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1年,时任内蒙古军区司令员的尤太忠来北京开会,在国务院的小食堂里,他偶遇了李先念。

当时,李先念是财政部长,尤太忠就故意逗他,让他请自己喝酒,李先念倒也爽快,直接吩咐服务员拿来了一瓶茅台。

结果喝到一半,李先念临时有事,着急先走了。尤太忠也没太在意,一个人把剩下的酒全都喝光了。

吃饱喝足后准备离开时,服务员拦下了他,递给他一张账单,上面写着:茅台酒一瓶,合计3元。

李先念走得匆忙,忘记跟服务员说酒钱记在自己账上,尤太忠也不可能不给钱,只能“肉痛”地掏出钱包,

“这茅台好喝是好喝,就是太贵了,早知道就不喝了。”

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1)

图丨尤太忠

参加革命

众所周知,尤太忠是开国少将,按道理来说不应该连瓶茅台都喝不起,实际上,当时的将帅们工资确实不高,3块钱一瓶酒,对尤太忠这种比较清廉的人来说,确实不菲。

而且,尤太忠从小家里条件就不好,父亲早早去世,母亲双目失明,11岁就扛起生活重担,这些经历也让他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有一天,他在给地主家放牛的时候,不小心把牛弄丢了,按照当地的规定,若是找不回牛,尤太忠很有可能会被地主活活打死。

他着急寻找,却没有半点线索,正当他打算认命的时候,红军来了,尤太忠早就听说红军是一支会为穷人做主的队伍,于是,走投无路的他选择参军。

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2)

图丨红军小战士

然而,尤太忠年纪太小,不符合参军的规定,他不愿放弃,在红军驻扎地门口站了一天。

晚上,炊事班班长老宋路过,看到尤太忠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心疼地把他叫进屋里,给了他一碗饭。

尤太忠蹲在暖和的篝火旁,吃了人生中最满足的一餐。吃完饭后,老宋问他家在哪里,想要送他回去。

一说到这,尤太忠的情绪有些控制不住了,他抽泣着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老宋,老宋听后唏嘘不已,决定把他留下。

然而,部队不是老宋一人说了算的,他找到上级,反映了尤太忠的情况。最开始,上级按规定拒绝了老宋,可老宋非常坚持。

经过反复讨论后,尤太忠这才勉强被留在炊事班,跟着老宋做帮厨。

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3)

图丨红军过草地

稍微长大一点后,尤太忠才如愿以偿成为一名红军战士。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踏上长征路的时候,尤太忠已经是红31军93师279团5连指导员了,当时,尤太忠只有17岁。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国民党的飞机还在天上不停轰炸,尤太忠带着一行人,在看不到边界的草原中行走。

没有粮食,更没有药品,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感冒,都有可能丧命。

更倒霉的是,尤太忠不幸“中招”了。最开始,战友们搀扶着他,后来,尤太忠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战友们只能用担架抬着他。

眼看尤太忠的呼吸一天比一天微弱,战士们没办法了,大家只能把尤太忠放到路边,希望后面过来的人,能够救他一命。

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4)

图丨詹才芳

然而,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在这荒无人烟的草原里,被人救治的可能性基本为0,放尤太忠在这里,其实就是在等死。

就在这时,红31军政委詹才芳路过,看到这一幕,他赶紧下马询问,战士们无奈地说,“他病得太重了,带不走了。”

詹才芳一看,只有17岁的尤太忠还一脸稚气,他沉思半晌,“不要扔了,这么年轻,还是个机枪手,给他个马尾巴试试。”

就这样,尤太忠享受到了拉马尾巴的待遇,他一步一步,竟然一步不落地走出了草地。

后来,他还经常提起詹才芳的救命之恩,“我这条命啊,是拉马尾巴拉出来的。”

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5)

图丨日本鬼子

血战疆场

抗日战争爆发后,尤太忠去了山西。1943年10月,日本鬼子向太行山区实施“扫荡计划”,时任286旅17团团长的尤太忠奉命掩护机关转移。

第二天,机关全部转移完毕,尤太忠就带着部队,迂回至日军后方寻找歼敌机会。

日本人冲锋了6次都以失败告终,他们不得不收缩兵力,打算先在山脚下躲一晚,明日再战。

可尤太忠不给他们这个机会,他趁着夜幕跳出合围圈,来到曲高公路附近。这里是日军运输人员物资的重要运输线,尤太忠就打算在这里,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果然,没过多久,日本人就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尤太忠的伏击圈,尤太忠瞅准时机吹响军号,日本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倒地了。

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6)

