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一件别扭的事上纠缠太久。纠缠久了,你会烦,会痛,会厌,会累,会神伤,会心碎。实际上,到最后,你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无论多别扭,你都要学会抽身而退。

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你身边的人大多也都艰难辛苦。

夜里痛哭还好说,悄悄爬上楼顶又悄悄下来的也不是没有。

其实真正遇见一个对你好的人不难(人这一辈子遇见对你好的人比较容易)(1)

你得记着别人和你一样脆弱,这样你就不吝惜脸面随时都可献出一个温暖的拥抱。

你也得记着你和别人一样坚强,没困住别人的泥沼深渊同样也困不住你。

人总想让自己周围的人对自己满意,要拿大半辈子去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人要活满一辈子,周围的人免不了渐渐散去,在意的,不在意的都将离开。人总有一天会拿自己的眼光赤祼裸地打量自己,这辈子值几斤几两再也无法遁形。

他们把这个叫做“最后的审判”,那些恐惧死亡的,肯定都是不服判决结果的,唯那种得到了“美好的一生”结果的人,最无惧无畏,最不虚此行。

一个人愿意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与别人没有关系,别人只是帮助自己去认识自己的契机,即使遇见再怎么优秀的人,遇见的也只是一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机缘,唯有能用行动把握住机缘的人,可以去升华自己。

其实真正遇见一个对你好的人不难(人这一辈子遇见对你好的人比较容易)(2)

思考不是给自己已经看见的角度,换一个比喻,换一个名称,换一种描述,而是更换一种观察的视角,从新的角度开始去思考,这样的思考是最有益处的,能帮助一个人从“旧”和“重复”中挣脱出来。

人之所以不能从所谓的“伤痛”里走出来,是因为大多数时候,只是在给“伤痛”换比喻,换名称,换上各种描述,加持各种继续痛下去的理由,却从不换另一种视角去审视自己的伤痛。

学习能力也好,执行力也罢,核心只有一个:在刚开始的时候,平静地接受自己的笨拙。

要学着把耐心留给亲近的人,不要有了情绪就一味地说些尖酸刻薄的话。那些冷冰冰话语,随时会变成一把把锋利的剑,狠狠地刺到对方的情感最深处。日后,哪怕伤口痊愈,也会在身心上留下一道道想起就会伤心难过的疤痕。

人有三次长大的机会 ------ 第一次、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什么叫真正的放下?就是有一天,当你再次面对你过往的难堪、你憎恨恼怒的人,心如止水,不再起心动念,坦然面对,一笑了之。即便别人在你面前,复述你过往种种不幸时,你仿佛是在听别人的故事,心里一丝涟漪都没有了。放下,莫过如此。

人只要对未来的预期是好的,情绪和状态都会得到很大的满足,差也差不下去的。

如果要对未来预期越来越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长期思维,也就是多做那些能得到长期利益的事情,少把精力花在只能短期满足自己的事情上,前者是积累,后者其实更像一种消耗品(但如果暂时没有力量去积累,迫切的想解决当下,也是正确的选择,可以在合适的时机调整)。

所以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生活中都是以短期满足为主,时间久了其实是缺乏积累的,但社会对你的要求越来越高,周围人越来越好,慢慢的就开始力不从心了,并且很难有好预期。

我认识的所有优秀的人,其实都是一种长期思维,这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底层逻辑之一,包括很多有结果的人特别现实,其实这也是一种积累,所以成功者大多如此,这也是一种自然筛选。

很多人并非不愿意去做那些长期利益的事情,而是环境和圈子对自己并没有这样的一个要求,也没看到这样的价值所在,所以一直不得要领。

而长期利益的不断叠加,就是人越活越轻松的核心逻辑。

其实真正遇见一个对你好的人不难(人这一辈子遇见对你好的人比较容易)(3)

当然,转变不是那么快,也是需要一个过程,希望大家在做出很多选择的时候,经常问一问自己,这样做能不能为自己带来一些长期收益的积累,你调整出这种思维之后,脑子立刻就清醒起来了,人生的迷惘也会少很多,遇事不决就多往远处看看。

先从以这个标准去衡量自己当下的选择开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