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出生在广东新洲,其父虽是从官可后来被贬,惠能幼年时便去世了。

幼小的惠能与母亲搬到广州,古时候女子地位低家中其父辞世,活着的男性哪怕年纪再小也要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幼小的惠能以卖柴度日。

有一天,有一位客人要买柴让惠能送到客店,惠能遇到了一客人朗诵经文一闻经语,心即开悟。

急忙询问此为何经,从何处而得?客答:《金刚经》,从崭州黄梅县东禅寺得来。

安顿好老母后惠能便启程赶往黄梅县(湖北)。

祖问曰:“汝何才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水礼师,惟求作佛,不求馀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利?”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出自《六组坛经》)。

六祖惠能传经典语录(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1)

惠能

惠能见到了禅宗五祖弘忍,惠能直言只为作佛(内心彻底的觉悟,是心是佛),别无他求。

五祖反问:你是南方人,又没有佛性,且还是獦獠(古时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称呼),你觉得你能作佛吗?

惠能答:人虽然有南北之分,可佛性没有南北之分。我虽是少数民族可和这些和尚有什么区别?大家都是人!难度佛性是有区别的吗?

之后惠子便随弘忍到了东山寺,做一些杂务。

五祖衣钵

佛教起源于印度,禅宗虽是菩提达摩开创,却是中国本土自己独立发展起来的宗教之一。

达摩初到中国一番接触后才发现,他精通的那些印度大乘佛法对于中国人而言隐晦难懂

于是他便做了一个决定,来到嵩山少林寺面壁思过,希望能找到让世人易懂佛法的办法

这一面壁就是九年,终于悟出了‘佛心印’。

六祖惠能传经典语录(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2)

菩提达摩

见性见佛,皆指人心,不拘修行,这也是禅宗被称为佛心宗的原因。

 问:“何者是佛?”师云:“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异故云即心即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云:“若自心是佛。祖师西来如何传授?”师云:“祖师西来唯传心佛。直指汝等心本来是佛。(出自《古尊宿语录》)

佛心印简单说就是一种传法,如是我闻,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这前提是要有慧根,据传惠能不识字,可当听到佛法时便能顿悟其中之意,此慧根非常人所及。

达摩虽是领悟出了佛心相传的办法,可佛法高深玄奥,尤其是他所通彻的大乘佛法,本是玄妙无比又岂是能简单的传授他人。

达摩的传承到弘忍时已是五代祖,然而几代祖所修行之法,虽都是修心佛可其办法各有不同

比如五祖弘忍‘坐禅修’,四祖修的是‘念佛禅’

某日,五祖召集弟子要传法衣众弟子各述一偈,五祖过目后心中自有人选。

神秀居第一座。學通內外眾所推仰。秀亦自負無出其右者。不復思惟。乃於廊壁間書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遣惹塵埃。(出自《佛祖通载》)

六祖惠能传经典语录(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3)

南山寺菩提树

五祖看到神秀所写的偈,紿(哄骗)曰:後代依此修行亦得道果

众弟子不知五祖没有说出实话,相互传诵。

此刻的惠能还在打杂,碓坊服勞於杵臼之間,神秀的偈传入了他耳中。

能至莫命童子引至廊間。能自執燭令童子於秀偈側寫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出自《佛祖通载》)

传说惠能不识字却通佛法,所以他只能让童子代写偈

先看看这两首偈的不同,首先是神秀的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遣惹尘埃。

惠能的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假染尘埃。

神秀的偈‘身是菩提树’是佛家说的‘色即是空’,菩提树本身是不存在的。

‘心如明镜台’明镜台(梳妆台)是人能所看到的(色),这一句反过来是‘空即是色’

神秀的佛性对佛法的觉悟还是很高的,可惜他遇到了惠能。

惠能的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从后到前理解得出的意思便是‘色即是空,空亦是空’

细细品惠能的偈就发现,要比神秀的偈高出一个境界,一种佛心的境界。

(个人理解,各位透彻佛学的大佬不要打我!求放过!)

六祖惠能传经典语录(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4)

神秀

如此五祖更喜惠能的偈,将法衣传给了惠能

之后惠能、神秀,一南一北传法。

天下散传其道。谓秀宗为北。能宗为南南北二宗名从此起。(出自《宋高僧传》)

神秀的修行之法继承了四祖的‘念佛禅’与其师五祖的‘坐禅修’

惠能修既不是五祖,也不是四祖之法,而是始祖达摩的‘心心相印’,所以师兄弟的修行之法背道而驰,最后变成了‘南顿北渐’。

神秀在北方传法,‘渐’指的是渐悟,佛法高深,一时间不可能透彻所以慢慢来,循序渐进。

惠能在南方的‘顿’指的是顿悟,然而佛家所言的顿悟可遇不可求非慧根聪慧者不可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惠子说佛性人人皆有,顿悟成佛。同时他将高深玄奥的佛学简化,将佛教中国本土化。

这些功绩是禅宗始祖达摩一直想要完成的事情,到了六祖惠能将这些事情完成了。

六祖惠能传经典语录(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5)

六祖惠能

惠能圆寂后朝廷认可他六祖的身份,加上南顿北渐与诸多原因,禅宗顿悟昌盛,渐悟落寞。

从达摩祖师开始,每一代祖都只衣钵于一人,所以五祖传衣钵于六祖,后世一直争议,有说传神秀的(神秀真的很厉害,不过此文着重讲惠能),有说传惠能的。

据说《六组坛经》是惠能一派后人改动,加上南宗僧人后来对朝廷有功劳,朝廷才认可惠能六祖的身份。

南北两宗有一段时期相见都是分外眼红,各种纷争、摩擦。这其中包括修行之法的不同、六祖衣钵之争。

参考资料:

《六组坛经》 《古尊宿语录》 《佛祖通载》 《宋高僧传》

(本文由作者原创,图片源自网络,仅在今日头条发布,抄袭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