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龙8 gen 1 正式发布(都5个月了)(1)

高通今年旗舰平台骁龙 8 Gen 1 的年中改款骁龙 8 Gen 1 Plus 终于要来了,将于北京时间本月 20 日,即明天晚上正式亮相。

新骁龙 8 平台的发布,或许将标志着上半年的骁龙 8 Gen 1 开始淡出后面的旗舰新机潮,由新骁龙 8 平台继任者上位。大家都在期待着新的继任者能一定程度上解决骁龙 8 Gen 1 臭名昭著的火热问题。

骁龙8 gen 1 正式发布(都5个月了)(2)

骁龙 8 Gen 1 在位的这 5 个月里,对高通来说,骁龙这个品牌依旧继续背负着「火龙」的名号;而对终端厂商而言,这 5 个月要做的是硬件上猛堆散热,软件上拼命优化性能和功耗的平衡点。

骁龙8 gen 1 正式发布(都5个月了)(3)

在新的骁龙 8 Gen 1 Plus 出来前,现役骁龙 8 Gen 1 在终端是否进步?厂商们这五个多月来的努力又是否奏效呢?这里我找来 WHYLAB 机型库中的 18 款骁龙 8 Gen 1 机型,并以国内发布的时段分为三组 —— 其中把去年 12 月份发布的 moto edge X30 和小米 12 Pro,以及今年一月份发布的 realme GT2 Pro、iQOO 9 Pro 和一加 10 Pro 组成一组,称作「早期组」;而二月份发布的 7 款机型归为「爆发期组」;从三月份至如今五月份发布的 6 款机型归为一组,称为「近期组」。

三组机型如下(按发布时间先后排序):

▋ 早期组(共 5 款)

2021 年 12 月发布:

moto edge X30

小米 12 Pro

2022 年 01 月发布:

realme GT2 Pro

iQOO 9 Pro

一加 10 Pro

爆发期组(共 7 款)

2022 年 02 月发布:

Redmi K50 电竞版

红魔 7

红魔 7 Pro

三星 Galaxy S22 Ultra

OPPO Find X5 Pro

nubia Z40 Pro

联想拯救者 Y90

近期组(共 6 款)

2022 年 03 月发布:

荣耀 Magic4 Pro

黑鲨 5 Pro

2022 年 04 月发布:

vivo X Fold

iQOO Neo6

vivo X80 Pro

2022 年 05 月发布:

中兴 Axon 40 Ultra

在正式对比前,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机型都是在各自机型正式发布前后测试的数据,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不同时间阶段里厂商们对骁龙 8 Gen 1 平台的性能调度理解,排除了厂商后期系统固件更新的性能调度改进影响对比结果。

当然,也因如此,下面的数据仅代表具体机型在发布之初的早期固件表现,不代表如今最新固件的性能表现 —— 如果大家对某些机型后续固件更新对性能调度表现的变化感兴趣,那么请在评论区告诉我,未来可以再开篇与大家聊聊。

骁龙8 gen 1 正式发布(都5个月了)(4)

先看我们较常规的「五小时续航测试」过程中测得各机型的最高温,先说明一下,实验室会在统一环境下,对各款机型进行:在线长视频(B 站)、短视频、电子书、刷微博、拍摄(含照片与视频)、玩游戏、聊微信、网购、通话和听在线音乐,共计 10 个项目,各项持续半小时的续航测试,共计 5 小时,以压缩模拟我们日常一天使用对电量的损耗程度,而每个项目在进行同时会测量机身的发热温度,最终选出该款机子的最高温度进行对比。

骁龙8 gen 1 正式发布(都5个月了)(5)

第一组,即骁龙 8 Gen 1 初入消费者视线的「早期组」,其中温度测得最高的是去年十二月发布的两款机子,moto edge X30 和小米 12 Pro,背部温度分别 41.4℃ 和 40 ℃,今年 1 月份的几款机子的温度都能控制在 40℃ 以下,iQOO 9 Pro 和一加 10 Pro 甚至能控制在 35℃ 附近。

骁龙8 gen 1 正式发布(都5个月了)(6)

二月份是今年各品牌扎堆发布年度旗舰的月份,故把此月发布的机型组称作「爆发期组」—— 这一组最高温 41.8℃,最低温 36.2℃,乍一看并没有比「早期组」冷静太多;而 7 款机子中有 4 款游戏电竞手机,它们的温度控制得还算不错,都在 40℃ 以下。

骁龙8 gen 1 正式发布(都5个月了)(7)

二月份旗舰新机潮后,三月份开始,骁龙 8 Gen 1 的发布频率趋于平缓,各月的新机较为零星,因此我将三、四、五月的新机归为一组,称为「近期组」。很遗憾,在这组机器里面,续航最高温普遍在 40℃ 以上,甚者达到 43.9℃ 的水平;需要说明的是,本组有一款折叠屏手机,其数据为展开使用内屏测试所得。

