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86米由中尼两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每年还在慢慢“长高”,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但这座山峰却是位于中尼两国的交界处,曾经在1960年,中尼两国领导人还就珠峰的划分问题多次展开了讨论,跨度长达一年有余,这才商量下来珠峰的归属问题。在这些协商中,中国是持什么态度的呢?最后如何划分的呢?在会议召开时可曾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呢?这样划分对两国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珠峰的形成(珠峰归属成难题)(1)

让博览历史带大家回到最初,一起看一看这座被风雪覆盖的最高峰是如何划分的吧。新来的朋友别忘了点点关注,既能回顾往期文章,有不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

历史上遗留的归属问题

这座世界最高峰所处位置就是十分关键的地方,它的南部位于尼泊尔北部境内,而北侧却在中国西藏境内,但在历史上,因为翻越山脉等恶劣因素,加上重重高峰就是最天然的边界线,两国并未对此处边境有过明确的划分,也未起过争执。

但其实早在1715年,楚尔沁藏布、兰本占巴和胜住受朝中下令,深入西藏勘测地势,他们便就是中国历史上珠穆朗玛峰的发现者,众人惊叹于西藏深部竟有如此高寒之地。当地居民其实也早有耳闻,但出于敬畏一直并未深入勘测。他们的工作一直持续了数年之久,并在4年后的《皇舆全览图》中标志出了珠穆朗玛峰准确的所处位置,并写上了满文名称,1721年又新增了汉文译名。不仅如此,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对珠穆朗玛峰的记载。

珠穆朗玛峰的命名中“珠穆”在藏语中是女神的意思,足以看出西藏人民对这座高耸入云的雪峰的敬仰之情,而“朗玛”则是有第三的意思,藏族人民也常常称之为“第三圣母”,以此来感叹万物之灵的伟大,当地人民还经常讲述流传着关于珠穆朗玛峰各种具有奇幻色彩的民间故事,口口相传,这座“世界最高峰”在藏族人民心中就像是“大地之母”一般,神秘却又慷慨。

珠峰的形成(珠峰归属成难题)(2)

同样在尼泊尔境内,这座伫立在边境的高高山峰也在当地居民心中有着别样的意义,它被尼泊尔人民称为“萨伽玛塔”,在当地的语言中,可以翻译为“高达天庭的山峰”,不仅可以看出当地人民对珠穆朗玛峰的敬意,也从侧面可以看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之高。除了感叹这些以外,当地居民还把他当做是一种信仰寄托,在当地是被奉为“神山”,在山峰脚下还有专门的寺庙和僧人,可以看出在尼泊尔人民心中,珠穆朗玛峰也是十分重要的。

但同样是因为珠穆朗玛峰太高了,中尼的居民并未有过交流,大家都只是在山的一侧生活,山的那一侧是什么?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去过。这样,珠穆朗玛峰的归属便一直没有明确划分。

一直到了1960年3月,珠穆朗玛峰的归属问题才被中尼两国领导人进行正式讨论,并决定商议出具体的对策,以明确边界划分。

中尼谈论珠峰归属,毛主席友好化解

自从1955年,中尼正式友好建交后,中尼的邻国关系一直十分融洽,和睦共同进步。

1960年3月,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来到中国进行访问,此次访华目的便是为了明确划分中尼两国的国界边境所在。在这次中尼两国的谈论中,便提到了珠穆朗玛峰,这也是第一次两国谈及这座“神山”的归属。

珠峰的形成(珠峰归属成难题)(3)

中尼两国代表在谈论中,都认为珠穆朗玛峰对于本国人民有着非凡意义,当地居民都十分敬慕这位常年积雪的纯洁高峰。

这也就是问题所在了,尼泊尔方认为珠穆朗玛峰一直以来都是属于尼泊尔的,这点当然遭到了中国的反对,早在1715年,我国便有了对珠穆朗玛峰的勘测记录,但同样,尼泊尔还是没有退让。

会议的谈论进行到了僵持阶段,两国也因为都是第一次谈及珠穆朗玛峰的归属问题,很多谈论点并没有充足的准备,这次谈论也只得结束,珠穆朗玛峰的归属也没有得出明确答案。

但在这次的会谈中,周恩来总理面对这样僵持的情况,委婉地与尼泊尔代表交谈到:“这座高峰不仅是在我们两国出名,在世界上也是非常出名的。我们两国的本地居民都在这座山峰上寄予着非同凡响的民族感情,这就不仅仅是划分边界的问题了,更多的要考虑到两国的民族感情。”

听完周恩来总理的独到见解后,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也连连点头赞同,说道:“确实是这样,这座山峰的究竟归属不能只是简单地划分边界,我们两国的当地人民都要考虑。”

珠峰的形成(珠峰归属成难题)(4)

