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说外孙是狗(为什么说外孙是狗)(1)

有书君的大姐的儿子,比有书君只小两岁,从小和有书君一起生活。

有书君的母亲有了好吃的,总是拿来分给我俩吃,只是外孙子吃完,有书君的母亲总要半开玩笑,半感慨的说上一句“外孙是狗,吃了就走”。

那么,这句老话里面到底包含了哪些含义呢?

有书君觉得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这是外婆对外孙又爱又恨的情感表现

农村人把小孩比作“小狗”并非是骂人的话。而是觉得小孩像小狗一样,让人又爱又嫌,同时又希望小孩像小狗一样长得活泼健壮。

所以,农村里把孩子取名“狗娃”、“狗剩”、“狗儿”的很多。大抵,狗儿还是农村人觉得可亲可近,讨人喜欢的动物吧!

外婆对外孙的情感就像对狗的感情一般,既觉得他活泼可爱,愿意亲近他。

可是外孙终究是女婿家的人,是女婿家里的血脉,这种血缘亲情使得外孙总归是要回到爷爷奶奶身边,回到自己父母身边的,你想怎么留,都是留不住的。

姥姥说外孙是狗(为什么说外孙是狗)(2)

就像狗儿一样,吃完饭了,摇摇尾巴,还是要回到自己的主人家去的。

有书君的母亲对外孙就是非常疼爱的那种。外孙在外婆家里一直住到七岁,直到要上小学才回到自己父母身边。

外公外婆有好吃的要留给外孙吃,有好玩的,要带他去玩。

单位上放电影,外公总是把他扛在肩上带他去看,外孙有个头疼脑热,就急得不行,带他四处求医问药。

可是,逢年过节,外孙还是要回到爷爷奶奶去过。上学以后,假期一结束,外孙更是说走就要走了。

外婆心里百般不舍,可是无法挽留,只好半真半假生气似的说道:“外孙是狗,吃了就走。”

二、“疼外孙,不如疼孙子”的思想作怪

外孙是别人家的根,孙子才是自己家的根。农村里有许多人“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总觉得疼外孙不如疼孙子划算。

于是,他们就会搬出“外孙是狗,吃了就走”的老话来为自己偏袒孙子的行为做借口,甚至还以此告诫他人,不要对外孙太好了。

隔壁村里的苏老太太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的外孙到她家里做客,她有好吃的就全留给自己的孙子孙女们吃,孙子孙女吃剩的,才分一点给外孙吃。

姥姥说外孙是狗(为什么说外孙是狗)(3)

有一次,她家里杀鸡吃,两个鸡腿,留给自己的孙子孙女吃,外孙就只吃到了一些碎肉和喝到一点鸡汤。

当外孙嚷着也要吃鸡腿时,她把脸一沉说:“外孙是狗,吃了就走,可不敢和孙子孙女一样哟!”

正因为苏老太太有这种思想,所以她处处偏袒自己的孙子孙女,以致外孙都不爱到她家里做客。

这下,苏老太太更是在村民们振振有词,我就说了嘛“外孙是狗,吃了就走”!

三、时代变化,“外孙是狗,吃了就走”成了一句过时的老话。

自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后,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掌心掌背都是肉”,不管是外孙还是孙子,做长辈的疼都疼不过来,哪里还会在意“外孙是狗,吃了就走”的老话呢?

况且,现在物质丰富,外公外婆巴不得外孙天天来吃,天天和自己住在一起。所以“外孙是狗,吃了就走”就成了一句偶尔被提起的玩笑话了。


也许你还会喜欢以下内容:

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人,最终会活得幸福吗?

什么是教养?什么是修养?什么是涵养?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