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评估有关的事,总会触动高校的神经,学科评估更是如此。

12月10月,教育部长怀进鹏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其中提到,要结合教育评价改革,将党建和思政工作作为“双一流”建设、学科专业等评估重要指标,作为各类巡视督查、干部考核重要内容。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官网(关于第五轮学科评估)(1)

第五轮学科评估评审工作接近尾声,四年一次的学科评估马上就要发布,相较于前几次的学科评估,不管是从指标层面的重大调整,还是愈发重要的评估意义等多方面看,本轮评估都显得尤其特别。

相较于之前的学科评估,第五轮学科评估发生重大调整,其指标侧重点明显发生变化,评价方式得到极大调整,对于参评各高校来说,是挑战,同时也是巨大的机遇

如何有指向性的进行学科建设,有针对性的上报学科建设指标,想要深入了解学科建设的内涵,以及深入了解评估指标的重点,我们整理了教育部最新关于第五轮学科评估的一些重要表述,以此希望可以看出一些线索。

2021年11月6日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将调查结果作为"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价、本专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专业设置与管理等重要依据

2020年12月0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在"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成效考核以及学科评估中,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各地各高校要正确理解破除"唯论文"不是不要论文,正确看待SSCI、CSSCI等相关引文索引的作用与功能。要按照质量标准同等对待国内和国外期刊论文,既鼓励支持更多成果在具有影响力的国内期刊发表,也鼓励支持面向国外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

2020年11月03日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

1.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2.坚决破除"五唯"顽疾、3.改革教师队伍评价、4.突出质量、贡献和特色、5.提升数据可靠性和评价科学性、6.多元呈现评估结果

第五轮学科评估再次重点提出要“破五唯”,坚持以立促破,破立结合。坚持代表性成果专家评价与高水平成果定量评价相结合,充分运用基于定量数据和证据的“融合评价”方法。打破唯SCI、ESI论,更加看重学术成果的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更加看重学术成果带来的实际产出和效果,从多维度对科研成效进行有效评价。

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人才培养首位,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贯穿于评价在校生和毕业生始终。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和指导研究生情况作为重要观测点,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全心育人。

此外,此次评估对于师资队伍建设也有了新的指标要求,要将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放在首位更加强调师资队伍的建设质量,弱化对于数量指标的要求。

☼小格同学编辑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转载自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