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张明华

声声慢李清照诗词鉴赏(等信来)(1)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等信来

那日,朋友乔迁,邀请聚会。一大帮人,帮厨的帮厨,麻将的麻将,余下的,则各占一隅,抬头看天,平视看人,低头就看手机——手指在那屏幕上飞快地刷飞快地刷。他们在等信,等那个叫作微信的图标或一闪一闪,或叮咚作响,因为闪烁的图标或如那门铃般的叮咚一响,就意味着,他们所等待的信——用当代话说,是信息,就等待着被阅读。现代科技,让天涯变咫尺,仿佛可以穿越一般,这一头和那一头,瞬间就可以无缝交流,但是,在享受方便快捷的同时,总觉得还是失落了些什么,比如写亲笔信时的浓情,比如等亲笔信时的心情,还有信封上的邮票和信封里花笺。

有多少年没有写亲笔信,又有多少年没有收到亲笔信了?不知道。公函倒是常有,清一色的打印件,连信封上的收件人,也是千篇一律的模样,方正呆板,故作庄重,连我自己都感概,这难道是我?绝大多数情况,是拆都不拆,就丢进了垃圾桶。

多年前不是这样的,对来信期盼很得。读书时,我的前前排,是一个圆脸大眼长发的女子,如一朵蔷薇花,野野的,刺刺的,带着芳香。内心纠缠了许久,终于毛着胆子写下人生中的第一封情书,然后在体育课时假装上茅厕,把信藏进了她的花书包里。后来的日子成了煎熬,躲在心中的那只兔子,扑朔扑朔地抓挠,不敢相逢,不敢正视,甚至等待着那劈头盖脸的臭骂和不由分说的耳光。周末晚自习,却在笔记本里发现了一张粉笺,期盼的佳音终于来到,咚地一下,那只乱挠的兔子,被落下的石头砸死。

教书时,一位同事恋爱,女子的家乡,在大山深处的大山上,她父亲,是个老猎人。同事很腼腆,去女子家定婚期就邀我这个不要脸的同去。脸皮厚的我,与老猎人彻夜长谈。火坑里的柴火哔哔啵啵地烧,火光映红了我们,屋子里满是烤红薯和包谷烧的香气。我们说大山,说森林,说森林里的那些精灵,天亮了,我才想到自己的使命。老伯说,水到渠成,水到渠成,婚期嘛,你说了算。回校后,那些故事老在脑海里萦绕,实在忍无可忍了,六千多字的《最后的青麂子》一气呵成,用方格稿子工整誊抄后投给了杂志社。然后,就是盼星星盼月亮的等待。几乎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吧,诸如坐立不安、心急如焚、望眼欲穿、望穿秋水、翘首企足、延颈鹤望等成语全被我演绎了一回。

正当我心如死灰时,门卫把一封薄信亲自送到我的手上,我接过,手有些抖,簌簌地拆开,摸索着夹出一页薄纸。展开,漂亮的手写体,颜体行书:来稿收到,经编辑会通过,拟于7月号刊发,欢迎继续赐稿。两月后,收到一个牛皮纸大信封,里面有5本散发着墨香的杂志。这是我的小说处女作,也是我唯一的一篇小说习作,因为它,我被简拔进了宣传口,滚来混去,还成了一个小官僚。虽然后来有许多文字见诸于报刊,但那种等待的热切,早就冷却。

声声慢李清照诗词鉴赏(等信来)(2)

写信,传达的是一种思念,等信,珍藏的是一份爱怜。在文字尚未出世前,最初的信,当是口信。那时的世风,哪像现在,人人都用礼教的锁把心桎梏——他们开放开明,很本真,很纯粹。忧苦了,就大声哭,思念了,就大声唱。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不要问这是男声独唱还是女声独唱,反正,是唱出来了,这歌声,在林间穿插,在原野回荡,只要他或她,听见就行。这口信所传达的信息,再明白不过,还有甚等待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这是女子对情郎的怨语:我没有给你传信,你就不能传信给我?我不能来看你,你就不能来看我?诸位,若有女子对你这样咏唱,千万不要被她的质问吓着,也无须等待,那娇嗔的背后,有一颗爱你的心哩。古诗中,我最喜《诗经》,最喜《诗经》的直白,一咏三叹,绕梁不绝,纵使是朱熹这个大古董听见了,也会如东坡一般老夫聊发少年狂,难怪孔老夫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这种纵情放歌的口信,很浪漫,而另一种口信,则是煎熬。戍边的战士、行旅的商人、漂泊的游子,父母与儿子割离、丈夫与妻子割离、父亲与娃儿割离,迢迢千里之外,哪有不念想的。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传话人,运气好的,传话人找到了受话人,还把受话人的思念带了回来,时空阻隔的这一个和那一个,均都喜极而泣,可那三年五载的翘首期盼,用文字是描摹不出来的。运气不好的,传话人或因兵乱或因天灾或因疾病,早没在路上了,这一头的这一个和那一头的那一个,望眼欲穿地把自己等待成了雕像,也等待不来只言片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场面优美,意境凄凉。都说古人命短,我想,好多人怕是在等待中愁死的吧。

声声慢李清照诗词鉴赏(等信来)(3)

