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快消行业,饮料板块无疑是一个万亿级的大生意,农夫山泉更是靠“搬运大自然”的一瓶水演绎了财富神话。红利的背后也代表着残酷的竞争,在新品层出不穷的今天,饮料行业也越来越“卷”,想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占据市场份额,不仅要在产品上下功夫,在营销上也要脑洞大开。而如果说饮料行业最伟大的促销案例,那曾经风靡一时的“再来一瓶”绝对是这其中的翘楚。

中了个奖比登天还难吗(这辈子中过最大的奖)(1)

对于消费者而言,“再来一瓶”的吸引力很纯粹,那就是放大了“薅羊毛,占便宜”的群体消费心理。在那个“再来一瓶”的盲盒时代,喝什么品牌,口味的饮料并不重要,有没有再来一瓶的心理满足才是消费的关键,随手捡一个瓶盖喝饮料才是最大的满足。至今,网络仍流传着这样的梗,那就是小明:“你获得过的最大奖项是什么”?“康师傅”得再来一瓶!是的,在业内开创“再来一瓶”营销先河的正是快消巨头康师傅。

中了个奖比登天还难吗(这辈子中过最大的奖)(2)

时间线回到2009年,在那个康师傅几乎霸占国内茶饮市场的时代,依靠着“冰红茶、茉莉茶、乌龙茶”的等一系列茶饮产品,其市场占有率持续走高,赚的是盆满钵满。但吃得太饱难免让同行眼红, 除了老对手“统一”以及“今麦郎”之外,全球巨头“可口可乐”也推出了原叶茶,并最高拿下了中国茶饮市场15%的份额,而这对于康师傅而言,等于是抢!

在这种“前有狼、后有虎”的竞争态势下,康师傅也意识到了自身茶饮王座的危机感,而想打破这种格局显然不是靠某款产品的升级与创新就可以扭转的。苦思冥想之后,康师傅向市场祭出来一个大招,那就是在瓶盖上印上了四个大字,“再来一瓶”,并把产品的中奖率直接设定在了20%,等于是买五送一的促销力度,一次向终端市场投入了15亿瓶,由此开启了一波全民“薅羊毛”的再来一瓶畅饮时代。

中了个奖比登天还难吗(这辈子中过最大的奖)(3)

从这波操作不难看出,康师傅这明显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自杀式营销,但看似撒钱式的再来一瓶,在推向市场后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康师傅不仅在短期内让消费者养成了“买饮料看瓶盖,低头捡瓶盖”的魔幻行为,更是牢牢稳固了瓶装茶饮料老大的市场位置。更让康师傅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波走位竟然不是赔本赚吆喝,而是实实在在赚了一波大红利。而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再来一瓶”的促销营销太成功,最大化激活了消费者的兴趣,整体盘活了康师傅产品基盘,让其不仅在市场中赚了声量,也实打实的赚了销量,无限复购产出超级复利。

在康师傅“再来一瓶”的市场效应下,其他品牌厂商也都坐不住了,整个中国茶饮市场甚至功能饮料、啤酒等展开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再来一瓶”的营销大战。“再来一瓶”,这四个大字也成为了品牌自家瓶盖上的必备标识。而这种“涸泽而渔”的恶性竞争,也让再来一瓶的玩法在中国消费市场上演了最后的疯狂,红牛更是这其中的反面案例。

中了个奖比登天还难吗(这辈子中过最大的奖)(4)

为了迎合消费趋势,红牛也推出了再来一瓶的促销活动,总共向市场投放了1200个,但最后却神奇地收到了1500兑奖瓶盖,而红牛更是在那一年总计兑换了2000万个”再来一瓶“,而这无中生有的800万个瓶盖源于巨大利益的驱动,让红牛经销商与瓶盖制造商联手玩了一波的瞒天过海,

一个瓶盖的成本约为0.2元,而兑换产品则可以赚取2.5元,这种的暴利诱惑以及技术漏洞让再来一瓶成为了一场内部黑幕,直接让红牛亏损了2000多万。而这次反面案例也让各大品牌意识到了市场风险,瓶盖造假成本低且不好控制市场渠道。同时,康师傅作为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品牌,那时候吃的是一个“鲜”,对于消费者而言玩的是新奇特,但等大家都开始玩的时候,消费者也都有一些开瓶疲劳了,一圈下来大部分都是赔本赚吆喝,这也让品牌们逐渐放弃了“再来一瓶”这一营销模式,至此“再来一瓶”的营销时代彻底结束,虽然我们很怀念它。

中了个奖比登天还难吗(这辈子中过最大的奖)(5)

如今很难见到“再来一瓶”的身影了,在此期间也有品牌曾复活这种玩法,但都不负当年盛况。再来一瓶的营销不仅是康师傅值得称赞的经典案例,在行业内也堪称是一段佳话。至今再来一瓶依然让消费者怀念,那种再来一瓶,买一瓶,连中五瓶,喝到爽的小幸运以及“这辈子中过最大的奖”的人生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