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善若水”,几乎是普通人最熟知的《老子》中的话。但“上善若水”,表达的到底是什么含义呢?要解开这个谜,最关键的就在这个“善”字如何理解。

上善若水中的善字是什么意思(上善若水中的善)(1)

“善”字是《老子》中使用频率相当高的字,从第二章开始出现,一共出现了五十多次。那么,《老子》中的“善”字应该如何理解呢?《老子》中的“善”字至少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就是我们平时理解的“善”,相当于今天的“好”。比如所谓的“善人”,可以理解为善良的人、慈善的人。甚至可以特指热心慈善、特别愿意帮助别人的人。不过,《老子》中的“善”,还有另外一种更接近“善”字造字本义的含义,这个含义,还要从“善”的字形说起。

“善”字最初由一只羊和两个“言”字组成。“羊”字也是吉祥的“祥”的本字,所以“善”的造字本义,就是吉祥之言,因为最初有两个“言”字,所以这个吉祥之言,不是一家之言,而是许多人都认为吉祥。通俗地说,也就是大家都觉得好。

那么,为什么“羊”字被当作吉祥之物呢?这是来自羊的性格。羊与其他的六畜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温顺。所以吉祥来源于顺。而“善”的本义正是来源于顺。因此,《老子》中还的“善”字,还有一种含义的使用,就是顺。

上善若水中的善字是什么意思(上善若水中的善)(2)

什么是“善”?顺势而为就是“善”。“上善若水”中的“善”,正是用的这层含义。

与此类似的还有《老子》中所说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不会特别跟哪个人亲近,但是如果你总是顺势而为,那么就常常会受到老天的佑护。所以,这里的“善人”,同样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生活中的善人。但如果你就是生活中的善人,往往正是一个顺势而为的人。一个称得上善人的人,肯定不会总是抱怨别人、抱怨社会,而是随遇而安,这就是一种顺随的行为。所以“上善若水”接下来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帛书本作“水善利万物而有静”,流通本虽然与帛书本不同,但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只有“不争”,才会“有静”;而“有静”,正是“不争”的一种表现状态。

正是因为顺势而为,所以,这句话的最后说:“故几于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