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为什么发动二战(纳粹德国残酷的灭犹主义)(1)

华沙犹太人公墓

熟悉西方哲学史的人应该都知道,西方在进入黑暗的中世纪以后,在思想史上,一些有识之士把希腊古典哲学的理性因素结合希伯来文明的神秘主义,从而进入了基督教神学统治时代,把《圣经旧约》重新做了新的解释,形成了《圣经新约》,而《圣经旧约》本来是希伯来文明,也就是犹太教的产物,从此犹太人在宗教上由原来上帝的“选民”变成了上帝的“弃民”,这是基督教文明和希伯来文明相互冲突的一个思想背景,形成了以后不断萌芽的反犹主义的思想上的源泉。

辛德勒为什么发动二战(纳粹德国残酷的灭犹主义)(2)

耶路撒冷犹太教堂

等到了二战时期,又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比如德国,为了摆脱困境,开始以战争手段打开其他国家的市场,为了筹措巨额的战争经费,希特勒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了犹太人身上,由于犹太人的经商天赋,使他们在西方国家聚集了大量的财富,于是希特勒借助反犹主义,开始加重和扭曲普通大众对犹太人的印象,犹太人成了避之不及的“异类”,逐渐形成了灭犹主义,纳粹德国开始展开了对犹太人的大屠杀。

根据此历史事实,很多电影人把他拍进了影片里,《辛德勒的名单》算是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影片的所有镜头采用的几乎都是黑白色调,符合事件本身肃穆的氛围,观看的本身表达的就是对在大屠杀中不幸遇难同胞的一种缅怀。

辛德勒为什么发动二战(纳粹德国残酷的灭犹主义)(3)

在拍摄的过程中,影片中也有很多比较经典的镜头,比如一开始,辛德勒开始出场的时候,精致的领带、手表、西装、袖针,给我们展示出的就是一个非常饱满的西方绅士的形象,而对比我们观看过的其他影片,也曾有与此相同的镜头,但是总感觉变成了一副土豪的形象,拍不出那种绅士的精致和品质。

在大屠杀刚开始的时候,辛德勒和他的漂亮的情妇穿着精致的马术装备在山上纵情驰骋,山上空气湿润,风景宜人,多么得意的有品质的悠闲生活,但是近在咫尺的山下却如炼狱一般,人们挣扎在死亡线上,枪声,惨叫声不断,真可谓是凄惨人寰,两个镜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同是人类为何遭遇会如此不同,把纳粹的种族主义表现的淋漓尽致。

辛德勒为什么发动二战(纳粹德国残酷的灭犹主义)(4)

克拉科夫犹太区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是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本身在最开始用的是远景镜头,整个隔离区所在的城市看起来是下雪了,雪本身给人的是一种祥瑞的印象,等到镜头拉近的时候,才反应过来,天上下的那不是雪,而是纳粹在焚烧遇难者遗体时飘散在空中的骨灰,瞬间心境又跌落到了极点,感慨纳粹真的是太恐怖了。

世间所有的价值观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对真善美的歌颂,如果这部影片仅仅是对纳粹暴行的叙述,那可能不会获得奥斯卡奖,获得了广泛感染力的就是其中在如此炼狱般的生活下人们内心深存的良知,辛德勒本身是一个德国人,站在种族主义的立场来说,他和犹太人是对立的,和其他德国人对待犹太人那样,他的行为看起来才是合理的,但是就是这个德国人中的“另类”,却最终倾家荡产,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千多名在死亡线上的犹太人,保留了波兰犹太人的延续。

人是不分国籍、不分种族、所有人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