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不仅是伟大诗人,也是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战略家,他独特的气质,使他的诗作具有前无古人、独步峰巅的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与诗人运用创造性比喻分不开。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以《十六字令三首》为例:·“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第一首诗中,诗人用“离天三尺三”比喻山之高,比喻来之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第二首诗中,诗人用“万马战犹酣”比喻奔腾山势。化用金代王特起《绝句》:“山势奔腾如逸马。”与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英姿飒爽犹酣战。”第三首诗中,用“刺破青天”比喻山象尖刀锋利陡峭。化用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连山刺天。”而“锷未残”则化用《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而“天欲堕”化用《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神话中有以山为撑天之柱的说法。据说古人不大爱写《十六字令》,因《十六字令》太短小,难以反映重大主题。而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之所以能反映重大主题,是因为诗人善于运用创造性比喻。

比喻根据两个事物或情境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运用比喻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为喻意;三是两个事物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用银河下落比喻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的夸张比喻,十分生动;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感情奔放,江河奔腾;自然清新,云卷风清。

而毛泽东的《念奴娇·昆仑》创造性比喻比李白更为夸张:“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诗人用横空出世”比喻昆仑之高之大之奇,用“飞起玉龙”比喻昆仑漫天大雪。一位哲学博士对我说,《念奴娇·昆仑》运用创造性比喻更深层次的内涵,是其政治情怀,对昆仑山发号施令,裁剪昆仑山,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改变中国与改变世界,实现“环球同此凉热”的大同世界。

比喻可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将对象描述的更加形象、具体、生动。以杜甫《春望》为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在战火中,将珍贵难得的家书夸张比喻为万金,用白发搔更短,夸张比喻诗人忧愤过度导致白发掉完。这首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展现诗人登高远望,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再以毛泽东《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为例:“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诗人将天兵比喻红军,将腐恶比喻敌人,将长缨夸张比喻为万丈长缨,暗喻十分强大的红色武装力量,将神话中巨大神鸟鲲鹏,居然比喻为反动派。因为具有创造性比喻,正如刘先银说:这首词词风十分豪迈,运用了许多比喻,将革命风暴卷席中国,工农们非常踊跃进入红军队伍表现得淋漓尽致。毛泽东诗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与杜甫《春望》比较,《春望》比喻格外形象生动,忧国忧民,令人忧伤,堪称不朽名篇。而《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比喻具有创造性,爱国爱民,令人振奋,堪称盖世力作。

毛泽东诗词创造性比喻赏析(毛泽东诗词创造性比喻赏析)(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