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公司战略写得有深度(名字赢名字战略管理)(1)


【名字赢,战略赢】

名字也有战略管理问题?

是不是有点故弄玄虚、夸大其词?

我们先看一则小故事:

一个主人请客,已经到了开饭的时间了,还有很多客人没来,主人焦急的跑到屋外张望,一边顺口说:“真是急死人了,时间都到了,该来的还没来。“

旁边有几个客人一听,该来的还没来,意思是不是说我们是不该来的?于是立马起身走人了。

主人一看见,马上又说:“嗨,不该走的又走了“。

屋子里剩下的几个客人一听,不该走的又走了,意思是不是说我们是该走的还不走,于是也起身走了。

主人一看急了,脱口而出:“我不是说你。“

最后剩下的一个客人一听,不是说他,那就是说我喽,于是也起身走了。

这个故事说的是这个主人因为不会说话,结果把事情办糟了。

在这里讲这个故事,是因为在今天的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类似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这篇文章要探讨的主题——品牌名字的战略管理。

俏江南

从品牌起名的标准来看,俏江南很符合传统的“三好“名字的标准——好听好记好寓意。

但就是这样一个传统标准中的“好名字“,却暗藏了日后挥之不去的隐患。

俏江南做的是餐饮,是川菜,需要的是大量的店面顾客。

有的顾客本来也是打算要吃川菜,可是走到了店门前,看见“俏江南“三个字,以为是做江浙菜的,自然也就不会进店,去找别家去了——

这可不就是“不该走的走了“?

与此相反,有的客人是想吃江浙菜的,看见门头上“俏江南“三个字,同样也是想当然的认为这就是做江浙菜的,等进到店里面,问服务人员才发现自己走错了门——

这可不就是“不该来的来了“?

这就必然会产生两个问题:

不该走的走了,这就是客户流失。

不该来的来了,这又需要多余解释,浪费时间。

不要说随口解释不需要多少时间。偶尔几个,确实不需要多少时间,也算不上一个问题。

可是如果每天都有人来问,而且天长日久,都看不到个头,又没有任何好处,你不会觉得烦吗?

有一个饭店,开始名字叫犇ben羴shan鱻xian,每天都有客户来问这几个字怎么读,这个老板烦得受不了了,直接把名字改为大发饭店——这下你们该不会再问了吧。

俏江南已经是一个20年的老店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经常有客户搞错,根本原因就是这个品牌名字本身。

比亚迪

与俏江南因误解而分手不同,比亚迪则是因了解而离开。

了解什么?

了解自己对“比亚迪“这个名字的厌恶和不堪忍受。

土,俗,甚至感觉像骂人。

百度搜索“比亚迪的名字像骂人“,结果将近58万个。

如何把公司战略写得有深度(名字赢名字战略管理)(2)

你骂我,我当然要骂回去——

如何把公司战略写得有深度(名字赢名字战略管理)(3)

“比亚迪不改名,我不会买这个车的,单纯嫌弃这个车名。车是好车,车名到底是哪个家伙去想出来的?一个好车毁在名字上了。“

都开骂了,可见对“比亚迪“这个名字的心里抵触有多深。

岂止是抵触,简直可以用“爱之深,恨之切“来形容了。

一般普通的人,对于他所不喜欢的东西,最普遍的做法,往往都是远离它,眼不见,心不烦,犯不上去骂,因为跟自己没关系。

如果明明不喜欢,又要忍不住去骂他,往往都是跟自己有关系的。

比如父母不喜欢孩子做的事情,肯定不会听之任之,总要想办法去改变他,让它符合自己的期望。

朋友之间发生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往往也会给他指出来,或者问问是怎么回事。

如果是在路上,看见一个跟你不相干的人,穿了一件你不喜欢的衣服,你会问吗?会给他指出来吗?是不是根本不可能?

为什么?就因为他跟你没关系,犯不着。

那这些开骂的跟比亚迪有什么关系呢?

喜欢。

喜欢车,但不喜欢名字。剪不断,理还乱,二者不可得兼,却无法舍鱼而取熊掌。

何以解恨?唯有开骂。

谁让你把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插在牛粪上了?不骂你骂谁?

