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六世纪时,骑士制度已经没落,但是,西班牙的骑士小说仍编造离奇荒诞的故事,给读者带来极大伤害。这个时候,一个叫塞万提斯的人站了出来,通过一部叫作《堂吉诃德》的作品,他将骑士精神的有害性放大,让人们在一阵阵笑声中,与骑士小说彻底告别。

唐吉诃德之魔侠传(塞万提斯唐吉诃德)(1)

故事中,一个穷乡绅吉哈达读骑士小说入了迷,便也想效仿骑士的游侠冒险生活。他改名为堂吉诃德,从祖先遗物中找到一副残缺的盔甲,为自己的瘦马起了个美名,物色了一位邻村姑娘作为意中人,又跑到一家他以为是城堡的客店,强迫店主给自己授封,然后开始了行侠历险。

  

堂吉诃德说干就干,他从地主手里解救挨打的佣人,逼迫商队承认天下美女都比不上他的意中人杜尔西内娅漂亮,但是,他不幸从马背上摔下来,又被商人的跟班们痛打,最后只能灰溜溜的被老乡救护回了家。

  

对行侠仗义仍旧不死心的堂吉诃德,不久便开始了他的第二次远行。这一次,尽管找到了邻居桑丘当仆从,但是,桑丘的不断提醒,并没有让他从幻觉中走出来。在这样的荒唐游历中,他一路鲁莽冲撞,结果又闹了不少的笑话,被打得几乎丢掉了性命,最后再次被人救护回家。

  

第三次出行,堂吉诃德开局得胜,不仅打败了“镜子骑士”,还成功向狮子挑战。但随后,他就被骗进了公爵夫妇的城堡,主仆俩像猴子一样,受尽捉弄。

  

故事的最后,邻居参孙为了医治好堂吉诃德的疯病,两次假扮骑士向他挑战。终于,堂吉诃德战败,心里也留下了伤痕,以至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堂吉诃德明白了骑士小说害人不浅,他痛斥了骑士小说对人的危害,并对外甥女留下遗嘱,不许她嫁给骑士,否则就不让这个唯一的亲人,继承自己的遗产。

唐吉诃德之魔侠传(塞万提斯唐吉诃德)(2)

堂吉诃德是一个具有矛盾寓意的人物形象,他首先是一个沉溺于幻想,脱离现实的人物。因为赞赏骑士精神,于是,他在装备、服饰、举止、行动上等处处模仿,亦步亦趋,完全沉浸在骑士小说的幻想世界之中。但是,他的周围是一个被日常生活逻辑所支配的现实世界,当堂吉诃德按照幻想世界的逻辑,在现实生活之中行动时,他在世人的眼里,就显出了疯相和病态。

  

首先,结合当时西班牙的时代背景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作为骑士形象的堂吉诃德,不仅是对骑士小说的讽刺,也是对西班牙现实政治的讽刺。作为教皇教会的走狗,西班牙大肆清理异教徒,许多骇人听闻的酷刑,来自于西班牙。在这里,骑士已经没落,但这群时代的弃儿,仍旧苟延残喘。

  

其次,堂吉诃德的骑士理想和行动,虽然有荒唐的一面,但也有许多合理的成分。他心目中的骑士,是通晓天文、地理、医学、法学等的全才,他认为,骑士应该爱国爱民、不惧艰险、维护正义,他觉得自由是人的天然权利,人不应该身份不平等……他的思想和行动,打的虽然是骑士的旗号,但精神实质,却是融合了基督教精神的后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再次,堂吉诃德不仅信仰坚定、品德高洁,而且勇于行动,敢于以生命捍卫真理,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形象。在他的江湖里,充满着各种幻想的妖魔鬼怪,但是,堂吉诃德面对困难和考验,一次次受伤,又一次次勇往直前,从不言败。当然,把风车当作怪物,这种事情便不拿上台面说了。

  

最后,堂吉诃德的性格的两重性,还触及了人类面临的最深刻的矛盾,即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糟糕的,面对丑恶现实,堂吉诃德的遭遇万分不幸,但信仰的“天真”,让他的形象光辉而伟大。

  

除了堂吉诃德,故事中的另一个人物桑丘,也尤其值得注意。这位满脑子功利和实际的农民,在与堂吉诃德的长期游历中锻炼了自己,他再也不是那个只会让主人冲锋,自己则躲在后面看戏吃薄饼的老农,他由胆小、怕事、目光短浅,变得勇敢正义,理想伟大。

  

这一主一仆,在价值观上,从完全相反到日渐趋同,显示了桑丘的思想境界,已经超越了自己所属社会阶层的局限。此外,桑丘的形象,还对堂吉诃德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烘托和映衬作用,增加了小说的戏剧性。

  

《堂吉诃德》对西班牙的影响是巨大的,塞万提斯,这位西班牙最伟大的作家,以其天才的文笔,创造了堂吉诃德这一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正面喜剧形象。在我看来,堂吉诃德不仅是一个疯狂的游侠,而且是一位思想的巨人,他必将闪耀在世界文学史上,成为一个超脱了文学人物层次的文化符号。

唐吉诃德之魔侠传(塞万提斯唐吉诃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