有了文字并文字成熟后,便有了书信。文化人之间,书信往来,问声早安、探讨问题,通过顺路人捎带或邮卒驿站传递,慢吞吞地在路上漫游,写信的和等信的,都无所谓,反正时间大把大把的,有的是。但如若是救急或救命,那等待,就若刀尖上的舞蹈,越盘桓越痛。高中课本里,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2397字,全是竹简啊,估计有一背篓,司马迁写累了,送信人也背累了,可满怀希望的任安等待来的却是绝望。任安得罪了武帝,被判腰斩,他在狱中写信向好友求救,太史公则用洋洋洒洒两千余言诉说不能代为求情的苦衷。绝望的任安没有破口大骂,他与太史公,是心心念念惺惺相惜的,当代我们说“懂得”,其实拾得仍是2000多年前太史公与任安君的牙慧。回头来看,司马迁是对的,已经受过腐刑的他,再到武帝那里絮絮叨叨,那么,等待我们的,恐怕是听不到那史家之绝唱、读不到那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了,就任安君的等待而言,是有些残忍残酷,但司马迁的心语,干净纯粹。

干净纯粹就是无邪。“信”的本义,即指言语真实诚实不欺,亦即内容要真诚。曾国藩算是古今完人之一,一部《曾国藩家书》,没有位极人臣的居高临下,没有主义理论的枯燥说教,有的只是如何读书、如何处世、如何做人。他的那些弟弟们,等待着哥哥的书信,等来的不仅是报平安,还有那浇灌和洗涤心灵的及时雨,而这等待的最大成就,是曾氏一族的百年名门。内容的真诚,还体现在情感上。晚唐诗人中,我最喜李商隐,因为他的诗有情,读来,如一个人在背后拥着,源自胸口的温暖,透过皮肉,一直向骨头里浸润。瞧他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古人写诗,多有讲究,而此诗却是无比兴、无典故、无象征的三无诗,虽浅显直白,却情感浓烈。西窗剪烛相偎依,然后在耳边细声说:那一个秋雨之夜,我好想好想你。当诗人的妻子收到这封只有28个字的书信时,所有的等待,都值得。

声声慢李清照诗词鉴赏(等信来)(4)

声声慢李清照诗词鉴赏(等信来)(5)

书信往来,除内容而外,有时等待来的,还真有天大的欢喜。比如名人书信。王羲之的法帖,《兰亭序》是临摹的,《圣教序》是集字的,而他遗留于世的书信手札,都成了学习王体的范本。试想下,谁家里若有王羲之、米芾、文征明、赵孟頫、齐白石、启功的亲笔书信,了得呀!

那天朋友聚会,起先我也玩了几圈麻将,有人接手后就让位,一个人蜷缩在沙发上读书。读的是一本手掌书,薄薄的,收录了作者的14篇文字。其实,是14封书信,写给H君的,这H君,或许是丈夫,或许就是一个虚拟的称谓。作者以女性细腻的心思和才女优美的词句,给她的H君描绘着春草、夏花、秋阳和冬雪,讲述着一株紫叶李的故事、一宛蔬菜的经历、一个孩子的成长。甚至,还不厌其烦地描述天上的流云、早晚的霞光、闷热的天气、清新的细雨。她在信中写道:

垂丝海棠也结起了花骨朵儿,细嫩的,桃红色花苞,倒垂而下——每年都是那么繁密的花蕾,也不晓得累。桃树零星几朵花,探头探脑的,仿佛不相信春天真的来了似的。

才一天的时间,太快了,这些花,让人措手不及。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光的速度太快了,有时心念刚萌,就已成为过往,连一声叹息都来不及哼出。花开是有花信的,如若你未收到,或是收到了熟视无睹,那么,若想再睹花容,就得期盼来年。这还得是你已幡然醒悟,要不,错失的,可能就是一辈子。不信你去问问,有几人能说出那一株桃花在窗前灿然绽放的模样!“花信”之“信”,是否还有诚实不欺、信誓旦旦、信任依赖之意?作为一朵花,它等待着传粉的蜂蝶、等待着那回眸一笑的默契,甚至等待着那双能把它掐回去的手。可惜,我们匆忙奔走,把所有的饥渴都交付给了快餐,有几人在蓦然回首时,才发现许多爱和被爱的机会已经错过、许多爱和被爱的故事已经失落?

打开你的微信瞧瞧,有人问候你早安晚安吗、有人问询你早餐午餐晚餐都吃些什么吗、有人把他看到的美丽转化成照片或视频与你分享吗、有人告诉你秋日早晚凉出门要添衣吗……至爱无言,至爱至纯,千万不要忽视了这些灰头土脑的语言,它们和《诗经》一样朴实直白、纯粹无邪。或许,在当今海量的信息之中,只有这几句,才是最真诚,最值得你等待的。

我们都在等信来。

声声慢李清照诗词鉴赏(等信来)(6)

声声慢李清照诗词鉴赏(等信来)(7)

好啦

本期的话题就此打住

如果你喜欢这样的故事

以及这样的叙述

让我们一起

在远方和诗之间

尽情徜徉

(全文完)

版权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供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重在分享,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如需联系我们或需转载原创授权文章,请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邮箱地址:fmxx0743@foxmail.com

编辑/李艾家 周登友 黄沙沙

审核/尚欣 王向远

更多资讯

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