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密尔顿音乐剧片段赏析 我们这一代最好的音乐剧(1)

7月3日,160分钟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官方拍摄版在Disney 上线,迪士尼为此支付了7500万美元的版权费。该剧上线之后,口碑炸裂,IMDB评分9.1,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6。

为了将《汉密尔顿》搬上舞台,编剧、作曲及主演林-曼努尔·米兰达筹备了6年时间,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演员们通过嘻哈说唱的音乐形式讲述几位美国开国元勋的历史。“当你看到黑人和棕色人种的表演者讲述我们国家的起源时,它就有了不同的含义”,米兰达说。

2015年1月20日,该剧首次在纽约公共剧院亮相,半年之后登上百老汇的理查德·罗杰斯大剧院,为百老汇赚取了6.5亿美元票房,直到疫情导致该剧在今年3月中旬停映。2016年,《汉密尔顿》曾横扫托尼奖,拿下11座奖杯。

汉密尔顿音乐剧片段赏析 我们这一代最好的音乐剧(2)

有评论者评价该剧:“在我有生之年,还未看到有一部音乐剧能像《汉密尔顿》这样如此迅速地影响美国文化”。今年5月,美国警察暴力执法引发了各州的示威游行活动,许多抗议者打出的标语“历史的眼睛盯着你”、“这不是一个时刻,这是一场运动”,这些标语就是从音乐剧《汉密尔顿》的歌词中获取的灵感。

#汉密尔顿是谁?#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头像就印在10美元钞票上。他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是乔治·华盛顿的参谋长,也是美国第一任财务部长,《美国宪法》起草人和签署人之一。但在这些荣誉之前,他出生在加勒比海地区,带着私生子称号的耻辱长大,移民到美国后,他凭借自己的决心和智慧,彻底改变了这个国家。音乐剧《汉密尔顿》就是讲述这位开国元勋政治生涯的故事,历史人物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等在剧中轮流出场。

汉密尔顿音乐剧片段赏析 我们这一代最好的音乐剧(3)

米兰达手握印有汉密尔顿头像的10美元钞票。

《汉密尔顿》传记可以用嘻哈来演绎

当米兰达阅读一共818页的传记《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时,他脑海里不由激荡着说唱嘻哈的旋律,他觉得这本书完全可以由一个嘻哈故事来演绎。

米兰达创作并出演的第一部音乐剧是2007年在外百老汇上演的《身在高地》,该剧的故事背景设定在纽约市华盛顿高地,也是米兰达从小长大的地方。第二年,该剧获得美国戏剧“托尼奖”最佳音乐剧等四项大奖,对米兰达来说,美梦成真。

创作《汉密尔顿》的想法是在出演《身在高地》期间。2008年,米兰达去墨西哥旅行,他想在休假时读一本很厚的书,就顺手从书架上拿了一本大部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2004年出版、罗恩·切尔诺著的人物传记,一共818页。

汉密尔顿音乐剧片段赏析 我们这一代最好的音乐剧(4)

传记《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米兰达躺在墨西哥沙滩的吊床上,开始读汉密尔顿的传记,读着读着,他突然觉得“很懂这个人”。因为书中记载的汉密尔顿离开加勒比海地区,然后来到纽约接受教育的经历,“就是在写我爹的人生”,是完全相同的故事。这让米兰达产生了强烈的精神共鸣。并且,米兰达是音乐剧的死忠粉,尤其是尝试将历史搬到舞台的那种音乐剧。他读这本书时,想到了“2Pac”(美国说唱歌手,拥有超过7500万的全球唱片销量纪录,被誉为“说唱之神”)和“声名狼藉先生”(美国嘻哈音乐人,被称为“东海岸嘻哈救星”),他觉得这本书完全可以由一个嘻哈故事来演绎。