会议进行的并不顺利的消息传到了毛主席那里,毛主席便决定亲自与尼泊尔领导代表团进行洽谈。洽谈时间就定在了同年3月18日的晚上,双方在这次洽谈中,共同指出了存在争议的地方,毛主席也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指出了我国的立场以及对珠穆朗玛峰归属问题的具体建议,并与尼泊尔方共同进行了进一步地商议。

尼泊尔方在这次的洽谈中,还是从珠穆朗玛峰对本国人民的重要性着手,着重指出在当地居民心中,珠穆朗玛峰不可替代的神圣地位。

毛主席对于这一侧重点,说道:“珠穆朗玛峰在两国的重要性都是一致的,在贵国人民心中如此重要,对于我国的当地居民也是一样的,大家都是尊敬仰慕这座高峰的。但这并不是问题所在,我们两国是一直以来友好共处的,我们还应该秉持这样的友好关系来解决问题,不能因为一座山峰的归属问题,影响了我们两国的友谊,而应该更加促进。我们都秉持这一原则的话,问题就好解决多了。”

珠峰的形成(珠峰归属成难题)(5)

尼泊尔代表团听到毛主席的建议后,也表示了赞同,毕竟中尼两国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十分友好,因为一座山峰的归属问题而影响到两国的友谊确实不值。对于中国“友好解决”的态度政策,尼泊尔方面也是非常赞同的,先前僵持的局面在毛主席的极力调解下,渐渐地活跃起来,两国的交谈也越来越深入友好。

谈及到如何具体划分时,毛主席基于刚刚提到的建议,继续说道:“这座山峰说白了,南部我们本地居民是很少去的,北部你们国民是很少来的。我们可以这样解决,将这座山峰一分为二,离贵国近的山南边境归于尼泊尔,而在西藏内的山北侧则归于中国。”

毫无疑问这样的解决方案是当前最好的解决方法,不仅解决了两国当地居民的情感问题,而且明确的标志出边界线,是非常明智的,不为以后的边界问题留下祸患。

但尼泊尔的首相并没有表示明确的赞同或否定,而是说道:“那如果要爬山的话,还是要从尼泊尔走的,要拿着尼泊尔的签证。”虽然中国当前还没有攀登珠峰的登山队,但在以后一定会有的,这样的提议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珠峰的形成(珠峰归属成难题)(6)

毛主席巧妙地回答道:“一直以来如果是从西藏开始爬山的话,那还是要拿着西藏的签证呢。”这样的回答却是事实,这下柯伊拉腊无话可说了。

加之珠穆朗玛峰世世代代伫立在中尼边界,对于两国的居民来说,如果突然宣布这座山峰将归于异国所有,任谁心中都不会好受。简单粗暴地将珠穆朗玛峰归于尼泊尔或者中国,都必然会引起边境居民的不满,有损于两国长时间的友谊,这并不是最优解决方案。

但尼泊尔方对于毛主席提出的方案并未表示明确态度,一直迟迟没有做出回应。但“一山两分”已经是中国对于珠穆朗玛峰归属问题的最大让步了,这已经是考虑到了中尼两国的友好关系还有两国边境的居民了。

毛主席面对一直不置可否的尼泊尔领导代表团,便说道:“如果解决不了,拖一拖也好。山很高,山可以保证我们边境的安全。你们不吃亏,我们也不吃亏。”说完洽谈的气氛又陷入了僵持。

毛主席的这番洽谈,基本确定了我国对于珠穆朗玛峰归属问题的解决态度,中国对于邻国问题都是持友好共进的态度的,具体划分方面,“一山两分”便是能够做出的最大让步,希望尼泊尔领导人能够认真细致地考虑清楚后,作出答复,这才是促进中尼两国友谊更进一步的壮举。

珠峰的形成(珠峰归属成难题)(7)

尼泊尔代表团还是并未给出明确答复,模棱两可地一直含糊其辞。毛主席见此僵局,又说道:“全给你们,我们感情上过不去;算给我们,你们感情上过不去。”

这句话明确地点出了中尼两国现在的问题所在。贸然地将珠穆朗玛峰全部归算给任意一国,都是不明智的决定,不仅会影响两国的友谊,更是后患无穷。

这次原定只有半小时的会议最后足足延长了四倍,两个多小时后两国才洽谈结束。

这次长时间的交谈,加上毛主席在洽谈中提到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中国所持态度,却出乎意料的是,尼泊尔方在访华结束都没有给出明确态度,中尼也没有得出最终的解决方案。但这次的洽谈,还是将我国的态度明确的表示了出来,也是重要的里程碑。

周恩来访尼泊尔,表明和平态度

这次尼泊尔访华结束后,中国方面给出的关于珠穆朗玛峰归属问题的解决方案便四散开来,中国本意是一直秉承和平共处的态度解决,但却被国际上居心叵测的反华势力利用,大肆在国际社会上抹黑扭曲中国的态度。

珠峰的形成(珠峰归属成难题)(8)

