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01 本周回顾

02 反思

03 人际

04 想法

05 读书会

06 自我认知

07 读《社会心理学》感悟

08 摘抄

01 本周回顾

1.周一上午发活动,看书。

2022年最后一周周记 2022.8.14周记(1)

下午写周记,午觉1h。晚上江边散步。第一次体验收风筝,终于明白为啥都是男生在放风筝了,因为收风筝时阻力很大,很累!

2022年最后一周周记 2022.8.14周记(2)

2.周二8点起,上午看书1.5h,拖地,发书评《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01 ,午觉0.5h。下午拍4视频2h。晚上剪1视频、ps封面1h,江边散步。退潮,微风,有虫。突然发现江滩有缓解压力、消除疲累的魔力。 ​​

2022年最后一周周记 2022.8.14周记(3)

3.周三上午看1集韩剧、b站过山车视频,下午打王者6h,晚上看书,剪1视频。

4.周四上午b站过山车视频,刷dy,下午剪3视频3h,晚上发书评《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02,看书。

2022年最后一周周记 2022.8.14周记(4)

作为忠实米粉,却是第一次看雷军年度演讲。由于消息知道得太晚,只看了十几分钟,但有2点收获:

(1)积极看待挫折和困境。

(2)一定要及时复盘,坚持复盘! ​​​

5.周五上午b站过山车视频,下午发书评《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03,午觉1h,完成书评《态度》04、05。晚上看书。

6.周六上午看书,下午组织了8月第3场主题沙龙活动——社会心理学。这次聊得很有深度。

2022年最后一周周记 2022.8.14周记(5)

第一次活动结束后被书友约谈,看来我现在真的变厉害了。——原来是找我聊合作。

7.周日上午看书,下午组织了8月第4场主题沙龙活动——8月最推荐的一本书。这次参加的书友都很厉害!

2022年最后一周周记 2022.8.14周记(6)

晚上发书评《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04。

8.本周读书打卡7天,运动1天。听新闻7天,吃水果6天。

9.本周录4视频,写了4篇书评,最近的书评没给自己太大压力了,稍微整理下就发了。

10.本周周均入睡时间11:25,比上周早11分钟,有进步!主要原因是高强度聊天太耗能。

11.希望下周把《社会心理学》的书评写完,确定论文题目。

02 反思

1.上周太自律,给自己太大压力了,导致这周又开始颓废。所以切记不要一开始用力过猛,要细水长流,坚持最重要!

2.成长秘诀:

(1)专注并精进优势。

(2)向上社交。

(3)想到就去做。

(4)活在当下。

(5)坚持以上事情。 ​​​

3.我发现缓解压力,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就是睡觉!睡一觉是解决一切困难的法宝。 ​​

4.从做的梦可以看出最近压力确实有点大,但好方向是效率很高,所以做的事也多。

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按部就班地能完成每日任务就行,其他的时间多放松一下,开启娱乐活动,看看电视剧,看看电影。

5.以后遇到挫折就去看看那些创业者的演讲。定时打鸡血还是很重要的。 ​​​

6.技术并无好坏之分,要看用途,凡事都有两面性。 ​​​

7.凡事降低预期,有效避免焦虑。 ​​​​​

8.以后要看逻辑清晰一点的书! ​

9.这个时代打造个人ip很重要! ​

10.第一次看雷军2022年度演讲的2点收获:

(1)积极看待挫折和困境。

(2)一定要及时复盘,坚持复盘!

