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日立冬,很高兴,我们又一起走入了一个新的冬天。这个季节总是让人有总结、回顾的心情,您的这一年过得还好吗?中国的古人总能很自然地将休闲的诗心注入日常,我们如何像他们那样将日子过得诗意盎然?今天就来聊一聊吧。

明明已经立冬了秋意正浓(立冬时节一樽未觉晚秋过)(1)

立在年“终”

林语堂先生用“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道出了时光的流逝,二十四节气的轮转提醒着我们四季的变换。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来了,不知道大家了解甲骨文的“冬”是什么样子嘛?

明明已经立冬了秋意正浓(立冬时节一樽未觉晚秋过)(2)

大家看,甲骨文中的“冬”字就这么简单,一个绳头两端打俩结,这是一个象形字,表示终结。后来它被借用,指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

我们常常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解释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冬”意味着“终结、终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到了冬天老想着要总结这一年的工作,盘点这一年的心情。立冬这天,我们从一种向外生发的季节,回到了这个向内收敛的季节。

明明已经立冬了秋意正浓(立冬时节一樽未觉晚秋过)(3)

万物敛藏

关于立冬节气的农俗谚语,像“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似乎立冬这一天成为大家期待整个冬季的“重头戏”。

那立冬有哪三候呢?

一候水始冰。随着气温下降,水已经可以结成冰。立冬有冰,说明天寒地冻的日子不远了,冬季的寒冷能杀死害虫,预示着来年能有一个好收成。

二候地始冻。严寒降临,土地开始冻结。

明明已经立冬了秋意正浓(立冬时节一樽未觉晚秋过)(4)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作形声字,本义指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因而古人就认为雉变成了大蛤。

诗情哲思

时节转换,情思最易被触发,看着树叶的飘落、泛黄直至枯萎;听着风声由细微变的猛烈;感受着温度从温暖到寒冷。一切一切的轮转都能引发我们对生活、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壮士当年离家出征时,还是杨柳春风,如今终于归来,却已是大雪纷飞的寒冬。短短十六个字,你就能从中体会到生命的流逝,多少的情思、哲思蕴藏其中。

明明已经立冬了秋意正浓(立冬时节一樽未觉晚秋过)(5)

当我们读到刘长卿笔下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当读到前两句时,感受到的是冬的严寒,生活的清寒。大雪纷纷,当转而间狗吠的声音响起时,远途的人在风雪夜终于归来。那句“风雪夜归人”直戳人心。

而当读到仇远的《立冬即事二首》,“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小雨带来寒意,但还没冷到结霜,房子前面的树,叶子已经一半绿一半黄了。寒冬中闻到梅花飘香,似乎又已经嗅到了春意。

明明已经立冬了秋意正浓(立冬时节一樽未觉晚秋过)(6)

又是一年冬藏之际,让我们好好安顿这一年纷乱的心情,将期待美好的心意镌刻到每日每日的点滴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