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字成语概括苏轼(来自苏轼的五个三字成语)(1)

成语是汉语词汇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成语字数最少的是三个字,最多有十几个字。

十二个字的成语,如“只许州官点火不许百姓点灯”;十四个字的成语,如“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最多的十六个字成语,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如果知道超过十六个字的成语欢迎留言补充。

本文讲五个三字成语,而且都是来自于苏轼的三字成语。在成语词典里,来自苏轼或者与苏轼有关的成语超过五百个,三字成语本身就不多,却有五个出自苏轼。

用四字成语概括苏轼(来自苏轼的五个三字成语)(2)

01个中人

成语出自苏轼的诗《李颀秀才善画山以两轴见寄仍有诗次韵答之》,直接的意思就是此中人,就是了解或经历过(这件事)的人。另外这个成语在古代也作为对伎女的隐称。

平生自是个中人,欲向渔舟便写真。

诗句对君难出手,云泉劝我早抽身。

年来白发惊秋速,长恐青山与世新。

从此北归休怅望,囊中收得武陵春。

钱钟书《围城》:“从此他的隐事不会被个中人揭破了。”

用四字成语概括苏轼(来自苏轼的五个三字成语)(3)

02傲霜枝

成语出自苏轼诗《赠刘景文》,本意是用来形容菊花凌霜傲雪,成语用以形容不为严寒所屈的精神品质。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好友赠诗。到了秋末荷花叶子都败了,菊花残了但是傲霜斗雪的精神仍然还在。虽然荷、菊如此,但是这也果实成熟的时候,也是一年中的好时节。

用四字成语概括苏轼(来自苏轼的五个三字成语)(4)

03三家村

出自苏轼诗《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字面意思是只有三户人家的小村庄,所以三家村被后人用来指偏僻的小乡村。

(节选)

我在东坡下,躬耕三亩园。

君为尚书郎,坐拥百吏繁。

鸣蛙与鼓吹,等是俗物喧。

永谢十年旧,老死三家村。

我住在东边的山坡下,耕种三亩田。鲁元翰作为尚书郎就要面对繁忙的公务。青蛙叫得再欢,也是俗物,最后在偏僻的小乡村老死。

用四字成语概括苏轼(来自苏轼的五个三字成语)(5)

04中书君

出自苏轼诗《试笔》,中书君是对毛笔的代称。

子石如琢玉,远烟真削黳。

入我病风手,玄云渰凄凄。

是中有何好,而我喜欲迷。

既似蜡屐阮,又如锻柳嵇。

醉笔得天全,宛宛天投霓。

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

05狮子吼

出自苏轼诗《闻潮阳吴子野出家》,比喻佛祖讲经,如雷震天地。

(节选)

丈夫生岂易,趣舍志匪石。

当为狮子吼,佛法无南北。

成语“河东狮吼”出自苏轼诗《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

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

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

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

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风颠。

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

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

恨君不识颜平原,恨我不识元鲁山。

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这是一首非常风趣的诗,充满了戏谑搞笑的风情。河东狮吼用来形容家庭里女人比较剽悍,整天对自个男人大吼大叫。所以悍妻也被称为“河东狮”。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的时候,途中和当时名士陈季常偶遇。两人相见恨晚惺惺相惜引为知己。陈季常就邀请苏轼到自己府上小住,恰巧苏轼此时刚刚遭贬心情不爽,就答应了下来。

用四字成语概括苏轼(来自苏轼的五个三字成语)(6)

陈季常的父亲是工部尚书,住所非常豪华,豪宅里养了一群歌姬,各个能歌善舞,有客人来喝酒谈心、听歌看舞蹈。苏轼到这里后心情也豁然开朗,好了很多。

可陈季常的老婆柳氏却性情暴躁,每当家里有这种欢歌笑舞的时候,就暴跳如雷,醋性大发。她就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捶打树木、墙壁。陈季常面对悍妻也是无可奈何。

两人分别后,越想就越觉得有趣,诗兴大发,就写下了这首诗。苏轼本意是为了调侃陈季常一下,谁知他的名气实在太大,这首诗很快便流传开来,从此陈季常顺便出了名,成了怕老婆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