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糯米糕(童年回忆熟梨糕)(1)

久违的听到陌生而又熟悉的,“嗡儿嗡儿”的汽笛声,随着声音看到好久不见的熟梨膏的牌子,意识一下就回到小学时的校门前,我下意识吞了下口水。

熟梨糕是天津的特色小吃,之少我这个天津人没在其它地方见过。如果单听名字,可能望文生义,误以为它是什么和梨有关的点心,实则不然,熟梨膏名字里的“梨”字和梨这一种水果毫无关系,它只是“哩”的谐音。熟梨膏,熟哩糕,也算是天津的一种幽默吧。

从我爸小的时候,到我小的时候,到现在,熟梨膏一直是天津孩子爱吃的美食,现在还有专门的小店,只是店里的熟梨膏总让我感觉少了几分味道,所以甚少光顾,总是乐此不疲的发掘不同的小摊。

另外我的小学同学,会坚持的管熟梨膏叫碗儿糕,我们甚至因为这一件在现在看来的小事拌过嘴。碗儿这个名字大抵来源于它的形状,具体的不得而知,问过熟梨膏的卖家们,他们也不太清楚,令我总错觉是不是自己记错了。

哎,小学时的同学如今天南海北,有很多已经联系不上,熟梨膏到底是不是有不同叫法已经无从求证,也是有点遗憾。

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查了资料才知道,秋梨糕竟有一个正经的学名甑糕,“甑”(音同“赠”)是古代的一种炊具,底部有许多小孔,蒸汽可以透过这些小孔将盛器中的食物蒸熟。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陶制的甑就已经出现了,商周时期又出现了青铜制的。华夏文明渊远流长,一个普通的小东西背后也可能伴随长久的历史。

儿时记忆糯米糕(童年回忆熟梨糕)(2)

小时候,有特色的零食品种非常单调,不外乎酸抹糕、茶汤、豆哏糖、大梨糕、糖棉花之类的,而熟梨糕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款风味小吃。孩提时代,每次听到“嗡儿嗡儿”的声音,便会兴奋不已,因为它是我小时候的最爱,更将它亲切的称为“嗡儿嗡儿”糕。

熟梨糕是用大米磨成粉渣,蒸熟后作为主料。制作时将米面置于木甑中,放在蒸锅上蒸一分钟,然后在其上涂抹各种小料即可。有些摊位将制做好的熟梨糕放在纸上,还有些心思细腻的摊主为了将小本生意立足于长期发展,便开创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还会选用一张薄脆饼托着,而薄饼香脆可口,也很美味。最初只有豆馅、白糖、红果三种馅料,逐渐发展到囊括橘子、苹果、菠萝、草莓、巧克力、黑芝麻、香芋等多个品种的小料,形成一种地道的天津风味小吃。

遥想当年,卖熟梨糕的小贩,大部分是推着小车沿街售卖,也有部分是挑担子兜售,走街串巷,只要一听到那“嗡儿嗡儿”的汽笛声,小孩子们会从四面八方闻声蜂拥而至,争相购买。近几年,这种小吃忽然间又流行起来,而且很多成年人纷纷加入购买的行列,争相品味熟梨糕的美味,勾起对难忘童年的追思。

儿时记忆糯米糕(童年回忆熟梨糕)(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