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之中,有一句经常提到的名言叫做“良禽择木而栖”。这句话非常实用,比如想劝降一个人,可以这样劝他;想离开现在的主公投靠新主,也可以拿这句话当理由,怎么读都很有道理。主要的原因就因为三国是乱世,本身山头太多,形势变化太快,除了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汉献帝,否则投靠谁都称不上忠心,做叛徒的负罪感不甚强烈。只有像荀彧、关羽、诸葛亮这样对汉室有着浓烈情结的人,才会始终将恢复汉室放在心中。

吕布三姓家奴由来(吕布被骂三姓家奴)(1)

刘备号称“皇叔”,满口仁义道德,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结果曹丕一篡位,他也马上跟进,据说已经被降为山阳公的刘协知道这个消息后,对着巴蜀的方向连笑三声,恐怕也是在讽刺刘备言不由衷吧。

我们熟悉的很多忠臣名将,其实都是降将出身。比如蜀汉诸将中,马超、黄忠、魏延等都是从其他势力投靠过来的;曹魏方面最有名的“五子良将”,张辽来自吕布阵营,张郃来自袁绍阵营,徐晃来自杨奉阵营,身份都是降将;东吴的甘宁海贼出身,又跟随过孙权的杀父仇人黄祖,甚至还亲手射杀过吴将凌操,但最后也是投靠东吴,还得到了重用。

吕布三姓家奴由来(吕布被骂三姓家奴)(2)

我们在谈论这些人的时候,往往都会把目光放在他们的各种成就和故事上面,而无视他们曾经当过降将的事实。比如“威震逍遥津”的张辽,一生之中实际跟随过五个主公,分别是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和曹操,有一半轨迹都跟吕布相同。甚至最后一次他刚呵斥完想要投降的吕布,然后一转身自己就投降了。既然如此,那么为何吕布要被骂为“三姓家奴”,张辽却能够以曹魏忠臣的身份立足于世,甚至还能成为以忠义著称的关二爷最好的朋友呢?

吕布三姓家奴由来(吕布被骂三姓家奴)(3)

除了张辽为人谦和,性情宽厚,也很讲义气等优点外,其实最关键的原因还在吕布自己身上,并且与两个字有关——“义父”。

在古代,“义父”虽然从词语的解释上,与如今的“干爹”差不多,但真正的内涵与分量,则是天差地别。古时候的义父、义子是不能乱认的,因为从当时的法理上说,养父子等同于亲生父子。后周时期,太祖郭威将帝位传给“养子”柴荣,从法理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包括像宋高宗赵构没有亲儿子,过继来的养子自然就成为了他的后人。如今很多男女,随便乱认“干爹”,都是为了金钱地位,如果有一天真的让他们替没钱没势的干爹养老送终,又有几人会心甘情愿?

吕布三姓家奴由来(吕布被骂三姓家奴)(4)

吕布先后认过两位义父,第一位是丁原,第二位是董卓。这两位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死在吕布的手上。无论后世对吕布的武力和爱情多么有好感,他依然是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小人。吕布第一次杀丁原,等于儿子杀死父亲,可谓禽兽不如。而让他杀死丁原的动力,则是投靠董卓,并且恬不知耻地发誓自己要把董卓当成父亲来对待,这种行为已经等同于认贼作父。

好吧,如果他能够就这样侍奉董卓直到永远,那看在他武力值爆表以及貂蝉足够美丽的份上,可能吃瓜群众们也就看开了,最多就是时不时替丁原默哀一分钟。可接下来,吕布又一次突破道德底线——将自己口中所称的新“义父”董卓也杀死了。

吕布三姓家奴由来(吕布被骂三姓家奴)(5)

在这里先不谈董卓该不该死的问题,董卓再该死一万倍,也轮不到吕布来下这个手。而且,当时吕布如果真的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甘愿背负骂名来为民除害,那么至少还称得上一条汉子。可实际上,吕布是因为什么才杀的董卓呢?答案是为了一个女人,她是董卓的侍女,跟吕布私通了。吕布怕被董卓发现,于是在王允等人的唆使下,先下手做掉了董卓。

吕布三姓家奴由来(吕布被骂三姓家奴)(6)

就这样,吕布等于两次弑父了,这绝对称得上大逆不道的行为。张飞之所以称呼吕布为“三姓家奴”,非常有讲究,绝非只是随口捻来为了打击吕布而已。以前认了“义父”就要随他姓,所以柴荣改名为郭荣。吕布跟着丁原时,准确来讲应该叫“丁布”,而投靠董卓后,就得改成“董布”了。万一他后来也认了曹操做义父,那么还得再改成“曹布”。幸好吕布从来没有想过认刘备做义父,否则,岂不是每天都要被人叫“留步”

吕布三姓家奴由来(吕布被骂三姓家奴)(7)

​曹操跟刘备都看穿了吕布的本质,因此杀起来不犹豫没负担,这是吕布一生最大的污点,也早早注定了他的结局。

注:本文由【呼噜读史】原创,欢迎大家关注,评论留言互相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