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1)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2)

“学习强国”湖州学习平台、湖州发布、湖州晚报、爱湖州联合推出栏目《湖州味道》,通过个人记忆及研究还原城市现场,展现湖州在历史各阶段的风物、风味、风气和风度。除了邀约之外,也欢迎网友投稿,稿酬从优。稿件可发送至963458800@qq.com ,主题请写上“湖州味道”。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3)

全文5984字,阅读约22分钟

《湖州味道》特邀作者:王云峰

投稿邮箱:963458800@qq.com

古语有云“走遍天下景,难见银杏林”,八都岕这座小山岕,有着闻名天下的银杏野生群落自然风光。另外,独特的岕里人文风情也吸引着万千游客流连忘返。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道蜿蜒,古宅沧桑,黄墙红瓦的佛寺隐于山林;更可以寻古风遗迹,品美味山珍,享民俗风情,回味那令人留恋的岕里故事。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4)

八都岕,青山排挞,大涧中流。山谷中分布着3万余株古银杏树,其中千年银杏树就有6株,百年银杏树3600多株,构成了罕见的生态奇观,是著名的“古银杏之乡”。其中以大岕口村的“银杏皇后”,许家村的“怀中抱子”和方一村的“银杏王”最负盛名。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5)

“银杏王”是八都岕年龄最大的雄性银杏树,距今约1300年,虽饱经千年风霜,却依旧枝繁叶茂,苍劲挺拔,成为了十里古银杏长廊的地标景观。“怀中抱子”位于许家村三古巷,距今约1500年,历史上曾屡遭雷击火烧,树干枯空,又新生一株小银杏树,因此得名“怀中抱子”。“银杏皇后”是八都岕内银杏树龄之冠,距今1500余年,耸天矗立,巨影婆娑,至今仍硕果累累,传说“银杏皇后”与陈朝某位皇后有关,当地人会经常举办祭祀活动来祈福增寿。

此外,整个八都岕景区内森林植被覆盖率很高,除了银杏树之外,还有众多的梅树,槿树、枫杨、金钱松、圆柏、紫藤等,这些古树都与岕里人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大岕口村内就分布着多处金钱松古树群,最多处达11株,最大一株高达30m、胸径在40cm以上,树姿优美,秋叶金黄,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方岩村的吴家园村内,有一株紫藤,地径达50cm,冠幅5m以上,与旁边一株三角枫相互交融,枝繁叶盛,成为游客们必到的打卡之地。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6)

八都岕的梅树也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唐大历五年(770年),诗人皎然到八都岕夜宿,留下了“渚箬入里逢,野梅到村摘”的诗句。明代《吴兴掌故集》也有记载:“安吉之梅溪,以梅得名,讵知长兴小浦所出乌梅亦不减梅溪。”入清后,八都岕一带梅树种植更盛。据嘉庆《长兴县志》记载:“梅花弄在县西北二十里,地多老梅,袤延三十里。”长兴知县鲍鉁多次到八都岕梅花弄赏梅,写下了《雨入空王寺道中看梅》诗:

为访梅花弄,篮舆细雨中。

寒香正飘忽,远影尽迷蒙。

渺渺青山隔,泠泠碧涧通。

横斜三百树,知近梵王宫。

抗日战争时,时任长兴县长严北溟曾在八都岕柏家村流亡办公一段时间,看到八都岕梅花盛景,联想到抗日的艰辛,不禁慨叹:“淡云微月冷黄昏,万树梅花欲断魂。二十里中香不断,柏家村到礼家村。”可见当时梅树种植的盛况。如今,礼家村梅花弄还拥有一片古梅林,勤劳的百姓将梅子采摘下来,放在竹匾里,用松枝烟熏烤,制成“乌梅”,传承古老的技艺。八都岕的乌梅质量上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明代时被李时珍写入了《本草纲目》,20世纪30年代曾享誉东南亚。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7)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8)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古老的银杏长廊,时光的印记回荡着模糊的马蹄铃声,伴随着现代交通的普及,曾经繁华的古道慢慢淹没在历史的风尘中。八都岕是介于方山和岩山两座高山之间的山谷,古时人们为了出行的方便,开辟了很多的“驴马古道”,是旧时人们出行的交通要道。古道目前有七条之多,分别是“乌龙古道”“南周古道”“乌瞻古道”“黄莽古道”“六八古道”“张岭古道”“天泉古道”,分布于岕内的五个村庄,成为了徒步爱好者户外探险的好去处。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9)

