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城南梨树河东岸,工农乡永兴村二组(原黎明二队)有一座大山名叫元号张山。

在辽源很多人都上过这座元号张山,但知道这山名由来的人并不多。

治沙六老汉事迹简介 辽源开荒第一家(1)

“原号张”张家祖籍山东人,其太爷兄弟哥仨从山东背包闯关东。最早是在海龙县鸭龙河乡大窝棚种田维持生活。

老哥仨生有八个儿子,亲密无间的生活在一起,后来大哥去世,我哥俩带着侄儿一起过生活。当时辽源这里是清朝大围场,不准为外人进入垦荒。

待到清朝后期放荒之时,老哥俩便带领一家来到辽源城南,今天的元号张山下那时清朝在辽源刚开始放荒,他们看到然“原号张山”下那里平地居多,有山有河地方不错,就从清朝放荒委员那里,以一方地(合24响地)五十两银元宝的价格,买下了“元号张”山和山下一片荒地,共四方地。

治沙六老汉事迹简介 辽源开荒第一家(2)

因为他们是最先买的荒地,所以放荒委员就给他们发了第一号荒票子,既元号荒票。

后来买荒地人就叫他们家叫元号张,还把他们买下的山也叫元号张山,这就是“元号张”名字的来源。

治沙六老汉事迹简介 辽源开荒第一家(3)

张家买了荒地以后就在山下开荒种地。他们在山上放蚕,在山下种地,获得了年年的大丰收。

后来老哥俩带领侄儿们,夏天种地冬天拉房木备料,准备在山下盖新房子。

房木全是辉南县沟里的金川、样子哨拉来的,是用七个牲口拉一辆车,来来回回,拉了三个冬天才备齐建房材料。

不久就在“原号张山”朝阳面,紧靠山根盖了一趟,共八个大院套。每个院套都都是上五间,东、西各五间,前面五间的四合院。

治沙六老汉事迹简介 辽源开荒第一家(4)

治沙六老汉事迹简介 辽源开荒第一家(5)

治沙六老汉事迹简介 辽源开荒第一家(6)

治沙六老汉事迹简介 辽源开荒第一家(7)

用土坯墙围成的大院套,每个院都有四个大炮台。

那些房子全是五檀五就的房架,梁、柱、檀子、椽子全是两头一边粗的红松木料,房箔板也全是红松好木料,屋里隔扇全是木雕刻制的,老式的方格木窗户、窗户纸糊在外。房子外面两个大山旁边,是用青砖砌成的四节超过房脊的方形大烟囱顺风又好烧冬暖夏凉。

治沙六老汉事迹简介 辽源开荒第一家(8)

治沙六老汉事迹简介 辽源开荒第一家(9)

当年“圆号张”是一趟八个大院套,每个院套都有四个大炮台。后面是山前面是淌水沟,东至分水岭,西至梨树河,规模气魄相当大,一提起“元号张”不但人们都知道,连地图上都有元号张的名字。

治沙六老汉事迹简介 辽源开荒第一家(10)

“元号张”是辽源早年开荒农民,勤劳致富的一个缩影,虽然谈不上什么古迹,不过一百多年历史,但是这些房子对研究辽源二三十年代建筑风格和当时的民情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