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有个黎明脚步公园。黄龙山健身登山步道就是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在黎明脚步公园的基础上扩大修建的。步道从黎明脚步公园大门出发,沿山脊向东有10多公里长。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1)

1、焦作黄龙山登山健身步道示意图

说起黄龙山健身登山步道所在位置,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焦作人来讲,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是焦作市郊区百间房乡牛庄村的山地。半山坡全部是整齐的梯田,上面种满了玉米、红薯等作物。山顶是人工绿化的山林。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2)

2、公园的植被非常茂盛。

那个时候对这个地方印象比较深的有三个地方:一是半山腰有个红房子,房子附近有一个挖白矸(白矸,一种低品位铝矿石,主要用于生产耐火材料)形成的大坑。房子是村绿化人员临时住房,大坑用来收集雨水浇树或供放牧的牛羊饮用。半山坡的红房子在市区老远都能看到。二是红房子附近的叫叫油(学名蝈蝈)很多。文革时期,下午放学后我们这些小男孩还会跑到小红房附近逮它。三是那个年代粮食供应紧张,这里种的红薯收获后,我们就会成群结队的来这里遛红薯(我们这里把收过红薯的地再用铁锨翻一遍寻找剩余的红薯叫遛红薯。不好意思,查了好久,没有查到遛liu到底是哪个字)。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3)

3、公园半山腰的红房子还在。但由于树木成长,房子在山下已经看不到了,被树木遮挡住了。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4)

4、挖白矸剩下的坑,用于收集雨水浇树或供牛羊饮用。现在水坑没有水了。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5)

5、50多年前路两边全部是梯田,种满了玉米和红薯。现在全部种上了柏树,郁郁葱葱。

一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再没有到过那里。但儿时的记忆却挥之不去,深深的印在脑海里。

今天是大年初三。下午没有事,就想到黄龙山健身登山步道看看。去看看东西长10多公里的步道修建的怎么样。

黄龙山健身登山步道所在的黄龙山是焦作市马村区与修武县的界山,属山阳区管辖。南边是山阳区,北边是修武县。沿登山步道,北可看太行风景,南可看平原城市风光。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往北可以看修武的太行山区风景,往南可以看焦作市区的平原风光。可谓“一园逛两县,一山看两景”。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6)

6、登山半路回看焦作城区。30多公里外的郑州邙山也隐约可见。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7)

7、黄龙山登山健身步道上的凉亭。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8)

8、黄龙山登山健身步道上的观景台。

从公园大门上走约1.3公里就到了山脊。沿山脊向东看,可以看到在山脊的突出部位,根据地形特点,修建了一些观景凉亭或观景台,山区、平原泾渭分明。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9)

9、站在步道上可以看到左侧的太行山区,也可以看到右边的平原城区。

在这些观景点,您如果向北瞭望,不仅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群山;从西向东依次可以看到著名寺庙圆融寺、当阳峪滑雪场、当阳峪村、洼村、圪料返、西村等。向南侧可以远看一望无际的怀川平原;看焦作城区、广阔的农田和众多的工矿企业。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10)

10、太行雄姿。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11)

11、焦作新貌。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12)

12、圆融寺和当阳峪滑雪场。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13)

13、当阳峪村。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14)

14、焦作东部城区一角。

今天寒流过境,空气格外清新。站在登山步道向南遥望,修武县城和武陟县城清晰可见,30多公里外的郑州邙山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如果您对焦作的历史有所了解,您在这里观赏风景时,可以联想到这些自然景观更深层次的内涵。这里有被佛学界誉为“民间东传佛教第一僧”的西晋僧人佛图澄国师所创建的893座寺庙之一的圆融寺,距今已有1650多年的历史。

有创于北宋而终于金,宋代北方著名民间瓷窑之一的当阳峪窑。它是我国宋代瓷窑中风格变化最多、造型与装饰品种最为丰富、做工特别精细的以炼制白釉、酱釉、绞胎及白釉釉下彩绘划花和剔花等瓷器为主的著名的当阳峪窑场遗址。您可以想像1千多年前,在这条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公里的窑场群里有百余座窑场、有万余名劳动者在这里生产劳动的场面是多么壮观。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15)

