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社迎来了七十周岁生日!为表庆祝,我们特别推出“我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主题征文活动,邀请大家一同分享与人教社的有趣往事与美好回忆。

70年人教社成绩斐然,

70年里无数人捧着人教书学习成长,

又捧着人教书为人师投身于教育……

今天为大家带来程创老师的《漫漫人生路 悠悠人教情》,听听他从一个使用人教社教材接受开蒙启智的懵懂孩童到使用人教社教材教书育人的高中语文教师的故事。

漫漫人生路 悠悠人教情

——一名80后语文教师的人教社情缘

程 创

提到人民教育出版社,我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人教社教材封面上毛泽东同志题写的社名和“双手托起嫩叶”的徽标。徽标中,一双大手呵护着幼苗,恰如人教社呵护着青少年健康成长。

教语文郑老师是哪里的(一名80后语文教师的人教社情缘)(1)

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家专业出版社,人教社不仅书写着新中国教育出版的历史,也承载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学子的集体记忆。他们正是通过人教社的各科教材,得以开蒙启智、打下精神的底色,为一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注定是要与人教社结缘的,而作为一名80后高中语文教师的我,更是与人教社有着解不开的情缘。从读小学到教高中,我与人教社相识相伴有30多年,人教社的教材不仅陪伴了我的求学岁月,更影响了我的人生道路。我所阅读过的那些人教社教材早已镌刻在我的心灵深处,成为我生命中一段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教语文郑老师是哪里的(一名80后语文教师的人教社情缘)(2)

白云处处长随君

从小学到高中,各学科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人教版。长期以来,在我的心目中,人教社就是教材的代名词。而这些教材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语文教材。

教语文郑老师是哪里的(一名80后语文教师的人教社情缘)(3)

读初中所用的语文教材

小学和初中,分别使用的是人教社“五年制小学课本”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早年农村信息匮乏,是人教社教材给我打开了那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产生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憧憬。至今我仍记得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中“小猫钓鱼”“乌鸦喝水”“坐井观天”“小马过河”“狼和小羊”“刻舟求剑”“农夫和蛇”“狐狸和乌鸦”“惊弓之鸟”“东郭先生和狼”等寓言故事,也记得罗盛教、黄继光、闰土、雨来、神笔马良等课文中的人物。

教语文郑老师是哪里的(一名80后语文教师的人教社情缘)(4)

读高中所用的语文教材

高中时,学校曾经使用人教社两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一个是32开本的“高级中学课本”,另一个是大32开本的“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后者尽管只是在高一下学期使用了半学期,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套教材高一下学期共有3册,分别是《文言读本》(下册)、《现代文选读》(下册)、《写作与说话》(第二册)。《文言读本》中有大量的“诵读课文”和“复背课文”,让我在这学期背诵了最多数量的文言文。《现代文选读》中大量的文学作品极大满足了我的阅读愿望。《写作与说话》则非常重视课外练笔,甚至还附录了“中学生练笔示例”。记得当时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准备一个专门的课外练笔本,每周写3篇自由命题的小作文。这种带有文学创作性质的课外练笔,无形中给我种下了文学创作的种子。

大学就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自然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和章志光主编的《心理学》这两本教材作为人教社的经典教材,让我系统地学习了教育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为我日后从事教育工作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如此一来,从小学到大学,我一直使用着人教社的教材。正是人教社伴随着我走完整个求学之路,她是我的良师益友。

教语文郑老师是哪里的(一名80后语文教师的人教社情缘)(5)

我欲因之梦吴越

“你记忆力强,判断力健全,文字通顺,语言知识丰富,在文科方面有天赋且十分努力。”这句满溢褒奖之辞的评价是我初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在我的成绩单上给我写的评语。我一直珍藏着这张成绩单,每当看到它时,便不由得想起人教社在我课外阅读方面给我带来的巨大影响。

上个世纪80年代的农村物质贫乏,精神食粮自然也是极度匮乏,那时基本上没有什么课外读物。而少年时的我偏偏对阅读产生着浓厚的兴趣。幸运的是,我的父亲当时是一名乡村民办教师,家里放着不少父亲用过的人教社各种版本的教材,这些人教社教材中,有70年代末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80年代中后期的“高级中学课本”等,尤以语文教材居多。这些不同学段、各种版本的人教社教材便成为我唯一的课外读物,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一个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的心灵。

教语文郑老师是哪里的(一名80后语文教师的人教社情缘)(6)

目前尚存的少年时代的“课外读物”

至今还记得,每当我“无所事事”的时候,我常常钻到父亲放书的床架下面不住地“倒腾”那些书,把地面弄得一片狼藉,即使招来父亲的责备也乐此不疲。

感谢这些人教社的旧教材解了我当年阅读的“燃眉之急”,伴随我度过了那段阅读贫瘠的年代。它们我接触到大量经典课文,有牛郎织女、孟姜女、连升三级、冯婉贞、渔夫的故事等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外故事,还有鲁迅的《一件小事》《风筝》《狂人日记》等经典作品……

正是由于我通过这些旧教材阅读了大量的文字,年少时语文一直都是我的强项。每当我回忆起自己课外阅读的这段经历时,我总是深深地感到,正是这些旧教材让我开阔了视野,也在无形中锻炼了自己的阅读乃至写作能力。它甚至深深影响到我此后的人生走向:高中分科时选择了文科,高考填报志愿时将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第一志愿,加入了市作家协会……

