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正直句子(既不要过于圆滑)(1)

《论语》上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是文采,质,是质朴。野是俗气,史是矫饰。文采与质朴兼备,且配合得宜,平衡得当,才堪称君子。

一,文采多于质朴,会显得虚伪浮夸

如果一个人过于能说会道,似乎也不是太好,总会给人一种油嘴滑舌的味道。话说得太多,难免就会加入一些浮夸的成分,其实你可以仔细观察别人说话,但凡话过多的人,总有虚伪浮夸之言词,有时候他甚至并不是故意的,而是一种惯性,说嗨了时,人都会有夸张的倾向,哪怕他平时是个严谨之人。

论语正直句子(既不要过于圆滑)(2)

文采本身就是靠修饰而装扮起来的。

任何事都有两面,文采飞扬,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你有口才,但隐约中还是有一种你这个人不稳重、不谦逊的感觉,一旦遇到某个环境,别人对你的这种感受,就会喷发出来。所以有文采是好事,但亦要适度,过多会有卖弄之感。别人会腻,会烦,甚至会误会你的品德。

中华文化崇尚内谦之美,所以文采外显,要适度而合宜。

二,质朴多于文采,会令人有粗俗之感

品性质朴之人,给人以真实淳朴之感,但过于质朴,可能在外形衣着上,言谈上,举止上,都会显得俗气一些,甚至自己若不加注意,会令人有粗俗之感。

质朴之人,自然都是真实之人,但真实亦要有所节制,不能所有的真实的感受,都一股脑外显出来,比如你可能会在自己的卧室内抠脚丫,这是真实的动作,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此动作就不宜去做,你能说这是真实的不表达,所以我不怕做出来,显然不能,不然会被人解读为粗俗而不文雅。

论语正直句子(既不要过于圆滑)(3)

质朴之人与人沟通,可能会少了一些客套,多了一些直率与随意,同样也有个度的问题,若没有把握好,会令人不适,可能会顶撞别人,冒犯别人,而自己仍以“质朴”自居,别人会心生反感。

所以质朴亦应适度。

三,文采与质朴要配合得宜,取得平衡

文采与质朴要平衡起来,这样的配合才是完美的,适宜的。

要上台演讲,或者要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一方面言辞要流畅华美,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严谨、稳重及实质性内容,不能流于表面,徒有华美而无内核。但若只有内容而完全不顾外在之表达,磕磕巴巴,词不达意,同样也无法使人感受舒服,也起不到你要达到的效果。

文采要有,要流利而准确地表达自己该表达的意思,态度和实质内容上,姿态上,也要质朴而谦逊,真诚而严谨,文采与质朴平衡配合,相得益彰,效果才是最好。

论语正直句子(既不要过于圆滑)(4)

文采太多会偏于圆滑,质朴太多会偏于木讷,文质彬彬,两相得宜,平衡为妙。

这又可使人想到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与内容,哪个更重要?其实都重要,甚至是互为一体的,形式是内容的外显,内容又是形式的本质,并且二者可以互相影响,所以以前不重视形式,现在我也重视起来了;而重视形式,又不能忽视内容。这大概也是一种中庸的态度吧。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不对的,太绝对了,太偏激了,应该是:既是这样,又是那样,无可无不可,适宜、得体、平衡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