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节选于《周易经传新解》(ISBN:978-7-5169-1689-6),再版稿。较一版有删改。

周易全书白话全译(白话周易第四十二)(1)

图片来自网络

【原文】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注释】略

周易全书白话全译(白话周易第四十二)(2)

图片来自网络

【释义】

损下益上是为损,损上益下实为益。苏轼曰:“天施,乾为巽也;地生,坤为震也”。“益”卦由“否”卦损上乾之初阳而益下坤之初阴而成。损上益下民悦无疆,为休否之道。如此才有可能和合通泰。这也体现了由否而益、益而休否的内在规律。

由否闭转为增益,这中间一定发生了足以扭转局势的力量。那就是“益而得当”。在开明的时代,人们纳税自损以巩固国家。而在杂芜的乱世、危机重重的国际环境下,就必需给予民众以获得感。比如把既得利益阶层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给农民以土地、给工人以所在企业的股份等等,都属于增益。唯此才能获得最为广泛的支持,来颠覆这个乱世了。

为道日益。个人的进取方面,亦莫过于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见善能迁,则可以尽天下之善;有过能改,就可以瑧于不犯大错了。

周易全书白话全译(白话周易第四十二)(3)

图片来自网络

初九:虽居益之初,但当位于刚阳。强健有为而又有应、得助于高层六四。如此天时地利人和的“行益”之事,必然能大有作为、功成大吉。

“下不厚事”,底层的人们本不堪大任。“利用为大作”,意思是一旦获得高层的支持,或在领导的推荐下做事,就应该干出些大有裨益的事。如果无所作为的话,自己的损失事小(本就是光脚的,名声损失不重要),要是连累到那个举荐自己的领导那就太不应该了(这个领导会有失察之咎)。

春秋时,移民到齐国的陈国贵族陈完更姓为田氏。之后他的后辈子孙在协助齐王室做事的时候无不勤勤唯谨。并且还能在力所能及的时候为尽心尽力的老百姓谋求福利(多次施行“小斗收赋而大斗出贷”的政策)。这样虽然减损了王室的利益,却收获了民心,增进了自家的德化。得民心者得天下,经过十几世的经营,田氏一族终于取代了姜氏在齐国的政权。

六二:中正当位而又有“真诚之德(虚中)”。孟子曰:“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谦诚柔和而求助益。虚中而求,求方向、求办法,谦而礼交天下之士。又能顺应天意(有应于九五老板),这样必然能够在行“益”的时候一呼百应(益之十朋之龟),获得广泛的协助。

深得长辈或领导的信任赏识。又能像诸侯王向天帝献飨一样虔诚(王用享于帝)。知恩图报坚守本心(六二以柔居柔,有意志不坚之诫),如此可得诸事顺遂(永贞吉)。

六三:阴柔处刚位,有应于上九刚阳,又居动之极,所以有刚决进取的特质。作为基层干部,在遭遇凶祸、患难非常的时候应果断决策,执行紧急避险的措施,通过增益民众而获得他们的协助,渡过危难。

但这种性格在正常情况下擅自增益民众是容易惹祸的。比如车间主任不能不通过工厂的领导而擅自为工人加工资。如此种种必须忠诚信实的执行上级领导的指示(告公用圭,用圭玉以表明忠信的心志)。

周易全书白话全译(白话周易第四十二)(4)

图片来自网络

六四:柔顺当位,对上依靠刚中的老板(九五),以获得他的助益;对下接纳刚阳有才干下属(初九)的建议和支持,以成就自己的事业。程颐解释说,为依是依赖、依附于老板的意思;迁国,是从善如流、顺下而动的意思。

告公从,就是向领袖表白自己增益天下的忠顺之心。唯有获得他的信任,才能在“举国”的范围内获得足够广泛的支持。这是得把事情做好的前提。“事君者不患上之不从,患其志之不诚也”。事情办不好可以继续努力,对老板没诚心才是最大的祸患。

九五:以刚健中正的品德,呼应中正下属(六二)的感应支持。以此运作有益于民众的事业,必然是无往而不利的。以本卦九五的才能、品德和地位,又怀至诚之心,如此行益于天下,自然是至善大吉、能够获得广泛爱戴的格局。

周易全书白话全译(白话周易第四十二)(5)

图片来自网络

上九:损上益下,君子所乐,小人所戚。伊川易传曰:专欲利己,其害大矣。在增益之世,窃据高位,独怀贪鄙之心。如不能自损而益下,随时都可能招致外来的攻击。遭受出其不意的打击,这实在是太过凶险了(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理者,天下之至公;利者,众人所同欲。孔子曾经曰过:放于利而行,多怨。这是告诫大家想要利己必须先利别人,想要益己必须要先益别人。否则自己的利益还没得到,就先在自己获得利益的道路上设置了巨大的障碍和整整一条路的敌人。

“偏辞”的意思是,作为集体的领头人,事还没开始干,就先偏向考虑自己的利益。这样必然事与愿违,最终绝对不能获得所期望的利益。如果所作所为都能合于公道,最终大家都会协助他的工作,增益他的资源。本爻讲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哲学理念:损人益己,人人诛之(击之);虚己益人,人人益之。

周易全书白话全译(白话周易第四十二)(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