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里学习水产养殖技术(人工繁育开辟水产)(1)

(上接01版)

“首先,气候地理条件适合黄鳝养殖。四川盆地(包括重庆)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年平均温度明显偏高,无霜期也较同纬度地区长。”李忠介绍,“其次,四川人民吃鳝鱼已经形成了悠久的历史传统,无论是爆炒还是火锅,消费量巨大,但因为市场供不应求,导致黄鳝价格偏高。如果有足够优良苗种进行规模人工养殖,可大幅降低销售端价格,让更多的消费者吃上便宜的鳝鱼。”

据2019年数据统计,全国黄鳝产量为31.8万吨,其中四川产量1.6万吨,但我省消费量达10万吨,目前消费端主要靠湖北调运,本地养殖缺口极大。江安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朱富强告诉记者:“过去江安县主要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有一定的养殖基础,今后江安将走名优特色鱼类的路子,围绕‘三条鱼’展开,也就是鳗鱼、鳝鱼和稻渔,提高养殖效益,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鳝鱼养殖面积扩大到1万亩。”

发展关键

务实苗种繁育 注重提质增效

李忠表示,四川本地由于野生资源匮乏,且本地鳝鱼生长抗病优势均无法与湖北省江汉平原的大黄斑黄鳝抗衡,产业健康发展,优良苗种资源的引进和培育极其重要。

“如今,黄鳝的养殖模式,已从最初的‘捕捞 餐饮’模式,向着池塘网箱养殖,以及目前环保型的稻鱼综合种养方式转变。”李琴告诉记者,“在网箱养殖模式下,渔民养殖一个网箱(4平方)黄鳝,净收益500-1000元左右,每亩50-60个网箱,则每亩收益为25000-60000元。稻鳝共作或稻鳝虾共作下,每亩可以收获水稻1500斤,鳝鱼150斤,小龙虾100斤,每斤黄谷按照1.3元算,收益为1950元;鳝鱼为4500元;小龙虾为2000元。则每亩的收益为:稻鳝虾共作8500元左右,稻鳝共作6500元左右。”

李琴表示,未来将创新“贫困户 村集体 企业 政府”合作模式,提升养殖者经济收益,并建立专家工作站,进一步研究创新稻鳝、稻鳝虾种养结合的高效绿色生态平衡系统以及鳝食品餐饮开发及深加工,努力把鳝鱼产业做成西南区域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