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赵云,我们脑海中总会有一个几乎固定的形象。

白马银枪,年少英俊,忠肝义胆, 武艺绝伦。

几乎所有古代男子的正面形象,都在赵云的身上有所体现。

一句“吾乃常山赵子龙”,就能让多少青春期的少年热血澎湃。

但在惊叹于赵云之完美的同时,我们也要明白一点,如今赵云在我们脑海之中的印象,主要都是来源于历朝历代评书演义的艺术加工,并非是历史上真正的赵云。

那么在史料记载中,历史上真实的赵云是什么样子的呢?演义中又有哪些故事,是历史上真正发生的呢?

真实的三国历史赵云介绍(演义中的赵云到底几分虚构)(1)

赵云像

早年经历,结识刘备

赵云第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是在汉献帝初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1年左右。

这一年的天下已经大乱,诸侯并起,群雄割据。

常山真定的赵云,此时已经长大成人,并且素以勇武著称。

有道是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此时正当乱世,男儿要想博得一个出身,自然是要投奔一位优秀的主公。

当时在整个河北地区,要数冀州袁绍势力最大,周围地区一些有能力有抱负的人,都去投奔袁绍。但赵云觉得袁绍并非是一位明主,于是在就在常山郡百姓的推举下,带领郡中愿意和自己一起去投军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投奔了幽州公孙瓒。

公孙瓒所在的幽州,毗邻冀州,也属于河北地区。

因此有很多公孙瓒地盘上的人才也会去投奔袁绍,公孙瓒正为这事苦恼呢,正好赵云就带着人来投奔公孙瓒了。

真实的三国历史赵云介绍(演义中的赵云到底几分虚构)(2)

赵云剧照

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袁绍地盘上的人才来投奔自己,公孙瓒不但没有礼贤下士,反而嘲弄赵云,问赵云,人们都因为袁绍势大而去投奔袁绍,怎么你就知道来投奔我公孙瓒呢?

结果赵云义正言辞的把公孙瓒对了回去。

“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这下公孙瓒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赵云从此就跟在公孙瓒麾下东征西讨。但这主臣二人最后的分道扬镳,恐怕在这第一次见面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在赵云效力与公孙瓒的期间,公孙瓒以前的同学刘备也来投奔公孙瓒。

不久公孙瓒与袁绍交战,刘备奉命去阻挡袁绍的进攻,此时赵云就跟随在刘备的军中,为刘备掌管骑兵。这样一来二去,刘备和赵云之间的关系就变得非常好。

后来赵云的亲哥哥去世,为了回家给兄长奔丧,不得已只能离开公孙瓒。

刘备知道赵云这一走,估计就不会回来了,于是就拉着赵云的手依依惜别。赵云显然也很对得起刘备,向刘备许诺说自己绝对不会背离刘备。

从此赵云就彻底告别了公孙瓒。

关于赵云离开公孙瓒的具体原因,《三国志》中根本没提,《云别传》中也只是说赵云要回家奔丧,并没有说为什么不再回来。

那么我们有理由猜测,赵云在公孙瓒的手下并不如意,或许是不受公孙瓒的重用,或许是与公孙瓒的理念不合。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所谓的回家奔丧,极有可能是赵云离开公孙瓒的一个理由。

真实的三国历史赵云介绍(演义中的赵云到底几分虚构)(3)

河北正定县子龙广场赵云像

追随刘备,两扶少主

赵云再次出现,就是建安五年了,也就是公元200年。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袁绍出邺城二百里迎接刘备入城,赵云与刘备就是在邺城想见。在邺城的这段期间,赵云与刘备的关系开始急剧升温,每天晚上大被同眠,就差穿一条裤子了。

也就在邺城,赵云正是开始效力于刘备,并且在邺城偷偷为刘备招募一些兵勇。后来刘备离开了袁绍,赵云也就带着这些人追随刘备来到了荆州。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刘琮投降,刘备兵寡将微,难以抵挡,便率众出逃,与关羽相约会于江陵。

结果刚走到当阳,刘备就被曹军追上了。

慌乱之下,刘备也顾不上自己的妻子孩子,夺路而逃。结果赵云怀中抱着后主刘禅,保护者甘夫人,其实他们全都平安脱险。

根据《云别传》记载,刘备往南逃,赵云却往北走,刘备的其他部曲都怀疑赵云的忠诚,只有刘备对赵云深信不疑,并给掷地有声的说道:“子龙不弃我走也”。

果然,没过多久,赵云就带着刘备的老婆孩子回来了。

赤壁之战后,刘备攻取荆南四郡,让赵云领桂阳太守,代替原本的桂阳太守赵范。

赵范有一位寡嫂,生得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赵范就想将自己的嫂子嫁给赵云,从而和这位刘备手下猛将攀亲。

