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的一部浩浩荡荡渡过长江,踏破了国民党军自欺欺人的天堑长城,眼见大势已去的蒋介石仓皇逃离总统府,带着亲信人马前往台湾避难。

临行前,蒋曾派侍从邀请孙科同行,希望以他“孙中山之子”的身份来凝聚一盘散沙的人心,彼时已经从国民政府卸任的孙科摆摆手断然拒绝,他表示自己心力交瘁,不愿再参与任何政务,将以读书了此残生。

都说“虎父无犬子”,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后人,孙科也曾继承先辈的衣钵,高举三民主义的大旗在那段风云际会的政治舞台上奔走不辍,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他不愿与蒋同行,而他的晚年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孙中山儿子孙科(孙中山独子孙科)(1)

少年得志

1891年10月20日,广东省香山市翠亨村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孙中山先生与第一位夫人卢慕贞的长子,孙科。

19世纪末的中国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面对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和虎视眈眈的列强,众多有识之士为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救国之路进行了反复的摸索和尝试,孙中山先生也以一腔报国热情和远大见识投身到革命行动当中。

1895年2月,他在香港联合当地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建立了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因为在广州密谋起义事情败露被迫流亡海外。

一个是牙牙学语的稚童。一个常年在欧、美、日各国奔走学习的有志青年,幼年时期的孙科对远渡重洋的父亲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直到他开始启蒙读书,能够和父亲进行简单的书信交流,形势才稍微好转。

事实上作为父亲,孙中山也时刻牵挂家中的儿子,但作为一位有使命担当的革命者,他对孩子的教导更加立足深远。

孙中山儿子孙科(孙中山独子孙科)(2)

孙科曾经在回忆中说道:“先父不时从各地寄来一大包一大包的书籍要我阅读。如果他到南洋一带,寄来的几乎全是中国的线装书;到了欧美,便寄来英文的各种名著来。”

“养浩然正气,读有用书。”就是孙中山这位人生导师给予儿子终生受益的引导。孙科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许,饱览古今中外的著作,也不拘泥于名家名篇,而父子两人的关系也在一次次围绕书籍展开的探讨中越来越亲厚。

1895年,孙科随母移居美国,身处新环境的他更加对书籍爱不释手,在檀香山中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成为一位不折不扣的高材生。

1907年,16岁的孙科在檀香山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父亲的脚步开始了自己的革命道路。

1917年,在哥伦比亚取得硕士学位的孙科回国,在广州担任大元帅府秘书。

因为是孙中山的独子,又是从美国学成归国的人才,孙科的仕途顺风顺水,当时廖仲恺甚至提议他担任广州市市长,结果被孙中山以资历尚浅为由拒绝了。

孙中山儿子孙科(孙中山独子孙科)(3)

不过孙科确有过人之处,他在美国系统地学习过市政方面的相关知识,对城市规划颇有心得,还写过《都市规划论》,在胡汉民的再三建议下,孙中山才决定举贤不避亲,让孙科在广州大展拳脚。

1923年,孙中山再次组建了广州大元帅府,在筹备军饷一事上孙科出现重大失误,彼时国民党内部却无人敢向孙中山进言,还是胡汉民看不下去,把事情的严重性阐明了出来。

孙中山听后大怒,把孙科叫到身边狠狠训斥了一顿,从父亲住所出来的孙科怀恨在心,当即找到告密的胡汉民,拿自己的手杖把他打到头破血流。

胡汉民也是国民党的元老了,事情自然很快惊动了孙中山,他怒不可遏地瞪着孙科,随即拔下随行警卫佩戴的手枪就要清理门户,后来还是众人极力劝阻才放过孙科一马。

孙科在美求学,又有这样伟大的父亲,难免要有少爷脾气和洋人习性,好在有孙中山的管教他还知道收敛,孙中山去世之后,他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孙中山儿子孙科(孙中山独子孙科)(4)

左右摇摆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溘然长逝,国民党内部就何人能够继承总理衣钵,领导革命事业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作为孙中山独子,并且在党内身居要职的孙科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孙、蒋二人长达数十年的矛盾缓缓拉开了序幕。

处在新旧时代之交的人们对父死子继这一规则还保留着原始的认可,加之彼时国力衰微世人对欧美文化有着一定的崇拜,孙科作为两者兼具的人物被他们臆想成最合适的人选,而政治野心逐渐膨胀的孙科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可惜他遇到了手段更加狠辣的蒋介石。

蒋介石其人城府极深,能从一个小小排长升至举足轻重的位置,其心智筹谋,绝不是温室里长大的孙科可以比拟的。

早在黄埔军校成立之初,蒋介石就已经开始借师生之情培植党羽,后来逐渐掌握了国民党的军队大权。于是在争论之处,再多的明争暗斗在真枪实弹面前都没有了威力。

无奈于不利的局势,孙科被迫折服,再次担任广州市市长。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8年北伐结束,都标志着大势已去,胜败已定。孙科改任铁道部部长、考试院副院长,敦促学校与铁道部联合发展。改革领导机制,培养了大批的高质量人才。

孙中山儿子孙科(孙中山独子孙科)(5)

同时,面对蒋介石日益严重的集权,他主张应当尽快结束训政,逐步推行宪政,还在1928年1月与胡汉民、伍朝枢等人赶赴英。德等国考察,并起草了《中国国民党训政大纲》,制定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

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提升了孙科在党内的威望,同样也招致蒋介石的忌惮和打压。

1931年,蒋介石提拔孙科担任行政院院长,因为无力解决巨大的财政危机迅速辞职。同年5月,汪精卫因不满蒋介石大权独揽,不甘心屈居人下,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南北对立,志同道合的孙科也加入其中。

