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三语:品行、品位、品格——书画有道 尚真塑境

昨天三语聊八大山人朱耷气韵意韵和逸韵的创作以及前几天聊的逸品、作品和人品,昨天晚上与几位朋友聊天又聊起来这些和如何赏画的话题。我认为赏画过程中有“读”与“品”只分,“读”说白了就是读析画家的品行德艺,“品”更是从作品中悟出画家的真实灵魂。读之有味、品之深刻。因此,我觉得做为中国画的画家特别是写意画家,首先是人之修养,其次是个文人和书家,我常说,书画至深是艺术,艺至极致是修养。其实陈衡恪早就提出了画家四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因为画家的人格修养、情操品位是内因的主导,所以作为内因的学识修养在人品,中国自古就有知人论画的传统,所谓“人品不高,落笔无法”,“人品即画品”,就说明其作品不但有赖于画家对客观物象的深入研究,而且有赖于画家主体情思的积极活动。唐人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说的这个意思。触景生情须外师造化,有“中得心源”的创作过程,达到抒情达意的目的。那么意境的创作实际上是作品人品高低的真实写照。王冕画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借梅之高洁标谤自身之品格修养。所以说画家更应要重视自我精神人格的塑造,方为顺途正道。而在欣赏画家的作品同时,也是在品读一个画家的人品,从作品中读到画家的品行、学养、德性,只有经得起“品”与“读”的作品才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佳作。

范云​峰辛丑八月十七郑州早安!

描写笑一笑十年少七绝(一笑三语品行品位)(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