赵云果断的就拒绝了,并且很明确的表示,赵范是被迫投降,居心叵测,天下女人有的是,没必要因此和赵范搅在一起。果然没过多久,赵范就叛逃了。

刘备率军入蜀之后,赵云奉命留守在荆州。

刘备占据荆州之后,便与东吴的孙权结亲,取了孙权的妹妹孙夫人。刘备率军入蜀后,孙权那边就起了歪心思,打算派人将孙夫人接回来,顺便将刘备的儿子一起带回来。

赵云闻信之后,赶紧和张飞一起率军追赶,最终在孙夫人上船之前,将后主刘禅带了回来。

《三国演义》中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

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雄世无双。

很多人都以为赵云这两个最值得骄傲的战绩都是虚构的,实际上在史料中确实有相关的记载,由此可以看出,赵云即使在真实的历史上,其勇武也是可见一斑的。

真实的三国历史赵云介绍(演义中的赵云到底几分虚构)(4)

赵云救阿斗

随军入蜀,汉水扬威

建安十八年,刘备图穷匕见,正式开始向刘璋发动了全面的进攻。

诸葛亮、赵云、张飞奉命率军入川支援,留关羽镇守荆州。

刘备攻破成都之后,册封赵云为翊军将军。

益州平定之后,刘备打算封赏众将,将成都周围的土地和屋舍分给有功的将士,赵云却直接进谏道:“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刘备欣然接纳了赵云的谏言。

建安二十四年,汉中之战爆发。

黄忠怒斩夏侯渊,曹公大怒,亲率大军与刘备会猎于汉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曹操大军至汉中,粮草运送有数千万袋,黄忠认为这些粮草可取,便率军前去劫粮,并与赵云约定了返回的时间。

到了约定的时间,黄忠并没有回来,

赵云没有任何犹豫,率领十余轻骑出去迎接黄忠。

结果刚走出不远,迎面就遇到了曹操的大军。赵云毫无惧色,率十余骑迎战,几次杀散曹军。

等到赵云杀回营寨之后,发现部将张著受伤,任陷在曹军之中,便又冲入敌军,将张著救回了营中。营中守将张翼准备关闭寨门以拒曹军,但赵云却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让曹军误以为营中有伏兵。

结果曹军果然上当,开始退兵。

结果这边赵云立刻就命令击鼓,并且让将士们在后面用弓弩射向曹军。曹军以为伏兵追出来了,慌乱的逃窜,自相踩踏,死伤无数,浮尸飘满汉水。

此战之后,营中将士皆称赵云为“虎威将军”,刘备也因此称赞赵云“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汉水之战,可以说是史料中所记载的,赵云一生中最辉煌的战役,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战,彻底向我们展现了龙胆赵云的风采。

真实的三国历史赵云介绍(演义中的赵云到底几分虚构)(5)

赵云剧照

老当益壮,随军北伐

章武元年,张飞遇害,刘备决定东征孙权,赵云极力劝阻,刘备不听,起大军伐吴。

赵云留镇江州。

次年刘备夷陵大败,仓狂退军,逃至永安,赵云率军前往永安,吴军退兵。

不久之后,刘备驾崩于永安宫,享年六十三岁。

刘备之子刘禅即位,改元建兴。

建兴元年,赵云官拜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后来官升至镇东将军。

建兴六年,诸葛亮命赵云、邓芝疑兵斜谷,吸引曹军主力的注意力,自己则率大军出祁山,开始了第一次北伐。

曹军大都督曹真中计,以为蜀军要兵出斜谷,便亲率大军阻拦。

真实的三国历史赵云介绍(演义中的赵云到底几分虚构)(6)

赵云剧照

赵云、邓芝兵危将寡,难以抵挡,只能固守本阵,且战且退,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

但诸葛亮所主导的主战场,因为马谡痛失街亭,所以难以为继,第一次北伐只能无疾而终。

返回成都后,诸葛亮上表自降一级,赵云也因此被降为镇军将军。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病逝于成都。

由于赵云出生年月不详,因此也不知道赵云去世时的年级。

但从公元191年,赵云投靠公孙瓒算起,到公元229年去世,这其中已经过去了三十八年。

就算赵云投军的时候只有十八岁,那么也是五十六岁。

在平均年龄不到四十的古代,已经算是高寿了。在临死的前一年,赵云居然还能随军出征,绝对算得上是真正意义的老当益壮了。

蜀后主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后蜀刘禅下诏。

“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

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

于是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继承赵云爵位,官职虎贲中郎,都行领军;次子赵广,官拜牙门将,随姜维镇守沓中,战死。

真实的三国历史赵云介绍(演义中的赵云到底几分虚构)(7)

赵云故里

结语

因为政治因素,陈寿在《三国志》中对于蜀国人物的记载,基本上可以用简略来形容。如果按照《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的说法,赵云的一生不过寥寥数语。因此本文大量采纳了《云别传》中的说法。

关于赵云的一生,其实整体上与演义中记载的相差不大,诸如单骑救主、截江救阿斗的故事桥段,史书中都有记载。

只不过小说家们在他们原有基础上,对赵云的实际进行了夸大的艺术加工,从而增加了故事可读性,也丰富了赵云的人物形象。

虽然无从考证赵云是否白马银枪,是否英气夺人,但不可否认,真实历史上的赵云基本是符合我们的整体印象的,绝对是三国时期一位难得的英雄人物。

真实的三国历史赵云介绍(演义中的赵云到底几分虚构)(8)

赵云剧照

我是@盗帅夜留香YE,关注我,一起交流更多的历史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