对峙之势并没有坚持太久,一个月后,因为同样面对财政危机束手无策,孙科主动辞职,而这个朝不保夕的广州政府也迅速瓦解,孙科则转变态度,再次投入蒋介石的怀抱。

1932年,孙科任立法院院长,看上去风光无两,和之前并没有什么差别,但经过他几次转变立场,和蒋介石之间的隔阂已经不可弥补,只是顾及着他身后那些追随孙中山的元老,蒋介石才一再忍耐。

孙科对此心知肚明,为了降低在蒋介石严重过的存在感也安静了很长一段时间。

孙中山儿子孙科(孙中山独子孙科)(6)

从1936年到1944年,孙科一直尝试谋求苏联共产国际的帮助以及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直到1949年在《纽约时报》撰文时,才再次提及自己一直憧憬在中国建立如英美一样的国家政治制度。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签订的双十协定被撕毁,两党合作再次破裂,而之前为此奔走的孙科也跟随蒋介石一起转变了对共产党的态度,甚至参与到对共产党攻占区采取的残酷军事行动中去。

也许是短暂的蛰伏迷惑了蒋介石的眼睛,也许是老蒋被对共作战分散了太多的注意力,孙科获得了片刻的喘息之机甚至扶摇直上,大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1947年,孙科就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副主席。

黯然退场

1948年,战场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国民党眼中不足为惧的解放军在东北、华北平原上所向披靡,由战略防御转向了战略进攻,而国军的有生力量却损失惨重,节节败退。

孙中山儿子孙科(孙中山独子孙科)(7)

军事上失利的同时,政治上也触发了巨大的危机。

国民政府的经济一直都是由四大家族把持着,自上而下实施层层盘剥的贪污手段,财富聚拢在少数人手中,或挥霍无度,或转运海外,国统区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衣食住行都要靠配给供应和美国人的施舍。

蒋介石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指派长子蒋经国前往上海整顿经济,打击囤积居奇,疏通物资供应,但是其“只打老虎,不拍苍蝇”的软弱主张隔靴搔痒,并没有切中要害,一场轰轰烈烈的整顿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民意汹涌,势不可逆,蒋介石只好退让,以李宗仁为代总统替他收拾着一场烂摊子。

值得一提的是,韬光养晦的孙科也参与了代总统的选举,可惜败给李宗仁,1948年11月,就任行政院长。

此时的孙科在蒋介石眼中仍属于可以用来牵制李宗仁的人选,但是自觉时机成熟的孙科却没有再附和蒋的主张。

自1948年11月到1949年3月,孙科一直在借助各方舆论向蒋介石施压,迫其下野,并且重提自己的宪政主张,希望与共产党协商寻求“光荣的和平”,桂系李宗仁和白崇禧也加入到倒蒋运动当中。

孙中山儿子孙科(孙中山独子孙科)(8)

1949年1月14日,解放军总攻天津,先锋部队挺进长江北岸,毛泽东同志发表声明,称国民党“如果愿意实现真正的民主的和平”,就必须以八个条件为基础进行谈判。

1月16日,58位立法委员联名致电孙科,要求蒋介石“光荣退休”。

1月19日,40名委员再次上疏言明厉害,孙科在同日举行的内阁会议上将立法委员会的主张告诉内阁,并且表示这是民心所向。

蒋介石心知以目前之情况,国民党军已无可能在战场上反败为胜,而这场大厦倾颓的狂澜也无人可以挽救。

1月21日,蒋介石宣布“引退”,而国民政府的统治也走到了末路。

终于如愿以偿的孙科并没有来得及实现自己理想,就因与李宗仁政见不合,于3月8日被迫辞职。

孙中山儿子孙科(孙中山独子孙科)(9)

1949年4月,解放军胜利的高歌传入早已经人去楼空的总统府,蒋介石仓皇逃到台湾,临行前他邀请孙科同行。几十年针锋相对,宿怨纠葛,孙科深恐抵达台湾后会遭到报复,于是与夫人一道前往香港暂避。

此前许多年,孙科尽管一直身居高位,并没有多少积蓄,加上香港当地聚集了不少逃窜到此的国民党军政人员,他们听说孙公子到港,频繁以各种名目上门拜访,有的是真心念旧,有些则明里暗里乞求接济。

都是多年共事的同僚,有些甚至是孙中山时期的旧人,孙科不好坐视不管,久而久之,他本就不富裕的家底几乎掏空,自己和妻子的生活都成了问题。

1952年,孙科移居美国,经检查发现自己患上了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与高血压,治疗费用居高不下。1954年,次子举家搬到美国,孙科与子女共住,一切开销都要依靠子女承担,他与夫人只能居住在一件狭窄的小屋里潦倒度日。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纵横政坛几十年的孙科有了更加充足的时间看书,他仍旧保持着父亲给予的这一良好习惯。

孙中山儿子孙科(孙中山独子孙科)(10)

在了解到孙科的生活现状后,周恩来同志曾经联络希望他回大陆来养老,因为担心蒋介石方面的态度,孙科只好委婉拒绝。

1965年,生活难以为继的孙科不得已向蒋介石求援,随即返回台湾出任办公室高级咨议、考试院院长、东吴大学董事长。兜兜转转,两个在政坛上叱咤风云曾经几度翻脸的老人宿命般地再聚首。

1973年9月13日,孙科因心脏病在台北逝世。

纵观孙科的一生,虽然在政治上时常摇摆不定,对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态度几经转变,其治国理念也有些理想和幼稚,但他在城市建设和教育领域还算小有成绩,由他创办的中山纪念中学依旧存在,在当时纷乱丛生的时代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