骁龙8 gen 1 正式发布(都5个月了)(8)

关于三组机器的续航温度测试结果,这里做了个数据整理统计,算出各组的平均最高温,以及最高温中位数作参考。

骁龙8 gen 1 正式发布(都5个月了)(9)

无论是平均数还是中位数,这三个阶段的骁龙 8 Gen 1 的机器,在日常使用的发热温度呈上升趋势,温度控制在数据上并没有呈进步的走向。

不过「五小时续航发热」的局限性在于测试项目对 SoC 的使用强度并不算高,更多考验的是手机自身散热能力的表现;因此还需要看对 SoC 性能调度更高的游戏表现。

骁龙8 gen 1 正式发布(都5个月了)(10)

游戏方面还是选来了我们的老朋友,一款对 SoC 性能有高要求的游戏大作(aka. 机圈顶流跑分软件)—— 《原神》,看看各组机型在这款游戏中的平均帧率、帧率抖动次数,以及最重要的背部最高温度。

骁龙8 gen 1 正式发布(都5个月了)(11)

「早期组」里,我们能看到各机型在面对《原神》时的表现都不尽相同,平均帧率在 45~56fps 的范围内,但画面抖动的次数都在两位数以上,至于机身背部的最高温度,整组平均 44.78℃(中位数为 44.2℃),体感上是比较明显的。

骁龙8 gen 1 正式发布(都5个月了)(12)

前面提到这「爆发期组」有四款定位游戏电竞的机型,而这 18 台机型录得的最高温度也恰好在这一组出现 —— 红魔 7 的背部最高温录得 53.6℃,远超其它机型,但对应它的游戏表现也是这 18 款机型中最好的,录得 60.31fps 的平均帧率,严重的帧率抖动也只出现了 3 次 —— 不过这撒开了跑的资源调配策略确实也太激进,红魔 7 Pro 以及联想拯救者 Y90 也有近满帧的表现,严重的帧率抖动也仅 2~3 次,但机身的温控做得明显好不少,一个 41.9℃,一个 44.4℃。

骁龙8 gen 1 正式发布(都5个月了)(13)

骁龙8 gen 1 正式发布(都5个月了)(14)

从这一组机型的表现能看出,厂商在面对骁龙 8 Gen 1 这款特别的 SoC 时,是很难做到高帧、稳帧的同时,还低功耗、低发热的,即使是游戏手机,硬件上猛堆散热也只是拓展限制的边界而已;如此镣铐下,就考验厂商们的取舍了,一般要么保能耗(低耗)、发热(低温),要么保帧率(高帧)、稳帧(低抖动)等游戏表现 —— 大家都想做多边形战士,但不同的厂商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机型有不同的性能调配侧重点,都基本制定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天枰的另一端,如三星 S22 Ultra 是组内稳帧做得最好的一款,游戏全程只录得 1 次严重帧率抖动,45.5℃ 的发热也并不算太高,但仅 41.91fps 的平均帧率能看出三星在这方面更看重较持久稳定的输出。

骁龙8 gen 1 正式发布(都5个月了)(15)

而「近期组」里,中兴 Axon 40 Ultra 的性能调度其实也与三星 S22 Ultra 的类似;而最冷静的是折叠屏展开状态的 vivo X Fold,因为有更大的散热面积,再加上 vivo 体感温度优先的策略,让它成为组内,甚至是 18 台手机中最冷静的机型,测得背部最高温仅 40.5℃,但游戏表现也在意料之中,帧率并不高、也不算稳。

如果将三组的《原神》游戏表现数据做个整理,求出中位数与平均数,数据如下。

骁龙8 gen 1 正式发布(都5个月了)(16)

所以这五个多月里,在各家厂商的多方努力下,骁龙 8 Gen 1 机器的温度降下来了吗?

从数据看,似乎没有;也并没有哪个厂商成功地成为了传说中「驯龙高手」,都只是硬件上尽可能堆散热、在各自的理解基础上优化和平衡软硬件的调度罢了。但在这用户需求多元的市场中,很荣幸地看到不同厂商的调度策略更加百花齐放,甚至有不少厂商开放更多性能选项,让用户依据自身的倾向选择调度策略 —— 这一切的根本,还是来源骁龙 8 Gen 1 这款 SoC 的「天性」,而我们也更期待明天亮相的继任者骁龙 8 Gen 1 Plus,为今年被迫戴着镣铐跳舞的厂商和用户解解绑。

骁龙8 gen 1 正式发布(都5个月了)(17)

此文写在新平台发布前,或许能提前给大家留个印象;等新的骁龙 8 Gen 1 Plus 亮相后,或许我们能以此作对比,一探新平台是否真的有进步。

希望未来某天,当人们回想起 2022 年的旗舰手机时,「热」不会成为在心头浮现的第一个关键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