乌龙古道

“乌龙古道”是八都岕最长的古道,全程约30公里,以海拔575.4米的长兴第二高峰——方山为中心,由四条登山道路组成。古道内曲径通幽,翠竹成荫。相传1600多年前,有一条乌龙在方山顶上来回盘旋,僧人见后,便在此处建造寺庙,取名“乌龙寺”。寺后有一水潭,当地人称作“龙泉”,相传乌龙隐于此,因此便将这登山之路称之为“乌龙古道”。

古道所处的方山,一直以来都是当地祈福拜天之处。每逢大旱之际,长兴的历任县令往往会登顶方山,求福祈雨。明代著名散文家、长兴知县归有光在《长兴县城隍神灵应记》(摘自《震川集·卷十六》)一文中记载了他自己的一次经历:

大旱自五月至于六月不雨。县有方山,自太湖西南望最为雄高。上有黑龙湫,冬夏水不竭,民言先时祷雨多应,余遂往。……山既益高,则尽见阳羡诸山涌出,如层波叠浪;而东北望太湖如镜,隐隐见姑苏之台。己下方盛暑烈日,天无纎云,还至神前拜致所。取龙洞之水方出庙,大雨如注,四境沾足,绿畴弥望,万众欢呼,以为神之报答如响也!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10)

六八古道

同样被列为“长兴十大古道”之一的“六八古道”,徒步就略显轻松。“六八古道”因位于煤山镇六都岕和小浦镇八都岕之间而得名,全长约20公里,古道全程穿越岩山之侧先锋岭的四方堂、振天禅寺、开元禅寺等景点。据清光绪《长兴县志》记载:

岩山在县西二十五里,高三十丈,周五里。(吴兴)《统记》云,唐武德中,张硕立岩州于长城岩山下。又传吴王阖闾时,有白鹿见于此,亦名白鹿山。陈武帝钓鱼台在其侧。向僅数石,刻露诸生,霍晓居其麓,率子姓苍,头操畚插,手自劚涤,数年之间,奇石尽出,或唅呀成洞,或窈窱如宫,巨灵赑屃,高掌遥跖,大畧似灵隐之飞来峰,遂成长兴胜景。

由此可知,“六八古道”是居住在岩山附近的霍晓和其族人共同开拓的,当年是岕里人去往新槐、广德的重要山道。如今,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古道美景,重新开发后,将岩山的各个景点进行了串联。徒步“六八古道”,登顶岩山,不仅可以俯瞰八都岕群山和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金秋盛景,更是可以眺望烟波浩瀚的太湖风光。

古道之中,最为神秘的当属“乌瞻古道”,它位于八都岕北侧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山上——乌瞻山,这里曾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古代星占术士朝拜之地。相传鼎盛时山上建有三十六寺,唐朝陆羽曾经在这里试茶。宋代嘉泰《吴兴志》记载:“乌瞻山在县北五十里,高四百尺,昔有青乌子瞻望此山,曰:‘此山可以避难、养道,隐者所居,故名’。”后有南宋成都人杨仲庚隐于此山,修建灵应观,并刊刻《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以传不朽。明代长兴知县吴钟峦徒步“乌瞻古道”后,留有《登临乌瞻山》诗:

茱萸当令节,禾稼念劳农。

轸恤人殊切,登临兴亦浓。

穿林深野趣,陟巘骋高踨。

阪折几千尺,山开又一重。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11)

