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菊学姐,原创好文,欢迎转发分享。


暑假回老家,因为偶然翻看亲戚家孩子三年级下册的语文必读书目,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回什么是毒教材。

之前,老是看网上一些家长分享家里孩子课本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我家孩子还没上小学,所以我也没有太多直观的感触,只能半信半疑,不过这回我算是见识了。

我就随便拿其中一篇很简短的寓言故事举例吧。这个故事名为《公鸡和珍珠》,是俄罗斯文学家克雷洛夫所著,故事中的主角公鸡说了这么一段话,我至今读不明白,始终觉得拗口、不通顺。

符合小学三年级要求的阅读书(小学三年级阅读丛书语法混乱)(1)

一只公鸡在肥料堆里翻掘扒找,他突然发现一颗珍珠。

他说道:“这东西有什么用处?它无非是毫无价值的废物!人们把它抬得这么高,岂不是愚鲁?在我看来,如果能找到大麦的颗粒,要使我高兴得多,尽管它并不起眼,但是能够吃饱下肚。”

有人说“翻掘扒找”这个词用得不恰当,因为这样让孩子们理解起来有点困难。

对此,我倒是觉得没什么问题,动词连用怎么会难以理解,不应该更形象生动才对吗?

其实四个动词连成一个词的用法是比较多的,比如:吹拉弹唱、摸爬滚打、唱捻作打、招摇撞骗等等。

还有人问,怎么能用“他”来指代公鸡?这个问题着实把我问笑了,什么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通常是指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是一种古今中外常见的文学题材。

寓言故事的作者有时会用拟人手法,这个时候作者一般会用“他/她”来指代动物。

符合小学三年级要求的阅读书(小学三年级阅读丛书语法混乱)(2)

这样看来,第一句话语法上确实没有什么问题。但接下来公鸡说的话,怎么读都感觉逻辑不通。

首先,从语言习惯上来说,我们还真不会说“它无非是毫无价值的废物”。

其次,珍珠的身价被人类抬得很高,怎么就愚鲁了?愚蠢就愚蠢,怎么会是愚鲁?而且,“岂不是”这个词用得也不太恰当,总觉得这里的连词用得莫名其妙。

不过,更奇葩的还在后面。虽然接下来这句话,整个意思很好理解,但它的逻辑却是颠三倒四。

按正常中文的逻辑,应该是:“在我看来,能找到大麦的颗粒,就高兴得不得了了,虽然它不起眼,但至少能下肚。”

你再看看原句,如果……要使……尽管……但是……,连词用了一堆,逻辑却不清不楚。连小学生都可能发现的病句,怎么过审的?重点的是,现在这些书还成了学校推荐的小学生必读丛书,这就太过分了!

符合小学三年级要求的阅读书(小学三年级阅读丛书语法混乱)(3)

或许你会奇怪为什么一个简短的寓言故事里会有这么多语病,可想而知这本书的质量。不过,我大概可以推测出其中的原因。

以我曾经在事业单位做过编辑的经历来看,很可能是因为使用翻译软件翻译后,没有再认真审校。

我当年也参与过国外一本非常专业且大部头的医学类灾害救援手册的编译工作,作为该书真正的幕后工作者,我非常清楚这本书封面介绍中那些大咖具体都起着什么作用。

主编这等人物一定不能挂了名,啥事儿也不干,这样的大咖虽然不用做具体的事儿,但至少要把好整本书的大方向,当然主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对编著的书全权负责。

接下来就将具体的工作交给编辑团队(包括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内容的可读性和美观性都应该是编辑们的分内事,当然后续还必须要有三审三校的环节。

据此,教材或者教辅书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其说是因为三审三校的环节出了纰漏,还不如说是因为主编渎职。

且不说,这样语法混乱、逻辑不通的寓言故事,是否真的能给孩子们带来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就说说这样的寓言故事能启发孩子去热爱阅读吗?能对孩子的写作方面带来一丁点的积极作用吗?

符合小学三年级要求的阅读书(小学三年级阅读丛书语法混乱)(4)

尽管作为家长的我人微言轻,但即便如此,我也要竭尽所能去发声,否则未来我们的孩子将继续遭受数不胜数的毒教材侵害,那个时候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有责任!


菊以高洁会渊明,吾以文会友。曾是多年医学编辑的我,现为两只小棉袄的妈妈,每天努力码字,只愿为千万家庭带去专业、有趣、独特的教育观点。原创不易,你的认可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菊学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