11.和投资人聊完后我的思考是:成大器前必先沉淀。

03 人际

1.我对一段关系的满意程度取决于能做多少自己。

2.与人交流,需要注意分寸感。关系还没到位时就不要问一些越界的问题,令人反感。

3.想找人请教的核心是真诚 礼貌。 ​​​

4.与人沟通,一定要注意用语!不管是网上交流还是现实面对面交流。 ​​​

5.我妈是典型悲观主义者 杞人忧天。我得引以为戒。

04 想法

1.每次整理周记都是理清自己思路的过程。

2.有风筝的江滩才有灵魂。

3.突然发现也有年轻人在放风筝了。

4.男生的兴趣爱好真的很有意思,继之前见识大一的小朋友钓鱼后,现在又发现同龄人开始放夜光风筝了。——我一直以为只有退休的大爷才会做那些事。

5.基于观察和推测,我觉得男生相比女生更能独处,不然那些第一个钓鱼、放风筝的人都等不到后来的同好。

6.今天做了好多事,累得我都不想运动了。

7.摆烂的生活真舒服,上午看了一集韩剧,很多过山车视频,下午玩了6h的王者荣耀后卸载。因为我发现我赢是因为队友很厉害,我输是因为对手很厉害,总而言之输赢与我本人无关。而我又不想练技术,因为练技术和看书一样,需要长期坚持才会有一点点进步。那还不如去看书。

8.压力大的时候一点点小确幸都能让我特别开心!

9.现在写《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的书评比较粗糙了,只是对之前的读书笔记进行整理、分类,很少有创新的内容。因为和我现在看的《社会心理学》有很多相似之处。

10.突然发现江滩有缓解压力、消除疲累的魔力。

11.问了那些学弟学妹们之后我发现我的生活过得太潇洒了吧,别人要么写论文,要么实习,我是啥也不干,整天想着组织活动。

12.我发现做一件事做久了会突然会忘了做这件事的初心和意义。

比如为什么要坚持读书?为什么要坚持办读书会?

在做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会让人时不时想放弃。

13.感觉谈恋爱好麻烦,也好难。总而言之单身真爽。

05 读书会

1.群里安静的日子——不用管理群的日子效率太高太棒了! ​​​

2.书友们太暖心了。以后压力大的时候找她们聊天。 ​​​

3.复盘一下上周的活动——周六的职场女性生存困境:

(1)第一次组织女性话题,没想到这么多人参加。

(2)主动邀约了两位,其他三位主动报名。其中两位是通过别人发的活动贴。

(3)聊了很多我之前没地方讲的事情,也吐槽了某些男性,真畅快。

(4)活动人群选的挺好,分布很均匀,有70后,80后,90后。能够提供不同的视角,也能给我们90后答疑解惑。感谢那两位姐姐的参与!

(5)看来我以后还是得多主动邀约厉害的人。

4.复盘8月7号最近读的书活动:

(1)有两位自己参加,主动邀约了两位。

(2)活动总体偏向于心理学方面、个人成长话题。聊的比较窄。主题比较局限,但也更深入。以后可以考虑专门做心理学方面的主题。

(3)总算邀约到了之前在知乎活动上认识的小哥,请教了很多问题。看来以后一定要多主动邀约厉害的人。

5.第一次活动结束后主动被书友约聊,看来我现在真的变厉害了。——原来是找我聊合作。

6.每次组织完活动后真的很累。 ​​​

7.这周2场活动反思:

(1)没想到咱们读书会男生参与度这么高。

(2)人少聊得就很有深度。

(3)这个时代打造个人ip很重要! ​​​

8.看了社会影响之后,开始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给群友们群发消息,果不其然,只有一小部分人删了我,还有一小部分人回复态度很积极。剩余的一部分人就是平淡地拒绝我。

这个实验到此结束,以后再也不给别人群发消息了。

06 自我认知

1.我的头衔:社会观察家、思想家。

2.做个社会观察家蛮有意思的,观察参加读书会不同书友的行为,观察放风筝的人群,从而推测他们的特质。观察不同人群的不同行为。

3.发现自己每半个月就间歇性颓废一次。

4.我现在的口头禅是: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

5.我还蛮喜欢我智商在线的时候。

6.我发现我状态在线的时候,效率非常高。 ​​​

7.一上午喝水300ml。 ​​​

8.我真觉得我具备成功人士的特质,以后必成大器。

9.为啥我非得玩腻了才想学习呢?就不能先学习后玩吗?