回到纽约,米兰达邀请原著作者罗恩·切尔诺去看自己创作的音乐剧《身在高地》。演出结束的后台,米兰达告诉罗恩·切尔诺,正在读他的书,嘻哈歌曲不知不觉就从页面里浮现出来了,这会是自己下一部音乐剧。

第一首歌在白宫唱火

“一个野种/孤儿/荡妇生的苏格兰人后裔/冥冥之中降生于加勒比海的不毛之地/肮脏破落/一贫如洗/如何成长为一名才子/一代传奇……”当米兰达站在台上用rap演唱完的时候,台下的奥巴马夫妇带头起立鼓掌。

当28岁的米兰达觉得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的故事可以改编成音乐剧时,开始为这部剧创作歌曲。他创作的第一首歌是关于汉密尔顿身世的曲子,后来成为全剧的开场曲《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这首歌写了一年时间,其间他还身在《身在高地》剧里,一周要演出八场。米兰达在2016年出版的《汉密尔顿:革命》一书中写道,他在创作《汉密尔顿》中的一些镜头时,脑子里有“哈利·波特”系列丛书中的某些场景。比如谈到创作该剧的开场歌曲《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时,他感觉这犹如加快节奏版的哈利·波特,“这里我们之所以要加快节奏,是因为汉密尔顿找到了自己最合适的出路,他要加倍努力学习,令自己得到众人承认。当时我脑海里的画面是哈利·波特发现自己是个巫师,从此以后的一切就都突然变得有意义了。”

2009年5月,米兰达接到白宫电话,被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参加“诗歌、音乐和演讲之夜”。他本来是被要求表演获得托尼奖的音乐剧《身在高地》中的一段曲目,但米兰达却临时改为刚创作完成的那首4/4拍饶舌歌曲。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被用嘻哈的方式唱出来,白宫内的政要们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汉密尔顿音乐剧片段赏析 我们这一代最好的音乐剧(5)

不按常规出牌的米兰达。

“一个野种/孤儿/荡妇生的苏格兰人后裔/冥冥之中降生于加勒比海的不毛之地/肮脏破落/一贫如洗/如何成长为一名才子/一代传奇……”不过,当米兰达站在台上用rap演唱完的时候,台下的奥巴马夫妇带头起立鼓掌。

当晚米兰达的表演火速蹿红,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疯传,到目前为止点击量已超过700万次。米兰达意识到“是时候写出一部音乐剧了”,之后继续为音乐剧创作歌曲,两年时间写好了两首。曾在《身在高地》中合作过的音乐指导艾利克斯·拉卡摩尔对米兰达说,你平均一年写一首,等这部剧写完的时候,我们都老了,要不要加快速度?于是,米兰达开始了与时间赛跑,加快了写歌速度,走到哪写到哪,有时候甚至会在美国前副总统亚伦·伯尔(音乐剧中与汉密尔顿有大量对手戏)后半生生活的房间里写好几天,就是为了更好地“入戏”。

在写《汉密尔顿》时,米兰达快要被海量的历史资料淹没,当他沉浸在越来越深的选择焦虑症时,著名剧作家约翰·韦德曼告诉他,“把能够变成音乐剧的部分写出来就行了”,这句话令米兰达醍醐灌顶,他挑出合适的精彩事件搭建出整部剧的结构。创作过程中,英王乔治三世的形象突然从米兰达脑中蹦出来,他在离美国很远的大洋彼岸,和汉密尔顿从未见面,说不通为什么他会出现在这部音乐剧里。但米兰达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他从写词和作曲,每段音乐都指向特定的情绪和角色,英王乔治三世一边流口水、一边“傲娇”的内心独白就像是英国写给美国的分手信,更便于普通观众理解。

汉密尔顿音乐剧片段赏析 我们这一代最好的音乐剧(6)

