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号,河北石家庄的两名农民获评农民职称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不理解和反对,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好事,要大力推广。

有很多表示不理解,网友们认为“让农民评职称”这个动作:

“表面文章”

“脱离群众”

“真是活久见”

“难道没这个证连农民都不是了吗?”

“难道之前祖辈父辈都是非法务农了吗?”

当然并非像网友说的“没有职称就不算是农民了”,农民职称是对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农民能力的认可,但这种认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确实并非所有农民都能有“农民职称”。

农民职称评定规定(农民也要评职称)(1)

因为申报职称需要高中学历,但是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2016年)公布的主要数据,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接受过高中或中专教育的只有7.1%,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只有1.2%,所以能去申请农民职称的人不多。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就算高中以上学历的人数有所增加,但大部分农民连申报“农民职称”的资格都没有。这次石家庄评定农民职称的两个人都不是一般的农民,他们一个经营着1200多亩的农场,另一个经营着拥有3000多亩地的农业合作社。

目前石家庄“新型职业农民职称”暂时只有初级和中级两个等级,申报者除了要有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还要参加学习培训,还要经过考试和考核,评定中级职称后有一次性的2000块奖励,对于评定初级职称后是否有奖励,目前是“鼓励”县市区给予获得初级职称的农民一定的奖励,但没有明确的给出奖励政策。

农民职称评定规定(农民也要评职称)(2)

除去学历要求,还有一定的培训时长和工作年限要求。

初级职称的要求还包括:连续从事农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培训时间不少于56个学时。

中级职称的要求包括:要在取得初级职称的基础上再满三年并且培训课时不少于120个学时。或者是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满6年,同时也要有不少于120个学时的培训课时。

也有网友和媒体认为给农民评定职称是一项有激励效果的措施,“其他职业能评职称,为什么农民就不能”,他们认为农民评职称有利于改变人们对农民职业的看法,也有利于引导和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广阔的农村一线。

农民职称评定规定(农民也要评职称)(3)

早在2017年,浙江就有了农民参评职称的举措,之后的几年陆续有154名农民获评副高职称。再2020年的7月份,浙江又首次进行了正高级农民职称的评审,这次评审中有4人成为浙江省首批正高级职称的“职业农民”。

这次石家庄关于开展2022年度新型职业农民职称申报工作的通知,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在10月9号的发布的消息。

中级职称考核认定推荐名额共计115个,由各县市区人社局于11月4日前将材料报送至市人社局,由市农业农村局组建新型职业农民职称中级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

初级职称在12月底之前由县市区自行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