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看明朝影视剧中会发现,朝廷一些大的举动如出兵、皇帝出巡、祭祀丧娶等,都会让钦天监来观一下天象,看看是否适合天机?

原来皇帝自诩真龙天子,非常相信“天人合一”,希望钦天监通过日月星辰等天体的变化来占卜吉凶祸福。那么,钦天监作为官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他的职责仅仅是观天象吗?

明朝国子监有哪些新发展(明朝的神秘部门钦天监)(1)

01

钦天监,古代朝廷官署名,职能为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始于秦汉至南朝,命太史令掌天时星历。西汉司马迁曾任太史令,留《史记》传世,今人只知司马迁是著名的史学家,却不知道司马迁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天文学家。

隋时称呼太史曹,炀帝又改为太史监。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后来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乾元元年(758),改称司天台。五代时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辽时亦称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元称太史院。

明朝钦天监的前身是太史监,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于洪武元年(1368年)改太史监为钦天监,形成钦天监下辖天文、漏刻、大统历、回回历四科的格局,"掌天文、定历数、占侯、推步之事"。

《明史·职官三·钦天监》记载:

明代钦天监的主官称监正(五品)、监副(六品);属官有主薄、春夏秋冬中官正各一人(六品),以及五官掣壶正、五官灵台郎、五官保章正、五官监候、五官司历(八品),和五官司晨、刻漏博士(九品)等。

明朝国子监有哪些新发展(明朝的神秘部门钦天监)(2)

再往下有无品级的技术人员——天文生和阴阳生,分别在天文科、漏刻科、回回科、历科四个部门供事。天文科观测天象;历科确定日期;漏刻科则是确定每一天的时刻,报时报更;回回科,是以回回之法推算天行之度,算是对预测天文的一种补充。

钦天监虽然属于礼部管辖,但往往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们很多工作都直接向皇帝汇报,所以六部九卿等衙门倒也高看其一眼。

明代的钦天监最出名的为刘伯温。

02

钦天监对“上天”拥有唯一解释权,比如说日食与月食。古人相信“太阳”象征着“君”,一旦太阳出现变异,意味着皇帝可能有大的过失,则可能导致朝廷动乱,百姓不宁。尤其是日食的出现——“阴侵阳,臣掩君之象”,是有人谋逆之相。

洪武十三年(1380 年)五月,雷击皇宫谨身殿,钦天监以此与皇帝诛除胡惟庸等党人一事相联系,称杀戮太多,惹上天震怒。朱元璋怕了,表示“朕思愚昧,乃得罪于人神,从今修省。”暂时停止大规模杀戮,宣布大赦天下。

永乐朝时,钦天监刻漏博士胡奫(音yun)预测朱棣夺位后大兴土木建造的新殿——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某月某日午时当遭天雷,朱棣大怒将其下入大狱。

明朝国子监有哪些新发展(明朝的神秘部门钦天监)(3)

四月初八,宫殿果然遭天火焚毁。三大殿迅速沦为火海,这是故宫历史上的第一场大火,距紫禁城建成仅仅97天。

朱棣第二天即下诏罪己,检讨给上苍“庶图悛改,以回天意”,态度总算是谦恭。

正德元年(1506 年),钦天监五官监候杨源先后以“大角及星宿中星动摇不止”和“火星入太微垣帝座前,或东或西,往来不一”为由,进言皇帝要修德自省,远奸臣、亲贤人,要求驱逐刘瑾。正德帝朱厚照玩虐成性,从来不信这个,自然也没采纳。

03

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将天下百姓分为军,户,匠等各籍,各籍百姓只准子承父业,不准随意转行。

所以进入钦天监通常只有三种途径:

一,家世传承,这一点与明朝太医院类似;

二,民间征召,这一点比较特殊,因为封建王朝是禁止百姓学习“天文占卜”一类的知识的,一经发现要么关入大狱,要么送入钦天监“学习深造”;

三、官员推荐,这一点以嘉靖时居多,嘉靖好道术,大臣便举荐道士给他,比如当时著名的道士陶仲文、蓝道行都曾任过此职。

钦天监的人员非常特殊,即使犯了罪充军,皇帝也会派人捞回来。而且这些人员也无退休之说,更没有辞官、三年守孝的说法。

明朝国子监有哪些新发展(明朝的神秘部门钦天监)(4)

明成祖朱棣当年还为钦天监写过一首诗 ,朱棣写诗极为罕见,我们不妨欣赏一下:

忆昔当年杨救贫,此仙去后有谁人。

出去寻龙一身雨,回来跨鹤两袖云。

地理图中观地理,天文机上会天文。

一杯饯别顺天府,同昌山河乐太平。

说起来钦天监风光无限,其实太监就是钦天监的死对头,大内太监内承运库有个机构叫作内灵台。也做着和钦天监同样的工作, 某些时候内灵台对天文玄学的造诣远远好于钦天监。

例如成化九年,内灵台大太监苏齐上奏钦天监历后上朔日干支有误,然后一查真的是钦天监错了,很多技术人员都受到了惩罚。

纵观中国5000年古史,有才文人和著名武将数不胜数,科学系人才却凤毛麟角,出名的钦天监一把手基本上都是历史上非常厉害的科技大佬。比如西汉司马迁、唐朝的李淳风、宋朝沈括、元朝郭守敬等人。他们都凭借自己的天文能力成为了古代科技史上的巨人,说到底钦天监并非是多么神秘部门,而是通过天象、气候等推测未来的一种手段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