图丨尤太忠

随后,尤太忠将缴获的粮食送给百姓,之后,他带着队伍去到另外一个重要据点——隆化镇。

11月7日晚上,队伍到达隆化镇外,尤太忠安排下隐蔽休息后,便自己去找老乡询问情况。

得知镇内只剩些伪军防守后,尤太忠觉得机会来了,当即下令,让部队攻入据点,驻守的伪军一个个吓得不行,纷纷缴械投降。

将缴械的物资全部运走后,尤太忠直接爆破炸平了隆化镇的据点,摧毁了日军的补给线。

日本人惊魂未定,他们正对尤太忠的神出鬼没摸不清头脑时,他已经来到了沁水城南面的上阁据点。

长期以来,日本人便是利用这个据点不断地对根据地进行蚕食,尤太忠早就看它不顺眼了,如今日军后方空虚,那便趁机除了这个祸害。

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7)

图丨日本鬼子

确定了任务,尤太忠便盯着地图看了起来。上阁这里有两个碉堡是首先要除的,因为在这里的伪军,可以将上阁村方圆百里的地方看得一清二楚。

他一面指挥机枪班封锁了碉堡上的射击孔,一面又命令战士们接敌近战,仅仅半个小时,碉堡上的敌人便举手投降了。

一群如同丧家之犬的伪军东逃西窜,尤太忠挥舞着帽子大声喊道,“同志们,不要把敌人放跑了!争取打个漂亮的歼灭战。”

听到尤太忠的喊话,战士们更来劲了,把手榴弹成捆成捆地扔了进去,没过多久,120名伪军全歼。

当日本人听到上阁失守的时候,赶紧派了人返回支援,等人到的时候,尤太忠早就带着人潇洒离去,留下的只有被炸平的据点。

因为尤太忠经常带人把日军后方搅和的鸡犬不宁,日军的“扫荡计划”失败了,在报告中,他们写道“八路17团,团长尤太忠,各部务必小心!”

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8)

图丨刘邓大军

1947年8月,尤太忠跟着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不过,要进大别山,首先要渡过汝河。

汝河看似不起眼,甚至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实际上,它宽60米,水流急、河槽深,根本无法徒涉。

23日,6纵到达汝河北岸,架起一座浮桥,并抢占了对岸两个地势较高的村庄——大、小雷岗。

国民党闻讯,马上向着大小雷岗包围过来,危急关头,刘邓下令:命尤太忠带着他的16旅去接防大小雷岗,不惜一切代价拦击敌人,掩护大军安全渡河。

大敌当前,尤太忠不会犹豫,可是,他的手里只有7个营的兵力,面对的却是国民党的王牌军,想要完成任务,尤太忠就必须步步为营。

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9)

图丨尤太忠(右)

小雷岗紧靠河岸,离浮桥桥头很近,它若是失守,我军就会守不住浮桥,因此,尤太忠断定,敌人会优先攻击小雷岗。

他赶紧下令,命人加速抢修小雷岗的工事,并储蓄弹药,果不其然,天刚蒙蒙亮,敌人便开始火力攻击小雷岗。

一场激战过后,敌军尸横遍野,16旅也损失惨重,不过小雷岗却还是牢牢的掌握在16旅手中。

几个小时后,国民党再次发动攻击,这一回,炮火更加猛烈,因为敌我力量过分悬殊,国民党一路打到了距小雷岗一二百米的外围阵地。

战斗到了关键时刻,尤太忠赶紧命令所有的火力全部支援前线部队,敌人还没摸清地形,就被一阵猛烈的炮火打的掉头就跑。

这场战斗令尤太忠茅塞顿开,他下令,不要过早攻打敌人,等到敌人集中涌向阵地前线的时候,在往里面扔手榴弹。

尤太忠的方法非常有效,敌人成批成批的倒下,到了下午1点多的时候,国民党军队已经被打的失魂落魄,再也没有士气发起下一次进攻了。

就在尤太忠和国民党军队激战的时候,我军5万人全部渡过汝河。事后,邓小平夸赞他,“尤太忠是一员战将,有功之臣。”

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10)

图丨抗美援朝

清廉节俭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太忠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那时候,他每天一起床就会站在地图前,开始记地形、记地名。

有一回,尤太忠的妻子王雪晨想要考考他,便拿出一张朝鲜的地图随即提问,不管指到哪,尤太忠都能准确说出名字。

而尤太忠之所以会练就这样一番才能,全是因为他在战争年代时的一个习惯,那便是记地图。

有一次,尤太忠去纵队接受战斗任务,回去后,便指着地图开始传达,什么时候出发,途径的地点,路过的地形,什么时候到达什么地方,尤太忠说的明明白白。

等到尤太忠传达完了,纵队的命令才刚到,各团领导一比对,竟然和尤太忠说得分毫不差。

有人说,“旅长太厉害了,竟然一个字都不带差的”,尤太忠白他一眼,

“你以为我愿意费这个脑子记啊,还不是没文化逼的,人家拿笔记,我只能拿脑子记。打仗是会死人的,大家都是爹生娘养的,我岂敢有半点马虎?”