《汉密尔顿》中“傲娇”的英王乔治三世。

46首歌,不给观众喘息时间

全剧共有46首歌曲,160分钟的时长几乎一气呵成,语速之快,歌词量之大,不给观众有任何喘息的空间。

现年40岁的米兰达成长于上世纪90年代,那是美国嘻哈音乐的一个黄金时期,像“暴党二人组”、“声名狼藉先生”以及“NAS”的创作,他们用词的灵活和创意令人惊叹,米兰达在创作《汉密尔顿》的时候,一直循环“Takeover”和“Ether”这两首嘻哈乐,反反复复听。《汉密尔顿》中有爵士、灵魂乐、R&B,以及传统百老汇音乐剧曲目,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嘻哈元素。

他给剧中每个角色配以不同嘻哈风格以符合人设,乔治·华盛顿(美国首位总统)饶舌的时候是一板一眼,像个节拍器一样,因为那种风格和他的思考方式很相似,都是完全遵照节拍的。但是拉法耶特(第一位志愿参加美国革命的法国贵族)则有一个琢磨的过程,他最开始的饶舌非常简单,有点像80年代初期的饶舌节奏,但是到了后来,他的节奏非常疯狂,是正常歌唱的两倍甚至三倍速度。

汉密尔顿音乐剧片段赏析 我们这一代最好的音乐剧(7)

《汉密尔顿》中华盛顿与汉密尔顿的概念海报。

《汉密尔顿》与其他音乐剧最大的不同在于,段与段之间不用纯对白进行衔接,全部用歌唱的形式贯穿其中,全剧共有46首歌曲,160分钟的时长几乎一气呵成,语速之快,歌词量之大,不给观众有任何喘息的空间。

美国嘻哈乐队“The Roots”的成员之一埃米尔说,在2到4个嘻哈小节里,有时候歌词量会多过一整首经典老歌,“我去看了八九次,就是为了弄明白里面的典故”。

首演一票难求,二次受邀白宫表演

奥巴马夫妇、克林顿一家、茱莉娅·罗伯茨、“钢铁侠”唐尼、碧昂斯、麦当娜等政要和名流都曾是《汉密尔顿》的座上宾。

为了尽快将《汉密尔顿》搬上舞台,2011年,纽约公共剧院的工作人员杰里米·麦卡特安排米兰达和他的老板奥斯卡·尤斯蒂斯见面。米兰达送给杰里米·麦卡特一张录有八九首歌曲的试听带。麦卡特回忆,那晚回到家里,他打开CD后,大吃一惊,“完美的流行歌曲中有着丰富的戏剧性故事”,当时他就很清楚,如果把它搬上舞台,“这将是我们这一代最好的音乐剧”。之后,《身在高地》的原班创作班底导演托马斯·凯尔、音乐指导艾利克斯·拉卡摩尔、舞蹈指导安迪·布兰肯布勒等,一起加入了进来。

首演夜前一年,米兰达和妻子在华盛顿高地中心买了一套房子,他望向窗外,景象简直就像《身在高地》的舞台现场一样,不禁感慨“真是到哪都摆脱不了我的剧”。

2015年1月,《汉密尔顿》在纽约公共剧院首演,那里首演过《毛发》(Hair)、 《歌舞线上》(A Chorus line)、《出逃者》(Runaways),《陌路相逢》(Passing Strange)以及其他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音乐剧。米兰达的父母在他们的新婚之夜看了《出逃者》,他们都表示,剧院里流淌着他的血液。

汉密尔顿音乐剧片段赏析 我们这一代最好的音乐剧(8)

《汉密尔顿》剧照。

和预想的一样,首演很成功,票被一扫而空,并且加场的票也已售罄。看过演出的《吉米今夜秀》主持人吉米·法伦说:“前两首歌过去,我转向妻子,示意这可能是我们看过的最伟大的演出了,然后再转向其他观众,从他们的脸上,我们得到了相同的答案”。

