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至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至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山海经详解第五篇(国学山海经中山二经)(1)

鸣蛇

山海经详解第五篇(国学山海经中山二经)(2)

注解

中山二经:

《中山二经》记载了从辉诸山到蔓渠山共计九座山的位置及物产。它们大致位于今天的河南境内。

白话文:

豪山再往西三百里,有座山是鲜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但不生长花草树木。

鲜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伊水。

水中有很多鸣蛇,形体像一般的蛇,长着四只翅膀,叫声如同敲謦的声音,它的出现预示着地方上会遭遇大旱。

注释:
  1. 鲜水:一说今河南嵩县境内。
  2. 伊水:一说今伊河源的主流,位于河南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境内的“小河”水。
  3. 邑(yì):古称城池,这里指所在地。
  4. 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5. 豪山:一说今狼嗥(háo)山,位于河南登封。
鸣蛇:

《山海经》记载:“其状如蛇而四翼。”。

鸣蛇并不是蛇,充其量是有像蛇一样的躯体,长着翼龙的翅膀却缺足的新鲜物种。

清·毕沅,光绪‬三年‬(1877)年根据《山海经》编撰的‬《山海经新校正》,鸣蛇两侧四翼,一侧以V字形生长两翼,盘旋在空中吐着舌头,好像进入了搏击状态。(如下图)

山海经详解第五篇(国学山海经中山二经)(3)

毕沅·鸣蛇

清·陈梦雷和蒋延锡,清雍正四年,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边裔典·禽虫典·神异典》,与毕沅版雷同,不过这个接着地气。(如下图)

山海经详解第五篇(国学山海经中山二经)(4)

禽虫典·鸣蛇

清·汪绂,光绪二十一年(1895)的立雪斋印本《山海经存》,鸣蛇四翼两两相对,瞧这姿势好像是在空中翻腾倒海,遨游云霄。(如下图)

山海经详解第五篇(国学山海经中山二经)(5)

汪绂·鸣蛇

再来看一个更清楚版的鸣蛇,来自《知妖网》。鸣蛇头顶天,尾接地,赫然耸立在空中,鹰眼蛇头,吐露着火焰般的舌头,穿着张扬的五彩斑斓的天使般的翅膀。(如下图)

山海经详解第五篇(国学山海经中山二经)(6)

知妖网·鸣蛇

鸣蛇有个特质:

凶煞之兽,鸣蛇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出现旱灾。

如果把鸣蛇和旱灾直接挂钩,第一想到的是鸣蛇把水都吸光了造成的旱灾?!迄今为止只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过。

假如说鸣蛇喜欢在发生旱灾的时候出现?!理论上讲得通,但脱不了有意淫的干系。

鲜山:

一说今河南嵩县境内。

鲜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但不生长花草树木。又是一座价值不菲的山头。

山海经详解第五篇(国学山海经中山二经)(7)

中次二经路线图

.

欢迎继续阅读下一篇:《山海经》中次一经——胐朏,人类精神目的上最忠实的朋友。

也许您接触了更多的西方文化或者是日韩文化,孰不知日韩文化来源于何处!中国文明从夏朝建立以来有3900多年的历史,中国文化就更长了,那得从伏羲、女娲算起。老祖宗们的智慧在早期就好比“咿呀学语”的婴儿到文明盛世,万国来朝,每一步都是有脚印可寻的。

此处,予以整理《山海经》基本信息,以小短片的形式供大家阅读,不当之处,愿闻其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