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芳 早上我和爱人如往常一般,一起送小儿子辰上幼儿园近段时间,我们都会利用上学时间和辰一起背诵古诗,诗歌选本是女儿曾经背诵过的《小学生古诗文必背75首》走过附小人多的地方,辰开始背诵诗歌辰先背诵了早两天一起背诵过的杜牧《江南春》: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诗歌教学导入例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诗歌教学导入例子(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儿童诗歌教学)

诗歌教学导入例子

刘铁芳

早上我和爱人如往常一般,一起送小儿子辰上幼儿园。近段时间,我们都会利用上学时间和辰一起背诵古诗,诗歌选本是女儿曾经背诵过的《小学生古诗文必背75首》。走过附小人多的地方,辰开始背诵诗歌。辰先背诵了早两天一起背诵过的杜牧《江南春》: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辰从标题、作者及年代、诗歌一起流利背诵出来,随后,爱人和我就跟辰一起背诵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我们一边走一边一道背诵这首诗,我随性地跟爱人说起,这首诗乃是一首典型的晚唐诗歌。晚唐因为安史之乱的影响使得诗人们失去了盛唐的开阔与大气,转而开始沉思人生,诗歌也变得沉郁。白居易的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可谓典型:一是诗歌一开头就有一种明显的沉思特质,二是诗歌五六句的对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不仅工整,而且十分精致,全然不同于盛唐的粗犷与豪放。

说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一点,就跟爱人说,我是到现在这个年纪才勉强算能读懂古诗了,小时候的我也是懵懵懂懂,甚至我读中师时背诵了大量的唐诗,但也同样是似懂非懂,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古典诗歌的爱,而且还恰好成为了我现在回过头来反思古诗的基础。

小学生学诗,应该更多地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他们拥有自己的直觉,他们总可以找到自我身体融入其中的方式,获得某种朦胧的诗歌经验,这种从自我身体体验出发的具身性经验是十分重要而可贵的。恰恰我们今天的诗歌教学却要求中小学生强行接受某种标准答案,这种标准答案乃是典型的成人视角,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们根本就没有把自我融会进去。

他们并没有通过诗歌学习而敞开自我融入中华古典诗歌之精神血脉的生命路径,而只是平添了若干跟自我生命并无关涉、甚至反过来是强制自我生命的语文知识。成人化的解析替代儿童自我的体验与融入,变成空洞的知识与答案,变成陌生于儿童生命的异在之物,孩子们带着不断增加的异在之物成长,找不到诗歌学习——甚至更宽一点说,找不到学习的快乐,也难以经由诗歌学习而潜移默化地培育对古典诗歌、对民族文化,以至对民族国家本身的挚爱。

非常有意思的是,我们刚从二里半下面宿舍中间走到大马路旁的林荫道,辰忽然想起什么,说他终于想到了,是这一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随后,辰告诉我,“独在异乡为异客”讲的也是离开了家人,跟白居易的诗一样。原来,我和爱人在谈话的时候,辰自己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思考,找寻新学习的诗歌跟前面背诵诗歌的联系。

我们把《赋得古原草送别》背诵了两次,一路开心地走过去。快到幼儿园坡下,爱人跟辰说清明节放假,带他去玩一下。辰忽然问起,清明节是干什么的。爱人要我跟辰解释,我说,清明节就是一个想念过去的亲人的节日。紧接着,辰若有所思的样子,这样说到:“我想起来了,清明节可以用一首诗表达。”很快,辰又背诵出了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恍然有悟,这不就是学习古典诗歌的应有状态么?那就是:儿童学习古典诗歌,重在诵读与自由领会。

中国古典诗歌本身就是天人合一,也即在人与自然的关联之中打开个体的生命视域,这种关联儿童本身就可以凭借自我身体感官而逐步地进入,无需刻意而精细地疏导,孩子就可以在浸润其中的过程中自由运用。这样的结果是诗歌融入了孩子的生活,扩展儿童想象力,激活儿童的思维能力,焕发儿童对诗歌、对生活、对世界的爱,整体地提升了儿童的生命情态。

(作者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长江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