫,时年46岁。除了《中论》,他的《室思诗》也写得清丽动人。

飘飖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阮瑀

阮瑀早年曾受学于蔡邕,音乐修养颇高,蔡邕称他为“奇才”,他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出于其手。也是死于瘟疫。诗歌代表作是《驾出北郭门行》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悲惨遭遇。清人陈祚明说它“质直悲酸,犹近汉调。”

应玚

应玚40岁那年,死于瘟疫。应玚擅长作赋,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

问子游何乡?戢翼正徘徊。

言我寒门来,将就衡阳栖。

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

清陈祚明说此诗:吞吐低徊,宛转深至,意将宣而复顿,情欲尽而终含。

建安七子跟建安风骨有什么关系(建安七子的风骨)(5)

陈琳

陈琳生年不详,也是死于217年的瘟疫。陈琳著作,据《隋书·经籍志》载原有集10卷,现在均已亡佚。

刘桢

刘桢同样死于217年的瘟疫,他长于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今有《刘公干集》。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之二

《赠从弟》三首,寄托了诗人对从弟的深情勉励和殷殷期望。“其情真,其味长,其气胜”,独出新意。

对建安七子的梳理,如此短文显然粗糙,虽则如此,大概已然勾勒。比照当下,何谓“风骨”,读者诸君,想来已然明了于心吧?那我们又能做到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