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成绩的好坏(衡量学生成绩的优劣不看分数到底要看什么)(1)

教育改革多样化,作为一个普通老头子我不敢乱言。但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习好坏,唯一能证明的也许就是经过学习所掌握知识再通过考试而获得的分数。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说白一点,分数就是学生的命根子。不但学生本人关心,老师关心,学校关心,家长关心,整个社会都在关心。

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质量,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这说话站着腰不疼的人确实没有毛病,听上去想反驳的人也无法拿出证据,对家庭成员中没有孩子学习的人只会听之任之,与他没有半毛关系。但是,只要家中有孩子上学的人,少不了要为自己的子女上学读书要费一番苦心,为了能让孩子能进入一所好一点的学校和班级,只要能实现这一目标,都在千方百计地找关系,想办法,努力着。

为了孩子的上学,大部分家长都有个求爹爹拜奶奶的经历,他们为什么这么费尽心思地去做?一是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二是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家长过去因为没有上过学或者上学期间没有好好学习,成绩一般般,没有实现人生的理想,就将希望目标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让孩子好好学习,将来也有个出人头地新突破。

对于学生来说,读好书、会读书、考高分应该是学生的主业。可现在教育部门打破常态进行改革,一些地方规定小学一二年不考试,二至六年级考试成绩不排名不公布,教育部门对这样做法冠名了许多正当的理由,最终用一个字可以诠释教育部门改革之说,【爱】学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为了【爱】学生,给学生减负,让学生有更多的课余自主的支配空间,教育部门就对小学低年级规定取消考试,对高年级不公布考试绩成,不班级排名,不学校排名,这种做法真的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吗,回答虽然不能完全肯定,同时也存在诸多否定的空间。

就拿学生的考试来说,考试的目的就是六个字【复习巩固提高】,而进行成绩排名,也是一种激励机制,要后来者居上,追赶有目标。而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包裹得严严实实,老师不敢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不知自己的成绩排位,学生之间互相乱猜,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的伤害,更是对学生优劣的一种扼杀,无法激励优生,难以鞭策后进。

学生考试到底是什么一回事?我认为学习也是一种竞争,更是一种攀比,通过竞争攀比,让学生之间产生一种不甘示弱落后的动力,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公开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让学生自知之明,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克服缺点,努力提高。

对于学习的话题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凡是通过不断学习成为有用之人,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敢于直面自己,在学习中不断修正自己,扬自己的强项,在社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当下,我们的教育部门在改革中连学生的考试成绩都不敢面对,我也不知道是当下社会的悲哀,还是教育的悲哀。教育学生不敢面对自己的考试成绩,那离开学校成为社会之人,在激烈竞争中如同温室里的花朵如何生存,将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关注。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这种改革确是件好事,按照四川人的说法:要得!我认为不管是教育改革不改革,影响人的一辈子主要靠教育:上高中要考、上大学要考、读研究生要考、做公务员要考等等,总之,通过教育考试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也就是说只要有考试,就有分数的存在。分数如此重要,从娃娃开始重视这是每个家长美好愿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众人的共识。教育部门如何顺应学生,如何顺应家长,如何顺应民意,对教育部门来说确实是一种艰难的决择。教育如何改,改后怎样让整个社会都能接受,让学生受益,这是改革的目的。不能今天换个部长整一套改革,明天换一个部长又另整一套,这种劳命伤财头足不分的改革,不说是随心所欲,也是误人子弟。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改革应慎之又慎,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不管人的那只手五个手指天生就有长短,改革非要将它弄成整齐划一,真是痴人说梦不现实啊!我的建议: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宜,根据学生的智商和兴趣爱好,分门别类,让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今后成为一个能发挥自己特长的社会人。

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引导学生家长正确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避免盲目攀比。要使学生家长构建良好心态,面对现实,接受差异,共同营造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情绪不受任何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