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四字的咒(这句话可以说是无上咒)(1)

现在,我们做个试验,说不定各位因此悟道,我们把眼睛张开,看见光明。眼睛闭起来,看见什么?看见个看不见的,一片黑洞洞的。再张开,又看见了。再闭起来,又看不见了。见明见暗,看到光明,看到黑暗,这些是相。光明来了,黑暗跑了;黑暗来了,光明跑了,两者互相交换。我们那个能够见明见暗的,不在光明上,也不在黑暗里,明暗有代谢,那个能见之性不受影响,没有动过。注意,这个能够看见的不是指眼睛,例如我们把眼睛挖出来捐给人家,这个挖出来的眼珠本身能不能看见东西?不能。这个能见之性乃是我们的心性,这个是还不掉的,这个还不掉的是什么?就是自己,所以《楞严经》上讲:“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这个还不掉的就是你的自性,明心见性就是这么容易。

我们在座的诸位,包括年纪二十几岁,以及年纪大的六七十岁,用了一辈子的幻想,我们都被自己的思想、感觉、情绪等所欺骗了,这些都是虚幻不实的,其中唯有一个东西是始终没有变易或衰老的。你现在坐在这里,心中没有烦恼,没有思想,知道自己本来清净的这个东西没有动过,这是“不汝还者”,你先认得这个。如此认定之后,至于烦恼思想,你不要去除掉他,那是幻境,你不理他,他自然会澄清下去,如此清净下去,偶尔又飘来妄想,那怎么办?没关系,飞来飞去还是在那个境界里。

《圆觉经略说》

千万背来哟!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真的哟,比什么咒语都厉害!佛都告诉我们了,这叫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在这一段。你们听《楞严经》,这一段最重要!

佛在《楞严经》上说,障碍还给墙壁,光明还给太阳…...等等这八个现象都还完了,有一个还不掉的。比如我们生病,知道痛苦、难过,把痛苦还给身体;我知道痛苦的,朱医师讲一定是脑的反应,那我又归给脑;能够知道脑有反应的那个东西,是还不掉的,还到哪里去啊?《楞严经》七处征心、八还辨见,最后什么都还完了,有个东西,没有办法还给虚空,也没有办法还给其他什么。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不汝还者”,汝就是你,你的生命里头有一个无法归还的那个东西;“非汝而谁”,佛当时就那么科学地指出来,那个不是你的生命根本是什么啊?就问阿难,你懂不懂。“不汝还者”,有个还不掉的,不是你能够还得掉的,你想要送给人家也送不出去,就在你生命根本里头;“非汝而谁”,那个不是你是谁?念佛是谁,就是这个,你还不掉的那个是什么?阿难就是阿难啦,事非经过不知难,他好像懂了,好像没有懂。

后来有个禅师读到这里懂了,八还辨见,有个还不掉的,不汝还者,非汝是谁,这个禅师悟道了,做了一首偈子:“不汝还兮复是谁,残红落满钓鱼矶。日斜风动无人扫,燕子衔将水际飞。”你看《楞严经》那么严重的生命科学,佛的经典,到了大禅师手里就变成文学了。

佛不是说,有一个东西怎么归还都归还不了的,那个不是你生命的根本吗?这句话给他拿来变成一句美丽的诗,“不汝还兮复是谁”,佛经的原文变成七个字,变成文学了;“残红落满钓鱼矶”,春天三、四月间在江边上,一边是山,一边是水,岸边有一块可以钓鱼的石头,一片片红色的桃花落下来了,都铺满在钓鱼石上,多美丽呀!就是这样一个境界;“日斜风动无人扫”,一个人都没有,太阳西斜快要下去了,一阵微风吹来,没有吹动那些落花,也没有人来扫它;“燕子衔将水际飞”,只有晚上要归巢的燕子们,飞过来、飞过去,时而到钓鱼石上拿嘴一抓,衔一片花瓣又飞走了,飞一阵又回来,把花瓣又放下来。这是个什么境界?这叫做禅,这叫做佛法。你看《楞严经》的境界,就是这样一回事。

好好地修啊,放下呀!努力呀!眼睛看到前面,看到而不留意,耳朵听到声音,听到而不用心。妄想像游丝一样,不管它,慢慢地它就跑了。六根是六贼,你能用它,六贼就不是贼,变成了安邦定国之兵,都可以修定,都可以成功。声色二根则更容易修,能做主的如帝王高高在上,但是他无位。“不汝还者,非汝而谁?”“不汝还兮复是谁,残红落满钓鱼矶。日斜风动无人扫,燕子衔将水际飞。”这说的什么?我有一首偈子:“不汝还兮更是谁,儿时门巷总依稀,寻巢犹是重来燕,故傍空梁自在飞。”

《南禅七日》《楞严经讲座》《习禅录影》

禅宗五祖讲,“不见本性,修法无益”,换句话说,本性如何见呢?大家因为有了禅的知识,佛学的知识,以为见本性是见到空,见到清净,一念不生。错了,实际上本性何必要空才见。也可以一念至诚就到了。“空”法到,“有”法也到,“有”不是本性起来的吗?怎么那么笨呢!一天求空,空了个什么?“是诸法空相”啊!现象本空啊!你那个空不了的那个就是有,不就到了吗?《楞严经》上告诉你,一切都可还的,就是可以空得掉的;有个无可还者,就是怎么样都空不掉的,不属于身,不属于心,佛告诉阿难:“非汝而谁?”那不是你的本性,而会是个什么?文字记载是这四个字:非汝而谁。那就是说,还不掉的这个,不是你,是什么?这个就是你的本性,何必求空呢?你们天天念的“是诸法空相”,所以见到了这个自然成就来了。

《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眼见还给眼神经,光明还给太阳,一切可还的都还了,剩下一个还不掉的,无处还的,那个不是“你”又是谁啊?当然,你可以说:“佛不是说无我吗?”是的,佛说的无我,是无四大,无假我。自性的我没有抛掉。有一位天目礼禅师悟道时,作了一首诗:

不汝还兮复是谁,残红落满钓鱼矶。

日斜风动无人扫,燕子衔将水际飞 。

落花掉在地上,归于本位。好似打坐时,妄想来就来,你知道时它就走掉了,不必去管它,就是这个境界。“残红落满钓鱼矶”,他把当时自然界的景象,很自然地摆在那里,很现成的。就好比你的心境,自自然然的,慢慢地静下去。太阳下山,风微微地动,就是比喻还有一点轻微的妄念。“无人扫”,不要去管它,扫不得,你不要管。“燕子衔将水际飞”,轻微的一点妄念,毫不相干。下面我自己加两句:“啧!啧!是无上咒,无等等咒。”告诉你,这不是诗,你懂了这一首,你就悟到这一点了。

《如何修证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