追根溯源,正是人教社的这些旧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为我打下了语文、文学的根基,让最终得以圆“语文梦”“文学梦”,我甚至有时在想,假如当时我不曾接触这些“课外读物”,或许我的人生将被改写。

遗憾的是这些人教社的旧教材大部分没有能够保存下来。尽管如此,但它们却一直镌刻在我的记忆中。

教语文郑老师是哪里的(一名80后语文教师的人教社情缘)(7)

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学毕业之后,我如愿成为了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又以另外一种身份延续着与人教社教材的亲密接触。十多年来,我先后使用过两个版本的人教社高中语文教材。开始使用的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到2009年秋季随着湖北省新高一年级开始全面实施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我又开始使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语文郑老师是哪里的(一名80后语文教师的人教社情缘)(8)

目前任教所用高中语文教材

也正是使用人教社教材教学的过程中,我开始接触到人教社的官网——人教网。人教网提供了电子教材等大量教学资源,极大地便利了我的教学。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人教社在人教网上提供的人教版中小学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的电子版更是极大地方便了我的网上教学。

2014年的一天,我从人教网得知人教社和叶圣陶研究会正在开展第二届全国叶圣陶教育思想与当代课程教学改革网络征文活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教育界“三老”之一的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并不陌生。于是我萌生了参加活动的想法。为了把论文写好,我从学校图书馆借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一书,通过反复阅读确定了选题。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写写停停,我最终赶在2015年8月30日截稿当天将论文《寓教于文 循文求义——叶圣陶对语文教学脱离文本现象的纠偏及其对新课改的启示》按照活动组委会指定的邮箱投过去了。

教语文郑老师是哪里的(一名80后语文教师的人教社情缘)(9)

2016.4叶圣陶研究会征文二等奖(人教社信封)

2016年4月,人教网发布了评选结果公示,我的论文有幸入围公示名单中的二等奖。公示结束后不久,我收到了人教社胡兰江老师给我寄来的获奖证书。第一次收到人教社寄来的信,看到信封落款处熟悉的人教社徽标和毛体的社名,当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教语文郑老师是哪里的(一名80后语文教师的人教社情缘)(10)

2016.4叶圣陶研究会征文二等奖(证书)

多年来,每天打开人教网浏览一下当天的信息已经成为我的习惯。近年来,我先后在人教网上参加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网络培训、普通高中统编三科教材国家级示范培训等系列培训,还通过人教社官方微信观看了“人教开讲啦”等直播培训讲座。这些培训极大地改变了我的教育教学观念,促进了我教育教学素养的提升。

教育是一片大海,在教育旅程中,是人教社一路引领着我不断前行,她不仅给我搭建了成长的平台,更让我扬起了自信的风帆,助力我向教海彼岸进发,从青涩走向成熟。

30多年来,从一个使用人教社教材接受开蒙启智的懵懂孩童到使用人教社教材教书育人的高中语文教师,是人教社一路陪伴了我的旅程,温暖了我的心灵,助推了我的成长。

30多年朝夕相伴,从学生到教师,与人教社始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的联系,她早已融入了我学习和工作的全部。这30多年的情缘,也见证了人教社70年中的近一半发展历程。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谨以此文纪念人教社建社70周年。我也相信,我与人教社的情缘会延续一辈子!

(作者:程创,湖北航天高级中学)

往期征文链接:

韩绍祥、魏国栋:回顾我们所经历的第十套人教版教材的编写出版

张健如、汪震球:回忆人教社与俄罗斯教育出版社的合作

韦志榕:与人教社一生的情缘

丁曙:生在人教社,长在人教社

刘道义:铭记张志公先生的教诲

谭永平:我经历的新课改最初那几年

张献臣:我和李雷韩梅梅的故事

李云龙:我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10年

张云: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课改初期教材市场与培训的故事

叶在田:彻底改变哑巴英语的10年

高星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鲁迅记忆

丁木棽:字浮纸上,爱伴一生

崔月明:记忆的年轮

春风二三月:你种的花,留了下来

邓高峰:一家出版社与两代人的成长

莫琼英:那一墙爬山虎还是那么绿着

骆颖:那年4月,我给人教社寄了一封信

邓丹丹:《种子》:那颗种在我心上的种子

吴中立:一位70后的人生与他的《语文》课本

周淑芬:人教教材培训路上的人与事

温水义:留藏在岁月底片里的教科书

金鲲:那些经典永难忘

卢尔群:在人教精神的感召下成长

温水义:念一只名叫Polly的鹦鹉

王皓淼:人民教育与人文关怀 ——从三个小故事透视人教版教材的育人观

孙煜东:德源人教传文明,玉润语文有精神

苏鑫慧:一位90后和她的《语文》课本

金天贺:一份绿叶的情怀

张媛媛:一双25岁的眼睛

付志远:记忆中永恒成长的阶梯

赵秀茹:我的第一套教科书

教语文郑老师是哪里的(一名80后语文教师的人教社情缘)(11)

设计:刘 咪(实习)

编辑:周 丹

主编:吴海涛

教语文郑老师是哪里的(一名80后语文教师的人教社情缘)(12)

教语文郑老师是哪里的(一名80后语文教师的人教社情缘)(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