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企业拥有几张ISO证书已经不稀奇了,但拿到体系证书,并不是万事大吉,每年监督审核和三年换证审核,是每个质量经理或者体系工程师必须的期末考试,这里不聊体系,主要是想用近十年在制造企业应审的经验,谈谈该如何从容的应对外审。

想起最初作为体系小白,又是在外资企业,请的都是知名审核机构,公司上下自然非常的重视,从开始和审核机构的沟通到关闭改进项,不允许出现流程上的纰漏,真是每逢审核瘦三斤,几年里也总结出了几点能够从容应对审核的经验。在这里就从应对审核的流程和一些细节上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够带去一些帮助。

一、审核前的内外沟通

一般情况下审核机构在1-2周前,会将审核计划发给企业应审负责人,主要内容基本是审核日期、被审核公司名称及地址、对接负责人及联系电话、审核时间计划表。

这里给出几点建议:

1、文件处理:

①核对信息:一定每次都要仔细核对自己公司名称和地址(包括英文)!这是合规问题!也不要想反正首末次会大家都在,到时再说,这是你的工作!而且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最经济的嘛!

②审核员资质:确认审核人员人数姓名后,最好去认监委网站上查一下审核员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大型和外资审核机构可以不查。这和信不信任无关,这是一个好的习惯。

③资料回传:有时审核计划和相关资料是要企业盖章回传回审核机构的,一定要和机构对接人确认最晚盖章回传时间,晚了可能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会搞得你手忙脚乱,影响其他工作。

2、内外沟通

① 内部沟通-高层:根据审核计划上的日期,进行内部沟通。沟通的顺序应自上而下的,也就是从公司最高负责人开始。这其中有三个关键时间节点,分别是首次会议、高层访谈和末次会议。

② 内部沟通-其他:因为审核机构不了解公司具体运营方式,因此都是大概的审核计划,并不会具体将时间段固定的非常细。在这里建议内部沟通最好具体到每个部门参加的时间段。虽然比较麻烦,但这样做既可以有计划的应审,也不影响部门正常工作,一举两得。而且如果碰到部门时间上不合适,可以事先在内部调整好,不至于正式审核时出现尴尬。

③外部沟通:外部沟通主要围绕审核计划来进行,除了上述信息外,还需要确认审核员联系方式。之后可以自行联系审核员,包括接送时间(特别对于有些生产企业驻地比较偏僻)、需要提前准备的资料等。

④综合沟通:在这里建议,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以上沟通的信息,自己制作一份详细的审核计划。计划除包括审核日期、时间、对接负责人、审核员等,还应包含首次会、现场参观、高层访谈、正式审核(每个部门)、末次会的具体时间,以及午餐、审核员沟通、早晚接送时间等。

以下提供审核表样例一份,需要的可以参考:

外审后重新送审是不是容易被拒(如何应对外审上)(1)

总结:审核前的内外沟通非常重要,关系到审核是否顺利进行,是否能获得高层的全面支持,以及各部门的大力配合。

,