15、水泥厂后边的东交口村。

如果您再向北遥望,在水泥厂的西北方向1公里处,可以隐约看到东焦口村。在这个村口,立有二块荒岁碑。这两块碑分别记述了1877年和1942年河南遭受旱灾、蝗灾的情景。

其中描述1877年灾情的碑文记载:“自古荒年之甚,莫甚于光绪三年(1877年),东至长垣,西至长安,南至汝州,北至太原,十分之中留二三。我东交口村三百余口所留者六十有奇,西交口村五百余口所留者亦六十有奇,岭后、大掌、艾曲、东西岸、小南坡、圪料返、洼村、当阳峪大抵皆如是。最可骇者牛大肚河村二十余家,逃荒回来者只一人而已,真可悲也。当其时,家家食榆皮,食蒺藜,食杆草,食白矸,食骨头,食皮绳,以延生命。人无门路,不能养生,所以食死人者有之,食活人者有之,甚至父食子、子食父,山川两社不下数十家。”

看到这碑,您会十分震撼。原来人吃人的现象在这里曾真正发生过。如今生产力发展、国富民强,我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小康社会中。我们不应该忘记曾经遭遇过的灾难。节假日带领孩子们到这里参观不失为一种很现实的教育手段。

视线收回来,您可以联想到当阳峪、洼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生产大队时期集体开挖煤矿的废旧煤矿遗址。

当您的视线转到磨石坡村时,就会想到这里曾出现过近代焦作历史名人韩秩吾。想到他1933年当焦作扶轮小学校长到1942年牺牲在新华日报材料科科长任上的10年间为民族、为国家奋斗的光荣历史。

如果您沿着山脊向东走到头,到了三门河,就可以远眺大东村。这里在1938年2月诞生了由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开国大将陈庚在这里战斗生活过,亲自指挥了著名的道清铁路破袭战。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16)

16、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1938年镌刻在太行山上的抗日标语“抗日建国”。

如果您从三门河下山往西村方向走,还可以看到修武县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在太行山上刻下的珍贵石刻标语——“抗日建国”。看到镌刻在太行山上刚劲有力的抗日标语,您会感受到中华民族誓死抗日的不屈精神是多么的强大!

如果您在登山步道向南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繁荣的焦作城区。高楼林立、一派生机。这个近15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面积和80多万城区人口的中等城市,很难想像100多年前只是修武县管辖的几个自然村。1910年由于英国人在焦作开采煤矿才由清政府确定建立了焦作镇。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17)

17、清道光己亥(1839年)年修武县县志地图。它清楚地记述了100多年前焦作城区就是几个自然村。

到1950年焦作城区面积只有2.5平方公里,城市居民不到3万。

目睹焦作城区,往往会使人浮想联翩。

首先想到的民生街。因为这是焦作城市街道的鼻祖。这个焦作最早的街道是因为1902年英国福公司在下白作村购地20亩开始开采煤矿而形成。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18)

18、现在的民生街(以前也叫哲美森街、盐店街、公安局街)。110年前这里曾是焦作最繁华的街道。

然后想到的是距民生街1公里多,位于胜利街最南头的道清铁路局旧址(现道清学校)和当时河南省最大的现代铁路机修厂旧址。道清铁路是英国福公司为了外运焦作煤炭而修建的现代铁路设施。从民生街到道清铁路局构成了最早焦作城市框架。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19)

19、位于道清铁路局南侧的道清铁路炸药库旧址。道清铁路局旧址就是现在的道清学校。

说到英国福公司还会使人想起被毛泽东主席赞誉为“特别能战斗”的焦作煤矿大罢工。发生于1925年,由共产党领导的长达8个月的焦作煤矿工人罢工以工人的彻底胜利告终。在这次罢工前后,焦作煤矿工人中产生了最早的共产党员,为焦作地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20)

20、位于河南理工大学老校区的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指挥部旧址。

说到英福公司还会使人想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焦作路矿学堂的诞生。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21)