乌瞻古道

名山名水有名人。乌瞻山,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除了陆羽和杨仲庚,明朝长兴籍著名诗人徐中行为山寺题记,古碑至今保存完好。其文《长兴县乌瞻山灵应观重修记》作于1575年,文曰:

吾邑乌瞻山,去县治三十里,山亦起五峰,……相传旧为庵院,凡三十有六,今存者二,灵应观其一也,俗呼北庵云观,当第五峰之前。其门与洞庭山缥缈峰相直望,太湖可俯而掬也。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建,咸淳五年(1269年)又建文昌宫、会灵殿……。

明朝长兴县令熊明遇,长兴进士姚龙之都曾留诗乌瞻山;清朝长兴诗人金远、丁起曾多次登顶乌瞻山;清朝吴栐为乌瞻山题咏“乌瞻十八景”,至今保存有“礼斗台”“淬剑石”“龙王池”“伏虎池”“八角井”“盤陀石”等遗址。

此外,“南周古道”“天泉古道”“黄莽古道”“张岭古道”,因为路程较短,成为短程徒步的最佳选择。“南周古道”位于八都岕南周村,为宋元古道,有古寺、古井等遗迹。“天泉古道”因位于八都岕太湖天泉景点内而得名,内有丝沉潭,相传陈武帝曾于此垂钓。“黄莽古道”位于方岩村的黄莽岕,据说此处曾是汉光武帝刘秀逃难进入八都岕的山路,至今岕里还流传着众多关于刘秀南逃的传说故事。而位于八都岕最深处的“张岭古道”,是一处军事要隘,古道上有张岭抗日阵亡烈士陵园、紫砂泉、碑亭等遗迹。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12)

古道悠悠今犹在,岁月匆匆越千年,在肩挑驴驮的年代,岕里的古道是人们往来贸易的交通要道。时过境迁,岁月更替,如今,一条贯穿八都岕的公路彻底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所幸之事,随着景区的建设,这些古道并未匿迹,而是成了户外爱好者时常踏足之地。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13)

江南的美,美得世人皆知,尤其是烟雨中的江南古宅,别有韵味。岕里的一些老宅,也常会有人来走一走,看一看,指指点点,比比划划,表情十分凝重。我知道,他们这是在寻找自家祖宅的蛛丝马迹,或是寻找烟雨山村的时光记忆。据统计,八都岕有20幢老宅,这些古宅见证了八都岕的历史变迁,也是银杏长廊人文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14)

大岕口吴宅

大岕口吴宅是典型的江南山村建筑代表,建于清代嘉道年间,坐东朝西,门楼高大,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房屋整体构架保存良好,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家老宅,还与集书画、篆刻于一身的一代宗师吴昌硕有着较深的渊源。由于同宗关系,吴昌硕青年时期曾来此居住,并亲笔题写了“万世一寺”“志在春秋”两幅匾额,可惜未能留存下来。2001年,后悔莫及的吴家人特地请来吴昌硕的再传弟子、书法家曹寿槐先生,临摹重写了这两块匾额,现悬挂在村中古老的关帝庙内。

在距离不远的潘礼南村,有两幢“南俞钱宅”,门庭高耸,院墙威赫,青砖黛瓦。老宅久经岁月,在金灿灿的银杏叶浸染下,静静地守护着这个村子和村子的人。

在南俞钱宅的门梁上,我们可以看到“和乐且耽”四个字。它出自《诗经·小雅·常棣》: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耽。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透过这四个大字,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户岕里人家,有一座四合院,紧靠着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妇,亲热地坐在一起,喝酒品茶,话话家常,含有醉意的吴侬软语,听起来很舒服。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惹人怜爱的小儿子,正举着竹竿在敲打树上的白果。我想这世间还有什么幸福能比得上家的温暖?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15)