骂就完了吗?

并没有。

挨骂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但起码人家还是有节操的——只骂人,只喷名字,不及其他。

没节操的呢,因为讨厌名字,顺带连车都喷上了。

如何把公司战略写得有深度(名字赢名字战略管理)(4)

这位新能源车主直言,比亚迪和小鹏取名太随意,小伙直言不买比亚迪和小鹏,名字太土,像两轮车——

“我不相信他能把这个东西做的非常好。“

名字土,连车都变得不好了。

爱屋及乌,恨屋也及乌。

有没有逻辑?当然有——

一个公司,你连名字都起不好,还能把产品做好吗?

是不是理直气壮,顺理成章?

这可不是“不该走的走了“,而是如假包换的“该走的走了“。

如果说俏江南客户流失是因为误解而显得有点冤,所以日后还会有因了解而挽回的可能,而比亚迪则是连挽回的可能都没有了——

此恨绵绵无绝期啊。

战略还是战术

象俏江南与比亚迪这样因为名字而造成的客户流失问题,是战略问题还是战术问题?

在传统的品牌起名观念中,这当然是属于是战术问题,也就是所谓创意问题。

但是,在名字赢开创的名字战略管理理论中,品牌起名属于是战略问题。

俏江南,如果从传统的创意理念来看,是一个很好的品牌名字。好说,好懂,好听,好记,好寓意,仅从语言文字的创意上看,当然是很不错,甚至可以说很出色——锦绣江南,五光十色,历历在目。

那么,这个创意如此出色的名字造成客户流失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呢?

战略定位。

俏江南应该是没有做过战略定位。

如果一个品牌做过战略定位,那么,围绕定位的配称就需要指向定位,至少不能与定位相矛盾。各配称之间,彼此也不能互相矛盾。

具体到俏江南来说,它做的是川菜,而他的品牌名“江南“指向的却是江浙风。这种品牌配称之间的自相矛盾,就是品牌战略定位缺失造成的。

这就是战略问题。

比亚迪呢,语言文字组合看起来比较土,俗,在传统的品牌起名观念中,这应该属于是绝对的创意问题。

但是,在名字赢开创的名字战略管理理论中,这恰恰属于是最重要的名字战略问题——战略认知问题。

名字战略认知是名字战略理论五大模块之中的基础模块,比亚迪名字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因为对品牌名字的战略价值认知不足造成的。

这一点,从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与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对话中就可以看出来。

在一次聚会中,俞敏洪就曾经问过王传福,比亚迪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

王传福说,因为深圳创业公司比较多,开始起了五个名字,两个字的没有通过,五个字的也没有通过,就三个字的、而且寓意不太好的比亚迪因为没人用,能通过注册,所以就用了。

还有更能说明问题的一点是,王传福说公司刚开始创业,没想那么多,也不知道后面能做那么大,所以也就没太在意名字问题,只要能注册通过就行。

只要能通过注册就行,这种低到尘埃里的“标准“与其说是“标准“,不如说就是没有标准,捡到篮里就是菜。

在名字战略理论中,这就是典型的名字战略价值认知问题。因为对品牌名字价值缺乏全面、深刻的战略性认知,觉得品牌名字不那么重要,就是个商品区别记号而已,所以,才会采取这种随意、甚至于轻视的态度。

像王传福这么优秀的企业家,对品牌名字的价值认知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广大的创业者。

事实上,这种现象,在中国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中广泛存在,品牌名字战略管理已经成了中国企业家的战略盲区,而且已经给很多企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就如同俏江南和比亚迪们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客户流失一样。

所以,在名字战略理论中,名字就是战略,品牌起名问题就是品牌战略问题。

不是战略性质,战略高度,而是战略本身。

这一点,我在公众号首发的文章“名字赢:永远的战略——选名字就是选赛道“和“名字赢:名字战略价值系统“中有更加详尽的阐述、分析。

如何把公司战略写得有深度(名字赢名字战略管理)(5)

要最大化的弥补、减少这种品牌名字战略盲区造成的损失,需要广大企业家和创业者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规避投资风险、提升经营绩效、实现投资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