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获得游戏装备”“恭喜你获得苹果iPhone11手机”……在短视频网站刷视频时,有网友收到了这样的中奖消息,如果相信了他们就会被拉入QQ群,紧接着被套取微信密码,这些过程,都写进了骗子们专门编写的“福利话术本”。

微信账号被疑盗(刷短中苹果手机)(1)

2020年4月28日晚,长沙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联合北山派出所、安沙派出所、青山铺派出所等,在长沙市芙蓉区、岳麓区等多处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摧毁了以杨世华为主的电信诈骗团伙。

此次抓捕行动,长沙县警方扣押作案手机几十台,电脑十余台、手机卡千余张、银行卡若干,现已串并全国数十余起电信诈骗案件,非法获利20余万元。目前,其中11人已因诈骗罪被依法刑拘。5月18日上午,长沙县公安局对这一案例进行了通报。

微信账号被疑盗(刷短中苹果手机)(2)

发布虚假中奖信息,利用固定话术骗取受害人微信号

“犯罪嫌疑人陈某华、丁某钢等人在长沙等地成立电信诈骗窝点,在某知名短视频平台发布‘送游戏装备’‘送苹果手机’‘利用赌博网站漏洞进行投资’等虚假中奖信息,骗取受害者与之联系。”长沙县公安局北山派出所刑侦副所长黄尉说,受害人上钩之后,嫌疑人就会要求添加每一位受害人的QQ号,并把他们拉进一个QQ群里。

微信账号被疑盗(刷短中苹果手机)(3)

要到受害人的QQ号,只是嫌疑人计划中的第一步,紧接着,嫌疑人会通过固定的话术,来套取受害者的微信号。“他们有一张叫做‘24小时福利话术’的表,表上详细介绍了他们与受害者联系时所使用的整套话术。”记者看到,这张所谓的“福利话术表”上,嫌疑人会先称“这里在进行新老用户感恩反馈活动”,而被害者则都是被抽到的“幸运用户”,可以免费获得一部新款的iPhone 11手机,同时还能享受包邮服务。

一旦受害者心动,嫌疑人就会要求他们发送收件人姓名、收货地址、收件人联系方式等信息。填好所谓的发货信息后,嫌疑人这边会称“需要把苹果官方提供的流量卡绑定在对方的微信上”,以此来让被害者将微信与自己的手机号解绑。解绑成功后,嫌疑人还会让受害人将微信里的余额先转给亲人朋友,并称这样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清理后的微信号,被嫌疑人卖给另外的电信诈骗团伙

受害人只要完成上述步骤,就来到了关键的一步:嫌疑人会让他们将微信密码发给自己,并称“是为了激活并填写资料,来领取相关的资料”。随后,嫌疑人又会以“打赏公众号”为由,骗取受害人的微信支付密码。

微信账号被疑盗(刷短中苹果手机)(4)

完成所有步骤后,嫌疑人会再次联系受害人,称“手机已经发货,因参加活动的人数较多,大概要在24小时以后才能收到订单号与物流信息”,同时也会告知这些受害人“24小时内不能修改微信资料,需收到物流或订单信息后,才能修改微信资料”。

此时,嫌疑人已经完全掌握了受害人的微信号。他们登录受害人的微信号后,会利用特殊软件将这些微信号中的好友全部删除,相当于将所有微信号全部清理了一遍。随后,他们会将这些微信号以每个400-500元不等的价格贩卖给其余电信诈骗团伙。

“嫌疑人会根据微信号之前的信用评级、活跃度等信息,来决定不同的微信号应该卖多少钱。”黄尉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投诉少的、微信好友多的、发朋友圈比较活跃的微信号,价格会高一些。

当受害人发现自己的微信登录不上,再次联系嫌疑人时,他们则会称是“因为自己工作失误,导致把对方的微信好友全部删除,同时把对方的微信号弄违规给封禁了,自己也被公司开除了”。他们一般都会要求受害人再次注册一个新的微信号。

微信账号被疑盗(刷短中苹果手机)(5)

楼栋摸排,夜晚实施抓捕行动,涉嫌诈骗团伙终落网

4月28日晚,长沙县警方在人民路一小区楼栋摸排时,将正在房间内实施电信诈骗的陈某华、丁某钢等人抓获。

“当晚一共抓获了18名犯罪嫌疑人,也将作案用的手机、电脑、手机卡、银行卡都扣留了。”长沙县公安局打防作战室民警张亮亮告诉记者,这些嫌疑人大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还有正在实习的在校生,其中一些人是经过老乡或朋友的介绍,才接触到电信诈骗这一行。

“他们六七个人待在一个房间里面,房间比较简陋,有点像大学宿舍。”张亮亮说,民警进去后,发现房间里有很多电脑,并且电脑上都留有疑似进行电信诈骗软件的窗口,这让在场民警产生了怀疑。经过盘问,在场的18名嫌疑人对电信诈骗的事实供认不讳。

黄尉介绍,目前已有300余个微信号不幸落入到这帮犯罪团伙手中。“根据成功率10%来估算,他们至少尝试骗取了3000人的微信号。”

民警提示:不要相信任何非官方的中奖信息

针对此案中出现的情况,长沙县公安局民警也对广大市民作出了相应的提示,即:不要相信任何非官方的中奖信息,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隐私。

黄尉说,希望广大市民切记,千万不要相信任何来源不明的、非官方渠道的中奖信息。“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一旦看到类似“免费送手机”“免费送游戏装备”的信息,要提高警惕,引起警觉,不去联系此类信息的发布者。

同时,市民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不要轻易透露个人真实姓名、手机号、微信号、QQ号、银行卡号、家庭住址及手机验证码等隐私信息,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潇湘晨报实习记者满延坤 长沙报道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