10.是不是我太有深度,太有内涵了,导致咱们读书会男生参与度这么高。

11.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按部就班地完成每日任务就行,其他的时间多放松一下,开启娱乐活动,看看电视剧,看看电影。

07 读《社会心理学》感悟

1.说服的要素包括四个方面:说服者、说服内容、说服渠道和说服对象。

影响说服力的说服者特点:

1.可信度。专业性和可靠性。如突出见多识广的身份;表现出自信。

2.演讲风格。比如并没有表现出努力说服自己的意图;语速较快时。

3.吸引力。如外表吸引力;相似性。

当说服主题是主观偏好时,相似性更重要。

当说服主题是客观事实时,可信度更重要。

影响说服力的说服内容特点:

1.情绪:

积极情绪:好心情效应。当说服对象伴随愉快的氛围时,信息的说服力更强。我估计是分散注意力,使其采用外周路径。

唤起恐惧效应。当人们的恐惧程度越高,害怕危险事件的严重性和可能性,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时,恐惧信息才更具有说服力。

2.正反说服。如果说服对象事先了解反面观点,那么需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说服。

3.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最先呈现的信息最具说服力。

近因效应:最近呈现的信息最具说服力。

如果两种信息接连出现,并且需要过一段时间再反应,那么会受到首因效应的的影响。

如果两种信息在时间上是分离的,时间长到足够分离两种信息,并且说服对象在接受第二种信息后立刻反应那么会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

这本书写的确实会更深刻一些,之前只知道这两个效应的概念,现在能够区分他们的出现时间。

还提到了《影响力》中构成人类相互关系和影响力基础的六大原则:

权威性、喜好、社会证明、互惠性、一致性、稀缺性。

那是不是相当于那本书就不用看了。

要记住这个“奥卡姆剃刀定律”,把它运用在我自己的生活和原则中。

2.说服的渠道:

(1)主动参与。态度更持久,能产生责任感,从而影响行为。

(2)面对面的人际交往。直接影响力最大。

(3)大众媒体。属于被动说服。当主题不熟悉、不重要时,影响力较大。

间接影响力很大。媒体先说服专业人士,从而影响大众。

简单信息适合以影像呈现。

复杂信息适合以书面呈现。

说服对象的因素:

(1)年龄。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是世界观定型的重要时期。

(2)慎思。激发人们思考的方法:使用反问句;使人们感到自己有责任传递和评价信息;重复信息;吸引人们集中注意力。

了解影响力真的蛮有意思。

今天计算了一下,专心看书一个小时后开始焦躁,但是只看了8页。所以以后以时间来计算,不要按页数来计算。

为什么看得这么慢?因为这本书的影响力很强,让我边看边思考。

因此每天读书写笔记至少得花费一个半小时。

3.说服等一些技术并无好坏之分,只看最后的用途。凡事都有两面性。

抵制不良影响的方法:要避免陷入完全封闭的环境,失去与社会支持和信息网络的联系。不要切断自己与家人的情感联系。以你的家人,朋友,邻居和同事为参照群体,相信他们——不要接受别人对他们的贬低。

最后一节提到了抵制邪教说服的方法:

(1)加强个人承诺。在别人对你说服之前,先表态。

(2)现有观点遭到不那么强烈的反驳时,可能会导致更加坚定已持有的观点。

提到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在惊讶于别人为了逐利不择手段的同时我也在想,如果我属于那样的位置,有可能也会和别人做同样的事。

人非圣贤,大部分人都是从自己角度、个人利益出发。

抵制洗脑的最好方法,不是单纯的说教,说你不要怎么怎么做。而是举出具体的例子,尽早提醒,这样才能提前规避大坑。

针对说服者:效果不佳的说服还不如没有,因为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被说服者的原有态度更坚定、更难改变。