就连王雪晨也说,“尤太忠其实并没有什么逆天的记忆力,都是死记硬背下来的。”

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11)

图丨尤太忠和王雪晨

1955年,尤太忠被授予少将军衔,之后,他担任了27军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内蒙古军区司令员等等。

每次下部队的时候,尤太忠都会有一个特别的习惯,那就是数猪。

他从来不问部队有多少战士,也不问有多少枪多少炮,只问“你们连有多少猪?”

最开始,尤太忠的这个问题搞得不少干部一头雾水,因为不知道具体数字,他们只能凭着大概印象随便说一个。

结果当然是说错了,既然说错了,尤太忠就会毫不客气地批评。如果数字报高了,他就骂你“弄虚作假”,要是报少了,他就骂你“官僚主义”。

后来,连队干部再知道尤太忠要来了,第一件事就是跑到猪圈里数猪。有一次,有个连长实在好奇,就实话问他为啥要数猪。

尤太忠告诉他,

“你以为我闲得没事干啊,现在国家经济困难,我最担心的就是战士们吃不上肉,战斗力下降。你们养了猪就得让战士们吃饱,上了战场才能打胜仗,不要以为养猪是小事,是大事!谁都不能跟我打马虎眼。”

说到这里,大家都对尤太忠的性格应该都有一定了解了。尤太忠认真,特别认真,甚至也可以说是眼里不容沙子的,这就导致,尤太忠只认自己的理。

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12)

图丨尤太忠

1971年,他来到内蒙古担任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有一次,他去部队上视察,当地官员听说“来了个大人物”,赶紧设宴为他接风洗尘,结果尤太忠理都没理,径直去了食堂打饭。

时间长了,这些官员们也了解尤太忠的性格了,便不再张罗着去饭店,而是在尤太忠来的时候,偷偷在食堂里加上些好菜。

没想到的是,尤太忠对这些好菜视而不见,还是和平时一样,选了几样便宜的素菜。

有个随行的官员憋不住了,他悄着提醒了一下,“首长,要不要去吃点肉?”

尤太忠瞟了一眼,“你们想吃你们去吃,我可吃不起。”

说完,端着自己的餐盘走了。其实,尤太忠早就把这些小九九看在眼里了,他只是不愿说出来,不愿让人难堪,可是让人破坏他心里的坚持,尤太忠也决不允许。

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13)

图丨李先念

还有一次也很有趣,1971年的一天,尤太忠去到国务院开会,吃饭的时候,他在小食堂偶遇了李先念。

当时,李先念担任财政部长,尤太忠就跟他开玩笑,让他请自己喝酒,李先念很爽快地让服务员拿来一瓶茅台,两个人边喝边聊,好不快活。

吃到一半的时候,李先念的秘书匆匆忙忙赶来,说有紧急公事,李先念赶忙站起身,“我得先走了,你慢慢吃,不用等我了。”

尤太忠不以为然的点点头,李先念走后,他陶醉的喝光了剩下的小半瓶。吃饱喝足后,尤太忠站起身准备离开,这时,服务员递上一张账单,上面写着:茅台酒一瓶,合计3元。

原来,李先念走得匆忙,忘记告诉服务员把酒钱记在自己账上了。李先念人都走了,尤太忠也不好意思跟服务员说记在李先念账上,他只能忍痛掏出钱包,

“茅台好喝是好喝,就是太贵了,早知道不喝了。”

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1971年李先念和尤太忠吃饭)(14)

图丨尤太忠(右)

隔了几个月,尤太忠再次来到国务院开会,和之前一模一样的剧情,尤太忠来到小食堂,碰上了李先念。

上一次因为事出突然,未能尽兴,这次,李先念热情地邀请尤太忠一起吃饭,尤太忠答应了,但他没有点酒。

李先念也奇怪呢,都知道尤太忠爱喝酒,这次为啥不喝酒了,想到这里,李先念直接问了出来。

尤太忠也是直接的人,他实话实话,“上次你请我喝酒,最后还是我自己掏的钱,喝不起啊!”

李先念回想了一下,这才记起上次没付钱的事,他哈哈大笑,“上次就不算了,这次我真请客,一定不让你老尤自掏腰包了。”

说着叫过服务员,告诉对方这次的酒钱记在自己账上,“千万不要弄错了,不然老尤得说我不够朋友了。”

尤太忠笑开了,他满足地点了一瓶茅台,这一次,两人尽兴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