面对这样的恶意揣测,我国党中央领导人也意识到珠穆朗玛峰的归属问题不可能一次洽谈就解决的,是一个长期商谈,慢慢接受的过程。因此,在尼泊尔代表团访华结束后不久,周恩来总理便前往了尼泊尔进行友好访问。

此行的目的也十分明确,便是为了再次向尼泊尔重申我国对于珠穆朗玛峰归属问题的态度。周恩来总理在尼泊尔亲自观测多日,在洽谈过程中,尼泊尔方代表团对于上次访华所提出的方案还有误解之处,周恩来当场指出:“在北京的会谈中,我们从来没有对珠穆朗玛峰提出过领土的要求。”

会议再次陷入僵局,周恩来总理打破沉默说:“上次柯伊拉腊首相访华时,在北京与毛主席曾共同商议过如何划分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我们还是认为可以按照贵国的画法,将山峰画在我们的分界线上,山峰的北侧属于中国,南侧属于尼泊尔。”

尼泊尔方面对于毛主席的方案也进行了商谈和讨论,但是并未有实质性进展。周恩来还在会议上指出:“我这次前来贵国,便是进一步阐明我国对于珠穆朗玛峰归属问题的解决态度,我们一直是坚持友好和平的解决态度的,希望尼泊尔方面可以进一步考虑我们的建议方案,不要影响我们两国长期以来的友谊。”

当时新中国成立才只有短短十年,经济、政治都还在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其他国家对中国还是虎视眈眈,想要抓到中国的把柄,在国际社会上形成舆论压力。

珠峰的形成(珠峰归属成难题)(9)

虽然一直到周恩来归国,尼泊尔还是没有给出明确的解决态度,但周恩来总理此次的尼泊尔之行的意义非凡,一方面周恩来总理详细而坚定地再次传达了我国对于珠穆朗玛峰归属问题的友好态度立场,另一方面也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的态度,使那些居心叵测的反华势力流言不攻自破。

在1960年周恩来总理返回北京后,我国还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情,间接地促进了珠穆朗玛峰归属问题的解决,那就是中国首支登山队“九死一生攀珠峰”。

5月2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和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首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

在这一路上,珠穆朗玛峰山上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三十多度,此次攀登还经历着雪崩、暴风雪等极端恶劣情况,但坚强勇敢的中国攀登队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顺利地登顶珠峰,并在危险四伏的封顶,将毛主席的石膏像用五星红旗包好,妥善放置在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上,在这座“世界最高峰”上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冒险,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宣扬了中国人对于珠穆朗玛峰归属问题的态度。

珠峰的形成(珠峰归属成难题)(10)

珠峰归属终得解决

虽然中国的态度十分明确坚定,在国际社会上也坚持和平友好的观念,但尼泊尔方还是迟迟没有表态。此后,中尼双方又进行了多次、详细的谈判,毛主席对于中尼边界谈判也是倍加关注,数次给予指导意见和方案,终于有了新的进展。

自周恩来返京后,这样的谈判便进行了很多次,到1960年10月,中尼两国政府还联合发表了公报,向国际社会传达“中尼边界问题已经获得满意的进展”这一喜报。

第一轮会谈结束后两个月,尼泊尔国内却风云突变——尼泊尔国王解聘了柯伊拉腊,并亲自掌权。这一突如其来的政变,使“珠峰归属”问题再一次被搁置。

此后中尼两国又进行了第二轮谈判,此次会议结束后,中尼的边界问题几乎完全解决,只剩下了珠穆朗玛峰这一处。

中国方面还是持之以恒地向尼泊尔寻求解决意见,但尼泊尔方还是未给出答复。

这样的僵局,到了1961年9月才有了进一步进展。此时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友好访华,与毛主席进行了进一步的洽谈,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

珠峰的形成(珠峰归属成难题)(11)

并于10月5日,中尼两国在北京正式签署了边境条约,这次长达两年的“中尼边界问题”终于有了奋斗结果。条约上明确划分出了珠穆朗玛峰的归属,就是将毛主席的“北侧归于中国,南侧归于尼泊尔”这一方案具体实施了。

至此中尼两国的边界问题得到了完善友好而和平的解决,毛主席具有先见的归属问题解决方案,为这次的中尼边界问题的解决奠定了指导思想和基础情调,向尼泊尔展现了中国的友好态度,希望共同进步,共襄盛举的美好期望,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一直秉承的和平共处原则。

“世界最高峰”在现在也不仅仅是一座冰雪覆盖的绝世之巅,更是中尼两国稳定和平的友谊,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像冰雪般纯洁动人,又像喜马拉雅山脉一样庄严屹立。

珠峰的形成(珠峰归属成难题)(12)

近些年来,中尼关系还像从前一样和睦,两国也在共同的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可以说,珠穆朗玛峰是中尼两国之间的国界峰,但重重山峦抵挡不了两国友谊的桥梁,这段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的两国友谊必将拥有新的高度!

创作不易,觉得文章还不错的朋友别忘了点点关注支持一下,关注博览历史,重温过往故事。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