南俞钱宅

南俞钱宅,从大门就可以看到宅子清风朗朗、宠辱不惊的气质。据《钱氏族谱》记载:“南俞钱宅”建于宣统元年(1909年),由钱氏十八世祖钱益庆捐巨资修建。南俞钱氏于明万历年间迁居此处,繁衍至今,家族历史上共走出了十位九品以上的官员和十几位国学生。老宅里至今还悬挂着“衣锦堂”匾额,像是诉说着老宅昔日的辉煌和家族曾有过的荣耀。让人欣慰的是,经历岁月洗礼的南俞钱宅并没有被遗忘,2003年8月,被列为长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让保护继承又有了新的希望。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16)

柏宅

柏宅,清代古民居,坐落于小浦镇大岕口村柏家自然村,即闻名遐迩的八都岕“十里银杏长廊”的大山最深处,环境清幽,风光秀美。柏家村是柏姓聚居的村落,明嘉靖年间由县城南郊的木竹弄迁入山岕中定居。长兴山里人性格彪悍,从柏家村可见一斑。明末,当清军大举南侵,南明小朝廷覆亡之际,柏龙泉毅然举起义旗殊死抵抗,壮烈殉难。抗战之际,县城沦陷后,柏家村成了民间抗日的重要根据地,1939年秋至1941年春之间,浙西行署专区第二公署、国民党县党部、县政府、《天北日报》社就驻扎于柏氏祠堂(1941年3月被日寇焚毁),而这幢民宅也和抗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民国廿八年(1939年)1月—10月,民主人士、原《浙江潮》主编严北溟被委任为长兴县长,他的住处就安置于这幢柏氏民居中。严氏任职时间虽短,但在抗战时艰之际却办了许多实事:当年3月当长兴煤矿炸毁后,发放救济金及善后工作;在煤山创办了长兴中学的前身——长兴县立战时补习学校,聘请潘凤韶为校长;整顿抗日武装、建立妇救会、举办青训班和主办《天北日报》等;特别是上任之始,还从浙南领来了一批地下中共党员和积极分子来长,充实了县政府班子,为中共长兴县委的成立和发展打下了基础。如今,烽烟飘逝,人去楼空,未经整修的柏宅略显寂寥,但那段曾经不屈的岁月将永志难忘。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17)

行走于这些老宅古巷,岁月已将它们昨日的辉煌荡涤无存,但其厚重的历史依旧在青苔石缝间若隐若现,古老的银杏树下,静听秋风掠过残垣断壁的呜咽寂寞,无言地诉说着老宅历史的变迁。在繁华与时尚的发展中,古宅建筑、古宅的故事和背后传承的历史记忆、人文精神,都值得当代人深思。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18)

秋风起,杏叶黄,位于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方岩村内,唢呐声声,欢乐阵阵。一支声势浩荡的迎亲队伍出现在游客眼前,在媒婆的带领下,四名身着大红服饰的“轿夫”,抬着一顶装扮得喜气洋洋的大花轿晃晃悠悠地行走在乡间的石板路上。身穿彩服的伴娘迈着轻盈的步子跟随在轿子两旁,披着红盖头的新娘端坐在轿子中,新郎风度翩翩地骑驴护行。这惟妙惟肖的岕里迎亲场面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球,游客们纷纷拿起手机、相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盛景。而这盛景,就是八都岕独具特色的礼俗——“岕里婚庆”。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19)

“岕里婚庆”源于八都岕,旧时在八都岕,迎亲、送亲有着一套独特的仪式,喜庆热闹,场面壮观,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广大村民喜爱,后来沉淀为一种优秀的民俗文化。主要有撑门、抢喝合梅酒和吉祥茶、吃上轿饭、接麻袋等仪式。如:女方家门口墙门紧闭,男方代表隔门分发红包,寓意开门大吉迎贵客;舅舅作为女方证婚人,抱着新娘出墙门,表达浓浓的亲情和婚姻的严肃性;媒婆一声“起轿”,迎亲队伍开始在众人目送下前往新郎家。夫家门前,男方一女性长辈为新娘洗脸、换鞋,寓意从此走上新的人生道路;新郎新娘拜堂成亲,喜喝交杯酒;新娘在闺房吃上轿饭,并往四角吐饭粒,寓意吃不完,用不尽,大吉大利……。

