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阴雨、春寒料峭,

有一种病毒悄然来袭,

专挑孩子下手!

各大医院儿科门诊又排起了长队……

面对如此“凶悍”的轮状病毒

今天,我们一起来好好认识下它

什么是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轮状病毒每年在季节交换时期流行,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呈渗透性腹泻病,病程一般为7天,发热持续3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

轮状病毒的特点有:

1.流行季节:秋冬季节为主,但四季均可发病

2.如何传播:消化道为主(接触污染物、粪口途径)、水源、呼吸道飞沫也可传播

3.易感人群: 婴幼儿、童、成人

4.传染源:患者(急性期以及病后4~8天都有传染性)、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未得病但携带病毒有传染性)

轮状病毒的症状

1.呕吐:频繁呕吐大多1~2天

2.发热:反复发热大多2~3天(越小越容易高热)

3.腹泻:稀水蛋花汤样大便,酸臭味,初期没有黏液血丝,时间长黏膜破损或合并细菌感染可有黏液血丝

4.呼吸道症状:咳嗽、流涕(部分有)

宝宝得了轮状病毒后多久还会得(轮状病毒防控知识及告家长书)(1)

应采取的治疗措施

01 需要做什么检查

【典型症状】

查大便:轮状病毒抗原(+)确诊

便常规:正常或偶见少量白细胞

血常规:频繁呕吐期白细胞由于应激会升高,类似细菌感染(实际不是,是假象),呕吐停止后,很快白细胞恢复正常,病毒感染血象(白细胞不高,淋巴为主)

◇ 血气电解质检查(有明显脱水表现、精神不好的)

02 家长观察要点

大便:次数、性状(蛋花汤样、稀糊、黏液、血丝)、

气味;保鲜袋留取大便(一小时内送到医院)

呕吐:次数、性状(胃内容物、胆汁、血性液);

体温及呼吸道症状:呕吐后有可能发热,观察两三天

腹痛:部位是否固定?是否喜按抚?是否持续?腹痛间歇情况

精神:孩子的精神状态

尿量:排尿次数和尿量

03 应该何时及时就医

大便:大量频繁水样便,后期脓血便(留便化验);

呕吐:频繁呕吐不能进食,呕吐(胆汁、血性液);

体温:3个月以下发热,3~6个月以上持续反复高热;

腹痛:固定部位持续疼痛;拒绝按抚;腹痛不能直腰及活动;婴幼儿剧烈持续哭闹不能安抚,发蔫;

精神:烦躁、萎靡、嗜睡、哭闹不止;

尿量:尿色很深不能补充口服补液盐、尿少,甚至白天4~6小时无尿,夜间没尿,醒后观察仍无尿

其他:哭无泪、口腔黏膜干燥、前囟凹陷、眼窝凹陷

◇ 出现惊厥

◇ 有先心病及免疫缺陷病等先天基础疾病应积极就诊

04 饮食如何护理?

◇ 频繁呕吐期-刚反复吐完根据情况短暂禁食2~4小时,可小口喝水

◇ 最有利于腹泻好转的食物:白米粥(烂)、小米粥(烂)、胡萝卜泥

◇ 母乳前加乳糖酶、配方奶的可更换免乳糖奶粉-根据情况1~2周及时免乳糖喂养有利于疾病好转

◇ 其它饮食顺序,缓慢添加(学龄儿童可适当放宽):苹果泥、烂面条、疙瘩汤、根茎类蔬菜-绿叶蔬菜水果-肉类鸡蛋等蛋白质

◇ 腹泻期间进食低脂类食物、不推荐高浓度含糖饮料

◇ 提示:不要小瞧饮食护理呦,它在腹泻中的地位一点也不亚于药物,甚至比药物更重要,吃对了好的快,吃错了往往前功尽弃,我们经常见到腹泻时饮食不当老怕宝贝亏着,稍微见好就开始“补”的,这一“补”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喂养一定不要操之过急,腹泻时宝贝胃肠道是要好好休息的呦!

宝宝得了轮状病毒后多久还会得(轮状病毒防控知识及告家长书)(2)

如何预防轮状病毒?

◇ 疫苗:6个月~3岁宝贝推荐接种,4~5岁也可以接种,每年接种一次,最好在轮状病毒流行季节前接种。这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不能百分之百预防,但接种疫苗后患病的症状明显减轻。接种前需向接种点咨询接种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 有效洗手,在公共场合不吃手。

◇ 少去人口密集公共场所。

◇ 大人回家后也要养成有效洗手的好习惯,因为你有可能从公共场合携带病毒而不发病。

宝宝得了轮状病毒后多久还会得(轮状病毒防控知识及告家长书)(3)

轮状防治病毒告家长书

轮状病毒防治告家长书

1.请各位家长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场所,避免进食无安全保障的食物和饮用水。

2.请各位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孩子出现疑似情况后,请不要坚持来上幼儿园,并及时将情况告诉老师。

4.孩子出现轮状病毒症状后,要及时就医。

5.如班上出现大规模呕吐现象,家长需冷静面对,先去医院治疗查询病因,不要盲目认定为“食物中毒”。

6.正确认识儿童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预防轮状病毒科普知识很有必要转发给家长喔

*声明:本文由幼师口袋整编,图片来自网络,如需转载请关注公众号幼师口袋,并在公众号内回复“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