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想与不想,好似都没有在乎或者询问过女儿;这里是善意生活家,看待生活百态”

01

不想要,就送走了,一个小婴儿没有办法反抗。

她就算不愿,可终究只能被“左右”。

那个家庭,好;那个家庭,坏。

她无法抉择,因为她的亲生父母选择了将她抛弃。

寻亲36年经历磨难:多年前的行为左右(1)

想要了,就开始找了。

她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在新的养父母那里。

有了新的生活,新的人生。

突如其来的“寻亲”,身世的告知,进入到生活中。

或许又有所打乱和起伏。

她该如何面对曾经将自己“送养”的亲生父母。

又该和养父母如何自处?

她势必会受到影响。

寻亲36年经历磨难:多年前的行为左右(2)

在场面上,我们需要温和的说法。

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一杆衡量的秤。

02

“送养”孩子后的“寻亲”

时间回溯到1992年。

当时在外务工的蒲女士和丈夫毛先生,两个人生育了一个女孩。

女孩长得很是可爱,招人喜欢,两口子还给她起了个爱称。

寻亲36年经历磨难:多年前的行为左右(3)

是呀,说的好像有种“千般宠,万般爱”的感觉。

可最后还是选择了“送养”这种方式,不免让人觉得更觉悲凉。

据蒲女士的说法,之所以要将女孩“送养”。

是因为当时已经有一个4岁的儿子。

工友的建议下,选择将女儿送给别人抚养。

在送的第二天就后悔了,然后就上收养家庭讨要,结果对方不认账。

(当初是不是报警处理会好一点?)

随后对方就搬离了住处。

寻亲36年经历磨难:多年前的行为左右(4)

后来他们也曾多方寻找,托人打听线索等方式,也是没有结果。

后来找到了专门帮助失散家庭寻亲的人员。

最终是找到了女孩,后续蒲女士方面还会去和女儿见面。

03

一般来说,失散多年的寻亲重逢,大家都不会吝啬自己的祝福。

但是对于这一对夫妇的“寻亲”行为,网友们好似并没有太开心。

寻亲36年经历磨难:多年前的行为左右(5)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肯定好心人的所作所为。

特别是这些专门负责帮助失散家庭寻亲的人员。

他们的行为是正向的,也正是因为有着他们的努力。

才会让很多家庭失散多年后重聚。

寻亲36年经历磨难:多年前的行为左右(6)

只不过有些时候,可能每个事情的发展过程和双方经历各不相同。

有些是所谓的“家务事”,比较牵涉到事件的两方面存在一些纠葛。

这个时候,外人可能很难判断。

有些时候,或许交给事件双方自己进行一个合适的处理比较好。

寻亲36年经历磨难:多年前的行为左右(7)

其次,我知道你好,也是一种深深的爱。

每个人的经历有所不同。

有些时候,或许不一定非要见了面那种抱头痛哭,互诉衷肠。

才算是感人至深的情景。

其实,有些时候,是不是只要是知道对方过得还可以,很好,就足够了呢?

要的只是一个心安。

她虽然没在我们身边,但过得好就足够了。

最后,给彼此一个体面。

对被“送养”女子来说,或许她对于自己的身世不了解。

有可能,她甚至也不需要了解。

毕竟,在另外的家庭,她已经生活了那么多年。

可现在突如其来,给了她这么大的压力。

对她来说算是一个好事么?

寻亲36年经历磨难:多年前的行为左右(8)

况且,当初自己还是被“送养”的那个。

被“送养”女子对于认亲,是有一定的排斥行为。

很多时候,或许初衷美好,但是有些窗户纸,可能不需要完全捅破。

或者说是没有深层次的再去挖掘。

因为这样的感动如果仅仅是局限于自身或者每一个人,甚至不管另外一方的感受。

那是不是有点廉价?

寻亲36年经历磨难:多年前的行为左右(9)

在某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下。

有些时候,默默守护,彼此不打扰,是双方给彼此的体面,也是温柔的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