看完这一章,感觉我大脑有一点混乱,感觉被社会影响所包围,虽然看了抵制的方法,但也不一定能完全做到,而且有些影响力根本没法避免。

最后文中提到,作为开明的人,我们可以向遇到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东西,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他人,并且分享我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来作为回报。

最后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和批判性的思考者吧。强迫自己与之争论,每次听完别人的想法之后,与他人进行讨论,也就是说不要光听,还要做出反应。如果这个信息经不起推销,那也不过如此,如果他经得起推敲,那么他对我们的影响可能会更持久。

没看明白态度免疫这一内容。

4.不得不说社会心理学这本书的逻辑性很强。

第八章的内容分为两大板块。

在群体互动很少的情况下,会出现社会助长、社会倦怠、去个性化现象。

在群体互动多的情况下,会出现群体极化、群体思维、少数派影响。

社会助长是他人在场时,我们效率更高的现象。

“唤醒能够增强任何优势反应的趋势。”意思是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会促进我们做那些简单、熟练掌握的任务,而会妨碍做那些复杂任务。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我喜欢独处,并且觉得独处时学习效率很高。因为学习就是复杂任务啊。而众多人在场会增强唤醒状态。

引起唤醒的原因:评价顾虑(在意他人的看法。)、分心、纯粹在场。

社会倦怠是他人在尝试我们的效率反而更低的现象。

导致的原因是责任分散,个体无需单独评价,或者个体无需单独负责。

防止社会倦怠的方法有:

(1)需要对个体进行单独评价,单独负责。

(2)任务具有挑战性、吸引力、参与度高。

(3)让群体成员坚信多劳多得。

(4)增强团队凝聚力。

(5)树立认同感强的企业文化。

5.去个性化:在某些群体情境中,人们更可能抛弃道德约束,以致忘却了个人的身份而顺从于群体规范。

群体会引发人们的唤醒状态,而群体规模越大,责任越分散,匿名性越强,会导致个人身份模糊化,也就是弱化了自我觉察和自我意识。

去个性化的影响因素有:群体规模,责任分散,匿名性,唤起和分心活动。

这样看来,现在因为互联网评论乱象频出,开始自动显示IP就是避免去个性化的方法之一。

因此在群体活动中也要保持自我觉察,保持自己的独特个性,小心去个性化。

群体极化:群体对我们观点的强化。即群体通常可以强化我们观点的普遍倾向,会放大积极或消极倾向。

导致群体极化的原因和之前第6章提到的影响个体从众的原因一样。受两方面影响:规范性影响和信息影响。

书中有一个疑问:是否同意法庭应该考虑社会心理学现象并将其作为可能减刑的条件?

我不同意。因为虽然法庭了解社会心理学现象,但人们并不了解,所以应该增强对社会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提高人们的社会心理学意识。

我看完这两个概念之后的想法是:

1.虽然我们更倾向于和自己志同道合、观点相似的人交往,但也要定期去接触一些有不同想法的人。

2.在群体中要保持自我觉察和自己的独特个性。要做第一人发声,避免出现“人众无知”。

6.群体思维:群体对决策的影响。

产生群体思维的原因:友善、凝聚力强的群体。对异议的相对排斥。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做决策的支配型领导。

群体思维的表现:过分自信。忽视伦理、道德上的问题。行为、决策合理化。低估对手。

预防群体思维的方式:公正,不偏向任何立场。鼓励批评性评价。将群体分组讨论。欢迎其他专家伙伴提出批评。

少数派影响:个体对群体影响。

当少数派具有一致性,并且坚持自己的观点,行动传递着自信,引起多数派的背叛时,少数派的影响力最大。

少数派影响力的因素:一致性,坚持自己的立场。自信。获得多数派的背叛。

最典型的例子是,领导就是属于少数派影响。

这部分谈到了领导力,让我想起了我当班长的那段经历,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不太优秀的领导者。

