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豕(shǐ),这个字我们现在日常很少单独使用,更多是用作部首。本意为“猪”。

甲骨文为猪侧立的画像:

所有相似的汉字(有趣的汉字之豕)(1)

豕——甲骨文

上面为头,代表猪的长嘴;

中间是圆圆的肚子,当然左上第一款明显肚子是瘪的,我又特意去核对了一下是不是自己写错了,确实是这种字形,但也有带一点弧度的字形,显出大腹的特点;

下面是下垂的尾巴。我们说“画虎不成反类犬”,但其实“猪”画不好也容易“类犬”,因为“豕”和“犬”的甲骨文字形有些相似。

所有相似的汉字(有趣的汉字之豕)(2)

犬——甲骨文

“犬”的上述甲骨文字形中,前两款明显和“豕”差不多,区别在于尾巴,“豕”的尾巴向下,而“犬”的尾巴略微翘起。为了让大家更加明显地感受到“犬”的“翘尾”,我特意选了第三款字形。

“豕”的金文基本上也是这种象形,但字体已经线条画了,不是纯粹的“画”出一头猪。

所有相似的汉字(有趣的汉字之豕)(3)

豕——金文

《说文》中解释“豕”为“彘”(详见下文),但“豕”标志性的“垂尾”被解释为“猪发怒时直竖着它的尾巴”,所以叫做豕。可见,到许慎的时期,原始的“垂尾”已经被误解为“竖直向上”、“发怒”时的尾巴。

所有相似的汉字(有趣的汉字之豕)(4)

豕——说文小篆

许慎对字形的描绘是“像头、四只脚,而身后有尾巴的样子”,这和甲骨文相同。

音读与“豨(xī)”字相同。

下面的“按”,解释了“豕”、“豖(chù)”、“彖(tuàn)”混淆的原因:

当今(指许慎的时代,也有学者认为此为后人所加,则为添加此段文字的人的时代)的字,错误地把豕当作豖,把彖当作豕。如何得知呢?因为啄、琢本从豖,而常写成去掉点的字形,而“蟸(lí)”字本从豕,却写成“蠡”,它们本应分别取豖、豕作声旁。

其实“豖”和“彖”也和“猪”有关,本文由于篇幅有限,不再展开,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解释。

《说文》中“豕”的古文字形如下:

所有相似的汉字(有趣的汉字之豕)(5)

豕——说文古文

《说文》中对“豕”的解释是“彘也”,“彘”字,音zhì,可能一说“人彘”大家就都明白了——吕后在刘邦死后将戚夫人做成人彘。

所有相似的汉字(有趣的汉字之豕)(6)

戚夫人(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彘”也是“猪”,本意指大猪或者野猪,后来也指一般的猪。此外,还要提到一本书,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对方言词汇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书中记录了各地对“猪”的不同叫法:

豭——北燕朝鲜之间;

彘或豕——关东、西(两种叫法都有,资料中说现陕西关中平原西部、浙江温州一带的方言中仍把猪叫zhi);

豨——南楚。

前面解释了“豕”的甲骨文,下面的字形与之相似,但都在大约腹部位置突出雄性生殖器(势),表示公猪,是豭(jiā)的初文。

所有相似的汉字(有趣的汉字之豕)(7)

豭——甲骨文

“豭”的金文简略很多,也是呈现线条化的趋势。

所有相似的汉字(有趣的汉字之豕)(8)

豭——金文

“豭”在《说文》中的解释为“牡豕”,就是公猪。“牡”字出现在这里大家可能不解,其实它本就泛指雄性动物,也指不开花的植物,但我们立马会想到牡丹“花”。

所有相似的汉字(有趣的汉字之豕)(9)

牡丹

历来被誉为“花中之王”的“牡丹”最初为药材,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牡丹可以无性繁殖,所以叫‘牡’,‘丹’是因为花红”。

所有相似的汉字(有趣的汉字之豕)(10)

豭——说文小篆

“豕”、“豭”、“犬”三个字的甲骨文容易混淆,但放在一起比较,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字意一看即明:

所有相似的汉字(有趣的汉字之豕)(11)

豕、豭、犬甲骨文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