纽约公共剧院艺术总监奥斯卡·尤斯蒂斯不止一次将米兰达比作莎士比亚,“做这种比较,我并没有感到脸红或抱歉,在《汉密尔顿》中,米兰达所做的与莎士比亚在他的历史剧里所做的一样,都将普通民众的声音提升为诗歌。莎士比亚提升为抑扬五步格诗,而米兰达则是提升成饶舌、嘻哈、R&B,通过诗化的语言把荣光赋予到人民身上,这自莎士比亚之后,没有人像米兰达一样做得这么好。”

2015年3月,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拉沃恩·奥巴马在社交媒体发文:“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我们都在白宫东翼等着你”。时隔6年,米兰达再次收到奥巴马邀请,率《汉密尔顿》剧组到白宫表演部分曲目,为演出造势。

汉密尔顿音乐剧片段赏析 我们这一代最好的音乐剧(9)

米兰达与“钢铁侠”唐尼。

首演半年之后,《汉密尔顿》登上了百老汇舞台,依旧火爆,一票难求。当时《汉密尔顿》门票的平均价格高达549美元,之后还在一路上涨。拿到一张《汉密尔顿》的入场券,也成为了纽约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奥巴马夫妇、克林顿一家、茱莉娅·罗伯茨、“钢铁侠”唐尼、碧昂斯、麦当娜等政要和名流都曾是《汉密尔顿》的座上宾。

让摄影机在表演者之间移动

米兰达对拍摄节奏很骄傲,“我们基本上是用3天拍完一部电影,我们合作特默契,毕竟都在戏里磨合一年多了。”

此次在Disney 上线的音乐剧《汉密尔顿》是2016年6月在纽约百老汇的理查德·罗杰斯大剧院拍摄的,共拍摄了3天,其中有2天是拍摄了日场和晚场两场不同的演出,这也是初版卡司们的最后一次演出。

音乐剧官方拍摄的导演是托马斯·凯尔,指导过音乐剧《身在高地》、歌舞片《油脂》(2016)和音乐传记剧《佛西与沃登》,并且还为《油脂》做过电视直播,在舞台表演转化为音响语言方面很有经验。米兰达对拍摄节奏很骄傲,“我们基本上是用3天拍完一部电影,我们合作特默契,毕竟都在戏里磨合一年多了。”

汉密尔顿音乐剧片段赏析 我们这一代最好的音乐剧(10)

《汉密尔顿》中出色的舞台美术效果。

3天的现场拍摄时间中,其中的1天使用了多台摄像机,超过100个麦克风被用来录制现场版,音乐剧里有13首关键歌曲在演出过程中被拍摄,斯坦尼康、起重机和摄像机在表演者之间自由移动。这种“沉浸式”的展现舞台艺术的拍摄方式,有着前排VIP坐席都无法企及的优势——演员服装质感及布景设计的细微呈现;特写镜头和静止时刻强化了歌曲的亲切感;灵活的摄影技术使剧中有争议的“内阁之争”高潮戏气氛更加激烈;大量广角镜头和俯拍镜头运用加重了大事件的厚重感,例如结尾那场致命的决斗,为渲染戏剧冲突,采用了最主观的机位。

汉密尔顿音乐剧片段赏析 我们这一代最好的音乐剧(11)

《汉密尔顿》舞台设计图。

为了摄影机拍摄方便,布景设计师大卫·科林斯在布景上凿了一些洞,以便让镜头进入。科林斯说,“这可能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戏剧拍摄”。

汉密尔顿音乐剧片段赏析 我们这一代最好的音乐剧(12)

米兰达站在《汉密尔顿》海报前享受欢呼与喜悦。

作为音乐剧来说,观看现场演出的那种临场感、沉浸感是任何其他形式都无法替代的。但并不是每位观众都有机会坐在百老汇去欣赏它。受疫情影响,百老汇将关闭至2021年1月3日前,这也就意味着百老汇2020年所有演出将无缘与观众见面。而Disney 上线的官方拍摄版本《汉密尔顿》应该是除了在剧场外,这个艺术对观众的最好呈现了。

新京报记者 滕朝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卢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