21、河南理工大学新校区大门。

她是根据晚清政府总理衙门1896年批准的《豫丰公司与福公司议定河南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产章程》规定,于1909年而开办的。

其中第十三条“福公司于各矿开办之始,即于矿山就近,开设矿务、铁路学堂。由地方官、绅选取青年颖悟学生二、三十名,延请洋师教授,以备路、矿因材选用。此项经费,由福公司筹备。”明确了英福公司和河南地方官绅的办学责任。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变化,当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已经发展成了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河南理工大学三所大学。

焦作路矿学堂能够演变成三所全国比较知名的大学,也是值得焦作人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要了解这一段历史,您可以参观民生街、民生街北边的英福公司开采煤矿旧址、花园街南侧的英福公司员工宿舍旧址、新华中街的百年焦作展览馆、理工大学老校区里的路矿学堂工程馆和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指挥部旧址、烈士街道清铁路焦作站遗址、中站区东大井、西大井工业遗迹等众多文物设施。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22)

22、紧邻民生街的英福公司在焦作开办的最早1、2、3号井遗址。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23)

23、位于花园街的英福公司员工宿舍旧址。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24)

24、英福公司在焦作中站开办的西大井遗址。

焦作太行山美景,焦作俯瞰太行山区和怀川平原的观景好去处(25)

25、傍晚的焦作。

看焦作城区除了想到焦作这座城市的由来和与英国福公司的关系外,还可以想到在焦作这块土地上,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许多仁人志士为国奋斗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这中间既有武怀让、杨介人等焦作早期知识分子代表,也有崔长永、张方来等产业工人代表。既有职业革命家罗思危、程明升等在焦作奋斗的足迹,也有李雪三、刘聚奎等一大批焦作本地人参加革命的群英谱。

其中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宋学义、开国中将李雪三、空军司令马宁等英模人物尤为突出,是我们焦作人民的骄傲!

在焦作城市发展史中,以靳法惠为代表的焦作本地民族资本家、煤矿业主与英福公司斗智斗勇、学习借鉴英国先进技术发展现代煤炭开采业并成长壮大的过程也值得写上一笔。其中可以从英福公司先期因设备技术先进造成对本土煤矿企业的碾压到1915年6月英福公司被迫与中资中原公司合资成立福中总公司(福公司占比51%)再到1933年6月重组为中福公司(全称为中福两公司联合办事处,中方占比51%)的演变过程看出民族企业发展壮大过程。

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豫丰公司与福公司议定河南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产章程》第十九条“该矿为自主之产,将来中国有与别国战争之事,福公司应听中国号令,不得接济敌国。”规定,中福公司总工程师孙越崎率领公司近千名员工将焦作煤矿4000多吨机械生产设备抢运至四川,开办天府、嘉阳、威远、石燕四个煤矿,有力地支援抗日战争。更体现了焦作煤矿工人的爱国情怀。

1945年9月焦作第一次解放,1946年内战爆发。共产党领导的焦作煤矿新华公司(接收焦作煤矿后成立的)将煤矿的500多台发电机、蒸汽锅炉、各式机床、水泵、马达、风机等大型设备和其他物资浩浩荡荡运上了太行山,在陵川县平城镇成立了军工十厂。工厂生产的弹药有力支援了解放战争。

焦作人杰地灵。在焦作这块美丽的热土上,涌现了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和传说。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涌现了大量英雄模范人物。

战斗英雄王忠殿,人民英雄申亮亮;全国劳模刘九学、丁百元,美术家靳尚谊、作家乔叶以及以王梦恕为代表的5位焦作籍两院院士等众多英模人物为焦作人民带来了无尚荣光。

正是这些厚重的文化积淀;正是革命先辈和众多英雄模范人物的流血牺牲;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焦作人民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艰苦奋斗,成就了现在的焦作!

我们在游览黄龙山健身登山步道时,在欣赏巍峨的太行风景和壮美的平原风光时,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为实现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奋斗牺牲的革命前辈;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这座城市爱党爱国、开放包容、不甘落后的优良传统。我们更应该坚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人生态度,脚踏实地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明天的焦作更美好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