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阴功积德。”一个人多做好事,很可能在危急时刻,得到受恩人的回报。晋卿赵盾,即赵氏孤儿的爷爷,就是因为乐善好施,在晋君将把他杀害时,得到桑下饿人的救助而脱险。

赵盾逃脱后,他本人并没有杀害晋灵公,而且也没有指使人去杀害晋灵公,为什么在历史上落下了一个“赵盾弑其君”的名声呢?

当然,说到“赵盾弑其君”的事情,还得从晋灵公试图放狗咬死赵盾的事情说起。

赵氏孤儿的历史真相(揭秘赵氏孤儿的爷爷)(1)

赵盾

一条凶猛的恶狗

晋灵公杀人的怪招可真是多啊!先是派刺客钮麑暗杀赵盾,结果钮麑仗义撞树而死。

晋灵公不甘心,又想了个办法:放狗咬人!他让心腹找来一条獒(ao),就是一种特别凶猛善斗的狗,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藏獒。身高四尺,牙爪森森,据说一般狼豹都非其对手;又在后宫扎了个草人,穿上赵盾正卿的服色,训练猛獒扑击他的要害。

公元前607年九月,眼看猛獒已训练成熟,晋灵公便假意请赵盾进宫饮酒,于四周布下甲兵,只待晋灵公一声令下,猛獒和伏甲就一齐出动,届时看你赵盾怎么插翅而逃?

这一天,赵盾冠冕齐整后入宫叩见晋灵公,于是君臣对坐饮起酒来,他哪里知道自己生命已危如累卵。

赵氏孤儿的历史真相(揭秘赵氏孤儿的爷爷)(2)

晋灵公

一饭之德

也许是善有善报,赵盾命不该绝,站在晋灵公身侧侍候酒宴的宫内事务总管示眯明,曾受过赵盾的救命之恩,赵盾对此事早已忘掉。

那是数年以前,贫困外出游学谋生的示眯明,三年学成回乡,因无钱购买食物,连续饿了几天,终于倒在一棵桑树下。出巡的赵盾经过这里,见树下躺着一个年轻人,问后得知是一名落魄学子,心中不忍,就让随从取出食物给他吃。

示眯明真是饿坏了,食物到手几大口就吃掉一半。突然间,示眯明像想起了什么,连忙将剩下的一半食物小心翼翼地包好,藏入怀中。赵盾问他为什么不吃了?示眯明说:家中还有个老母亲,不知在家有没有饭吃,他想把这一半食物带回家去给母亲吃。

赵盾听了不禁心酸,觉得他是个孝子,就逼他把剩下的一半食物都吃了,然后让随从将自己带出来的食品酒肉全送给了他。

示眯明回家后,将这些东西拿到集市上换了粗粮,母子以此度过了那年的春荒。赵盾和随从却为此饿了一天,但过后也就忘了,然而示眯明却没齿不忘。

今日见恩人近在眼前,转瞬间就将死于非命,他便暗下决心,豁出命去也要救赵盾脱逃。

赵氏孤儿的历史真相(揭秘赵氏孤儿的爷爷)(3)

晋灵公放狗

以死相报

晋灵公一边劝酒,一边眼睛向四处晙瞄,事情已千钧一发,示眯明连忙跨上数步,借劝酒名义走到赵盾席边,对赵盾使个眼色说:“君主赐臣酒宴,三巡之后,礼数已尽,上卿为何还不快快谢恩退席?”

赵盾看示眯明使眼色,情知有变,立即起身向晋灵公行礼告辞,回身快速向宫门外走去。晋灵公来不及招呼甲土,急忙一声唿哨,放出藏在帷幕后的猛獒直向赵盾扑去。

赵盾毕竟是中军主帅,武艺在身,一个闪避、格挡,猛獒只撕下赵盾的一只衣袖,赵盾挣脱后快步向台阶下跑去。猛獒一扑不中,凶性大发,转身又向赵盾扑来,同时埋伏在殿侧的甲士也蜂拥而出,情势危险万分。

示眯明见状,迅速拔出佩剑,飞身上前,将藏獒刺倒,护卫着赵盾向阶下冲去。这时赵盾早已衣衫破烂,浑身伤痕累累,见示眯明奋不顾身地护在自己身前,边跑边间:“壮士何人?”示眯明答了句:“桑下饿人。”就催着赵盾快走。由于示眯明的相救,赵盾终于逃出宫来,不敢回家,一口气奔出都城,落荒逃去。示眯明却力竭不敌,被甲士砍成了肉泥。

赵氏孤儿的历史真相(揭秘赵氏孤儿的爷爷)(4)

赵穿

晋灵公被刺

赵盾逃出后,准备逃到国外去。赵盾的堂弟赵穿,就带人突击,杀了在桃园游玩的晋灵公。

这件事情,就被史料写为“赵盾弑其君”。而历史真相是:赵盾并没有杀晋灵公,也没有授意别人杀晋灵公。那么,既然如此,为何却要给赵盾背上这个锅呢?

第一个原因是:当时在赵穿刺杀晋灵公时,赵盾还没有逃出国境。既然没出国境,那他还是国家的执政官,是需要对内乱负责的。假如他当时已经逃出国境,出亡他国,则君臣之义已绝,也不再是国家的执政官,可以不对国家的内乱负责了。

第二个原因是:当时刺杀晋灵公的赵穿,是赵盾的堂弟。赵盾是家族里权力地位最高的人,而且此一系列事件,都是由赵盾这个导火索引起的,所以,赵穿刺杀晋灵公,虽然说跟家族地位最高的赵盾没前系,但实际上赵盾免不了责任。

所以,历史上就留下了“赵盾弑其君”的说法。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我!您的支持,是我努力创作的动力!

欢迎点赞、分享、收藏,点击“写评论”对本篇文章拍砖吐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