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门路登泰山,过了斗母宫,再过了“青未了”石刻,前方有陡峭的台阶,在台阶的末端,高高在上悬于半空的寺庙就是三官庙。庙前山门的台阶共有五十三级,俗称五十三参。

远远望去,石路台阶犹如一道天梯。寺庙建在山体的陡坡上,山门两侧有高高的挡墙,挡墙上有“三官庙”三个大字。

秦始皇的古庙(传说中祭祀秦始皇的泰山三官庙)(1)

全国各地有很多三官庙,这里是海拔最高的三官庙。长在挡墙上有两颗古柏很有趣,这种长法还是第一次见。

秦始皇的古庙(传说中祭祀秦始皇的泰山三官庙)(2)

挡墙中间有缺口,从缺口拾级而上,直通寺庙大门。大门两侧有楹联:“内修一脉精气神,养生涤心悟道;外敬三官天地水,祈福赎罪消灾”。这楹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秦始皇的古庙(传说中祭祀秦始皇的泰山三官庙)(3)

三官庙始建于明代,祭祀的是秦始皇,传说是秦二世登泰山时创建的祖龙庙遗址。到了清代改为三官庙,供奉天官、地官、水官,据传它们是尧、舜、禹的化身。进入山门,首先见到的是高大威猛的山门门神青龙、白虎神像。

秦始皇的古庙(传说中祭祀秦始皇的泰山三官庙)(4)

进入院内,香火缭绕。三官庙设有主殿、配殿及山门,主殿为三官殿。

秦始皇的古庙(传说中祭祀秦始皇的泰山三官庙)(5)

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只不过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道教将天地水三官奉为神灵,此后百姓也可以随时来祭拜,以保佑风调雨顺、平安吉祥。三官殿前有对联:“问人间祸福须谒道官天地水,登仙界极乐必经天门一二三”。

秦始皇的古庙(传说中祭祀秦始皇的泰山三官庙)(6)

殿内供奉着天官、地官和水官。三官起源于原始宗教中人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东汉末,道教奉三官为主宰人间祸福的大神,三官在道教神系中地位很高,其名称分别是上元一品天官赐福大帝,中元二品地官赦罪大帝,下元三品水官解厄大帝。张角的太平道和张鲁、张修的五斗米道,都曾以“三官手书”传道治病为名,发动了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三官与人的祸福荣辱关系密切,所以受到古人的普遍敬奉,但今天人们对此却知道的不多了。

秦始皇的古庙(传说中祭祀秦始皇的泰山三官庙)(7)

院内有一株古柏,传说是秦二世胡亥所植,在它那粗壮而低矮的主干上,生长着五条巨大的侧枝,人们附会为秦始皇的化身,说他功德盖世,一手遮天,使子孙世代相传,所以被称为“五指树”。也有一称为“汉义柏”,意为汉柏有义,柏树在两千年的历史中,汲取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

秦始皇的古庙(传说中祭祀秦始皇的泰山三官庙)(8)

院内还有财神殿和文昌殿。财神殿的楹联是:“龙行风雨人行运,家降祥瑞天降财”。文昌殿的楹联为:“职司文武爵禄科举之本,位居大小官员晋升根源”。

秦始皇的古庙(传说中祭祀秦始皇的泰山三官庙)(9)

院东有小门,为庙宇出口,有一非常有意思的楹联:“入门已非池中辈,出关即成方外人”。“池中辈”源出《三国志》“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一句,意为无所作为的庸人俗辈;“出关”借用老子典故,意为超脱原有的禁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