最后谈到了群体影响的双面性,因此我们要明智的有目的地选择我们的群体,尽量发挥其积极影响,而避免消极影响。

我发现凡事都要一分为二地看。有时群体决策会比个人决策更好,但有时也会适得其反。

因此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和自己能力、水平差不多的群体。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在想要不要放弃,为什么要看这么难的书,每天看书至少得一两个小时,太耗时了。但看完之后确实收获颇丰。所以依然得坚持下去。

7.偏见:对一个群体及其成员负面的预先判断。即先入为主的负面态度。

偏见是一种态度,态度是情感、行为倾向和信念的某种独特结合。

刻板印象:一种概括性的看法。是有关其他群体的信念,可能准确,也可能不准确,或者过度概括。但它是基于事实核心的。

我觉得作为刻板化群体的成员最好不要接受任何一种刻板印象。

歧视:不合理的负面行为。

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都表现为否认歧视、反对努力增进平等。

08 摘抄

来源于《社会心理学》

学术界信奉“奥卡姆剃刀定律”,也就是说,寻找尽量简单的原则。对事物的解释应尽量简单,不应使用任何不必要的内容。“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玩弄权术的政客都知道,迷惑人的谎言有时能取代证据确凿的事实,重复的陈词滥调可以掩盖复杂的现实。

在任何大型群体中,市场营销人员和政客力求说服的正是那些有影响力的人——意见领袖和潮流引导者。

媒体对文化的影响很微妙,慢慢渗透,层层推进。即使媒体对态度的直接影响很小,但仍会产生巨大的间接作用。

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是世界观定型的重要时期。

有效的说服者因不仅应该注重自己的形象以及所传达的信息,还应该注重说服对象可能会出现的反应。

人们通常会内化那些自主、公开和反复做出的承诺。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心理治疗的情境和邪教以及狂热的自助组织一样,会提供:

(1)支持性的、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

(2)专业知识以及希望。

(3)独特理念以及信念,用以解释个体的困难,并提出新的视角。

(4)一系列的仪式以及学习经历,以保证获得一种平静愉快的新感觉。

教育与蛊惑,启蒙与洗脑,转变与胁迫以及心理治疗和精神控制之间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

说服本身并没有本质的善恶优劣之分,其作用是建设性的还是毁灭性的,取决于我们运用的目的和方法。

那些训练有素并且富有创造力的专家对孩子进行研究、分析、说服以及操纵后发现,满足和创造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唤醒能够增强任何优势反应的趋势。

要有所发现,不仅要见人之所见,更要思人之未思。——《沉思的科学家》

一旦唤醒和责任分散结合到一起,常规的约束就会变小,后果可能令人震惊。

在某些群体情境中,人们更可能抛弃道德约束,以致忘却了个人的身份而顺从于群体规范。——去个性化

群体不仅能引发其成员的唤醒状态,也能使成员的身份模糊化。

匿名性滋生了粗暴言行。

匿名性使人们的自我意识减弱,群体意识增强,更容易对情境线索作出反应。

自我觉察是去个性化的对立面。

具有自我意识或由于外力暂时产生自我意识的个体,能保持情境外的日常言论和情境内的实际行动高度一致。

群体讨论通常可以强化其成员最初的意向。

社会放大器将信号变得更为强烈,其结果,个体成员表现出了在远离群体时绝不会做的暴力行为。

个体移动处于“恐怖主义群体的高压之下”,就很难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长期来看,最有效的反恐政策是首先控制恐怖组织的招募活动。——控制源头

多样性群体会产生更多想法,也会激发创造力。

说服的力量确实很强,但我们可以通过公开承诺和预估说服的感染力来抵制被说服。

如果一个人不屈不挠地坚信自己的才能,并且一直坚持,那整个世界就是他的。——爱默生《爱默生文选》

明智的领导者通常与多数派站在一起,并且谨慎地施加自己的影响。

当才智、技术、决心、自信和社会领导气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且遇上难得的机会,那么结果就会是冠军、诺贝尔奖或是社会革命。

偏见是一种没有明显依据的异变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