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粮食,从古至今有关于节约粮食的诗句非常多,就比如《朱子家训》中一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悯农二首》中一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意思都是让人珍惜粮食,不能浪费。

清华研究生回乡种地(清华毕业的女博士当农民)(1)

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我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对粮食的需求度是非常大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走向城里,他们不愿耕地种田,过着清贫的日子,我国的粮食产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喜欢农村的女博士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在农村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后就不再务农了,父母们更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城里生活,远离农村的辛苦。甚至有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偏激,一句“读不出书将来只能种田了”,以此表示不希望将来的孩子重操自己的旧业。

清华研究生回乡种地(清华毕业的女博士当农民)(2)

在这样的风气下,许多高学历的学生基本上都不会去务农,他们有更好的去处,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轻松一些。但凡事都有例外,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的博士后,她毕业后选择了自己种田务农的道路,干出了一番自己的成绩。父母看到她时,都认不出她来了,因为原本皮肤白净的女孩,晒得黝黑,这个女孩就是石嫣,一位博士后毕业之后从事务农的人才。

石嫣出生于保定,父母都是知识性工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城里人。从小成绩优秀的石嫣,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博士,通过学习深造,到清华大学继续学习,选择了农业专业,攻读博士后。

清华研究生回乡种地(清华毕业的女博士当农民)(3)

这样一位在城里长大的姑娘,为什么对农业很感兴趣呢?以至于后面的博士专业都选择了女生普遍不会选的农业。这其中还和父母的影响比较大,小时候从父母口中听说了农村的各种故事,逐渐对农村产生了一定的向往,长大后石嫣发现城市里的生活繁忙而又枯燥,相比之下她更加向往农村,后来的专业选择也因为如此。

清华研究生回乡种地(清华毕业的女博士当农民)(4)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石嫣在攻读博士期间经常下乡调研,不仅自己与农民伯伯们生活在一个地方,而且会亲自下田请教有经验的人,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石嫣基本上了解了农民的生活,觉得这就是她所向往的,为今后自己从事农业打下了一个基础。

石嫣CSA农场创业

石嫣毕竟是一个农业学的博士后,她毕业后不可能和普通农民一样整天干活,不去做研究思考。毕业后的石嫣先是在国家的资助下去美国深造,去美国的现代化农村学习。在那里石嫣看到美国农村的管理方式,他们不仅能做到自给自足,而且富有生活的仪式感,比如说农村里有图书馆,这种农村田园生活让石嫣非常期待。

在大半年的留学生涯中,石嫣学习美国农村的一些先进管理与建设,决心在国内也建一个这样的农场。回国后的石嫣,拒绝了有实力的公司给她开出不错的薪水,让她去公司上班,但石嫣好意拒绝了,她决心自己开一家模仿美国的农场。

清华研究生回乡种地(清华毕业的女博士当农民)(5)

石嫣首先在父母的支持下,选择了一片环境不错的土地,引进了美国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中国第一个CSA农场。该农场不采用任何的化肥和现代科技用品,主打养殖与种植,把养猪的一些自然饲料用于种植蔬菜,养猪的饲料一般都是猪笼草或者是农家剩饭剩菜,不存在化学饲料。

一个女博士在下地种菜,自然会引起社会的关注,面对记者的采访,石嫣说了一句比较有意思的话:

社会里很多人都病了,包括身体和心灵,因为远离了土地,我们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从农村走出来,如何在城市中让自己的钱包更快地鼓起来。

清华研究生回乡种地(清华毕业的女博士当农民)(6)

由于在国内的CSA农场还不成熟,从价格,消费人群,农田位置等方面来看,目前还不适合国内发展。在国内试验一年后,石嫣前往美国,那里在CSA农场的发展要比国内成熟很多。此后在11年的时间里,石嫣坚持走CSA农场这条路线,在这段时间内,她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许多人喜欢那种天然的食品,购买力也很强,她的收入也高达800万,成了一个女博士从农场创业的励志案例。

结语

从女博士毕业从事石嫣农场创业的举动来说,真为她点个赞。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才更倾向于大城市,甚至出国发展,对于农场,农村的选择越来越少了。石嫣出于对农村的热爱,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农场中发挥了自己的价值,她无愧于全球青年领袖(石嫣在2016年获得该奖)。

注释:CSA农场通常称为“社区支持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