“岕里婚庆”表演以传统婚庆为原型,融进了民间舞蹈的成分,比以往的实景更具观赏性。阵阵喜庆的唢呐吹奏、装饰着古典花纹的大花轿、身穿中式汉服的新郎、披着红盖头的新娘,成为了“古银杏旅游节”一道亮丽的风景。

如今,在方岩村的许家大院,为充分展现岕里婚俗内容,设有“岕里婚俗展厅”。展厅分三大板块:一是结婚拜堂用的正厅,感受旧时新娘到达新郎家后的拜堂场景;二是参观明清时期、解放初期、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四个不同时期婚房的布置和结婚时必备的物品,从婚房的变革中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三是本村大姓家族家谱、家规、家训图片展览,感受优秀传统文化。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20)

“岕里婚庆”承载的不仅仅是婚庆本身,还包含着当地很多民俗。例如,从婚庆装饰上看,有剪纸文化、刺绣文化、竹木加工技艺;从婚庆用品上看,有花轿制作、岕里嫁妆、软包椽子;从送亲队伍上看,有岕里锣鼓、方言滩簧、驴骡工具;从礼俗方面上看,有三道茶、蚕花饭、子孙桶等。研究“岕里婚庆”,对了解长兴民俗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八都岕山里人的日常生活,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行走于八都岕中,老虎鞋帽刺绣、竹艺编制、竹椅制作、手工千张豆腐、炒银杏果、乌梅烘焙、花团制作、编草鞋、做洗帚等场景,不时映入眼帘,为八都岕的游历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令人心动,充满魅力。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21)

八都岕以“十里古银杏长廊”闻名天下,沿线12.5公里处处有银杏树,更是集中分布了方一银杏公园、大岕口关帝庙等17处充满“原、野、奇”味道的古银杏树群落,那一抹抹醉人的金黄让人心悸、目不暇接。游客大多只知金秋时节的银杏之美,且往往停留于山岕入口处的方一村,岂知整条长廊村村有风景,四季有风光。那些隐藏于竹林深处的斑驳石道,散落在岕谷之中的山村古寺,宁静安详的老宅山民,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浸透着远古漫来的悠远味道。其山之俊、水之美、村之古、景之奇,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只有深入其中缓缓慢行、细细品味,才能切身感受,沉醉于一片桃源胜境中。

往期推荐

上下滑动

湖州味道①|湖州味道②|湖州味道③

湖州味道④|湖州味道⑤|湖州味道⑥

湖州味道⑦|湖州味道⑧|湖州味道⑨

湖州味道⑩|湖州味道⑪|湖州味道⑫

湖州味道⑬|湖州味道⑭|湖州味道⑮

湖州味道⑯|湖州味道⑰|湖州味道⑱

湖州味道⑲|湖州味道⑳|湖州味道㉑

湖州味道㉒|湖州味道㉓|湖州味道㉔

湖州味道㉕|湖州味道㉖|湖州味道㉗

湖州味道㉘|湖州味道㉙|湖州味道㉚

湖州味道㉛|湖州味道㉜|湖州味道㉝

湖州味道㉞|湖州味道㉟|湖州味道㊱

湖州味道㊲|湖州味道㊳|湖州味道㊴

湖州味道㊵|湖州味道㊶|湖州味道㊷

湖州味道㊸|湖州味道㊹|湖州味道㊺

湖州味道㊻|湖州味道㊼|湖州味道㊽

湖州味道㊾|湖州味道㊿|湖州味道51

湖州味道52|湖州味道53|湖州味道54

来源:湖州发布

制图:张驰虹

编辑:朱国俊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22)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23)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攻略(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的那些故事)(24)

多彩秋色

摄于飞英公园

南太湖号拍客:研磨时光

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悦湖”菜单栏,找到“拍客”版块,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南太湖号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